6月27日晚,我校的西法大劇社的話劇《喜劇的憂傷》,于7七點半在學生活動中心準時上演。這部劇全程為兩個人的對手戲。這兩個人是檢察官和編劇,而我校新聞傳播學院大四的兩個學生精湛的表演在讓我捧腹大笑的同時,更帶給我幾分深思和感受。
本劇對于人物的塑造相當成功。審查官和編劇都是世故、圓滑、虛偽、善于軟斗爭的智慧中國人形象。當然這只是第一印象,其他的如嚴謹、幽默、賴皮、偏執等入戲了方能體會。七天里很難說誰輸誰贏,事實上他們只是世上兩粒塵埃,不得不妥協于政府、人民、戰爭。有人評價審查官虛偽、刻板、滑稽,整部劇充斥的就是對于政府、人性的諷刺,這未免太偏激了吧。至少我是懷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走出了劇場,沒有半點痛恨這個社會。為了生存,我們又為別人展示了多少真實的自己,這個社會之所以和諧是因為是與否的共存,只要復雜的人性在就很難判斷對與錯。比如編劇堅持不讓刪耍手腕的橋段,為的就是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
負責戰時政府文化審查工作的前督戰官很不靠譜的干起了文化審查工作,但是他的工作態度尚可,私下學習戲劇知識,還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死活不承認;潛意識里不喜歡“讓天上的雷劈了我吧”這句臺詞,但沒有濫用自己的權力,還伸長手臂去體驗這句詞,然后真性情的破口大罵編劇。
他富有愛心,收養受傷的烏鴉;是個孝子,為了老太太收了編劇的點心;熱愛祖國,連烏鴉都取名叫“為國”,在民族大義面前他對于低俗喜劇的拒絕又有誰認為他是錯的呢。
面對編劇的真心稱贊、恭維表現男人應有的謙遜;維護自己威嚴的形象而一個人在辦公室爽朗的笑。我們很容易把周圍的人或是自己根據以上對號入座。何編劇的拘謹、自以為是、賣萌、活潑、樂觀、對上級的言聽計從等也使這個人物具有可看性,其實他和審查官的本質是一樣的,受過良好的教育,都是想在亂世努力生存的人,表面上一個是水星,一個是火星;只不過經歷、身處的階級、職業不同,他們相互妥協,由對立到融合,最后他們都對對方掏了心窩。
所以,主人公是有明顯缺點的,卻在特定環境下產生的而充滿人性,但這不妨礙觀眾由于真實而迸發對于主人公的牽掛與喜愛,難道我們最終關注的不是自己嗎?憂傷來源于喜劇的轉瞬即逝,美好遇上殘酷的現實就不堪一擊,所以過分在意結果你就輸了,我們唯有像何編劇那樣不留遺憾的迎向殘酷,像審查官那樣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