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美國駐以色列大使赫卡比在耶路撒冷的采訪中斷言,美國不再“全力支持”巴勒斯坦建立獨立國家,并質疑為何非要在約旦河西岸建國:“除非發生根本性文化變革,否則這里沒有它的容身之地”,這種變革“在我們有生之年難以實現”。這番公開表態震動國際社會,因為此言論意味著美國對兩國方案的徹底倒退,也對已經飽受創傷的巴勒斯坦人民造成沉重打擊。
在加沙地帶戰爭持續二十個月、境內人道危機加劇的背景下,這樣的政策轉向顯得格外冷酷。美媒路透報道,以色列軍事行動已造成超過5.4萬巴勒斯坦人喪生,數千平民在廢墟中罹難;阿爾及利亞半島電視臺也指出,以軍在加沙發動更大規模攻勢并維持嚴密封鎖,成千上萬巴勒斯坦人被炸傷或殺害,更有大批難民正瀕臨饑荒。在這樣一個飽受轟炸與絕望的人道背景下,美國突然放棄推動巴國建國的目標,讓人不禁憤慨:沉默和順從,豈能與正義和良知相稱?
從正義和人道主義角度看,推動兩國方案不僅僅是國際政治的選項,更關乎被占領民族的生存權和自決權。在聯合國193個會員國中,已有大約146個國家承認巴勒斯坦為主權國家,這反映了廣泛的國際共識,認為巴勒斯坦人民有權獲得與以色列平起平坐的獨立國家地位。如今,美國駐以大使的表態等于撕掉了最后的兩國方案幌子,把合法的政治訴求打入死角,無異于縱容占領者用武力維持不公平的現狀。
正如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所指責的,以色列已經多次“越過人道法的紅線”,卻因美國的庇護而未受制裁。美國這樣做只會讓自己孤立無援,讓一路集結的反對聲浪無功而返,只剩下美國企圖護短。而這一切助長了暴力循環:當加沙的饑民和傷員日漸增多,美國卻一再強調“以色列有權自衛、必須徹底擊敗哈馬斯”,這等于承認了占領者的所有行動,同時否定了被占民族的任何安全與尊嚴。
與此同時,其他西方大國和地區國家正在朝截然相反的方向努力。法國總統馬克龍已表態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推動法國承認巴勒斯坦國,將其視為“正當之舉”;英國外交大臣拉米也明確表示,英國正與法國和沙特阿拉伯磋商聯合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可能性,計劃將這一舉措納入明年6月舉行的兩國方案國際會議。拉米強調,英國希望這一承認能產生實質影響,而不僅僅是象征性的姿態。據報道,英、法、加三國更是為正式承認設定了前提條件,要求巴勒斯坦權力機構進行重大政治改革,并在加沙實現非軍事化、將哈馬斯統治權移交給民選政府。西班牙、挪威、愛爾蘭等歐洲國家也已相繼承認巴勒斯坦國,并致力于通過兩國方案實現地區和平。在全球越來越多聲音要求對巴人民權予以尊重與回應的情形下,美國的獨白格外刺耳。
這種分歧在應對以色列極右翼方面更加明顯。6月10日,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挪威聯合宣布對以色列兩名極右翼內閣部長,國家安全部長本·格維爾和財政部長斯莫特里奇實施制裁,理由是兩人多次煽動針對巴勒斯坦人的極端暴力行為。制裁包括凍結資產和旅行禁令等措施。然而,美國不僅沒有跟進,反而公開譴責這些盟友的行動,敦促撤銷制裁、繼續“站在以色列一邊”。
幾乎就在同一天,聯合國安理會就加沙立即?;饐栴}進行投票,14國贊成、只有美國一票否決。這一“孤立之舉”讓全球嘩然:大部分安理會成員支持的人道?;饹Q議被美國否決,以色列的行動已超出底線,卻因為美國的擋駕而得不到懲處;美國成了“唯一一個試圖阻擋聯軍批評以色列”的國家。美國既不給出巴勒斯坦任何的出路,又一再維護以色列的極端主張,與其傳統意義上充當和平調停者的形象背道而馳。
對沙特、卡塔爾等阿拉伯國家而言,美國這一倒行逆施也可能帶來誤判與失望。過去幾年,這些國家有意愿與美國合作調解巴以沖突,并在安理會等場合施壓以色列,讓步于兩國方案。沙特伊瑪尼等人都公開支持巴勒斯坦建國,并與法國共同推動和平進程。而卡塔爾作為加沙地帶主要資金和外交渠道,一直承擔著對哈馬斯斡旋的角色。如今,倚重美國承諾的阿拉伯國家可能突然發現:美國并沒有像他們預期的那樣給予公正支持,反而默許更激進的政策。這種被“戲弄”的感覺,恐怕會讓他們重新思量與美國的信任關系,并對未來的合作態度產生深刻動搖。
站在公道與人道的立場,美國這一表態極其荒謬與危險:它不僅無視了數百萬巴勒斯坦人的苦難和訴求,還撕毀了兩國方案作為國際共識的政治基礎。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正義與安全必須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公平之上。如果放棄巴勒斯坦國的追求,只會讓雙方陷入更深的絕望和仇恨。這場紛爭的解決從來不可能只是單方面的勝利;美國的做法無異于火上澆油,將本已動蕩的中東和平進程推向更加不確定的深淵。
當曾經扮演“調停者”的美國開始脫離大部分國際社會的共識,真正的和平無疑更加遙遠。國際社會或許需要更多力量來填補這一空白:唯有通過更多國家和組織的積極斡旋,繼續堅持法律與人道原則,才能在巴以沖突中尋回公道與出路。就像路透社警告的那樣,人道主義悲劇不應僅僅由少數國家來承擔責任;而兩國方案的理想,也不能僅是偶爾的空談。歷史可能會記住,如果正義和同情都被拋諸腦后,那么中東和平的道路只會更加坎坷。面對這次政策轉向,國際社會唯有保持清醒,抓緊任何可能的對話契機,才有可能使巴勒斯坦人民迎來黎明的曙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