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們,你們是自己帶娃還是家里老人幫忙帶娃?
我發現,自從生了孩子后,我們都面臨一個難題:誰帶娃?
我剛生完大寶的時候,曾經也遇到這樣的選擇。
辭職帶娃的話,幾年后,我可能再也找不到這樣穩定,待遇好的工作;不辭職的話,孩子上幼兒園前這三年,沒人照看怎么辦呢?
找保姆吧,心里總不踏實,而且工資也不低,思來想去,我決定請婆婆來城里幫忙帶娃了。
婆婆來了,帶娃的難題總算解決了,可在照顧和教育孩子上,我們的矛盾也跟著來了。
看看我身邊的同事,請老人來帶娃,也遇到了不少問題。
說白了,生活習慣、教育理念不一樣,老人出了力出了錢,有時候還落不著好。
我發現,現在幫兒女帶孩子的老人,其實都有這幾種共性呢。
1、你能自己帶,我就不插手
你身邊是不是有這樣的姐妹,我閨蜜阿珍,她就堅持自己帶娃。
她覺得自己帶娃,在教育上能更科學,像給娃讀繪本、做早教游戲,都是按照科學的方法來。
這樣也能避免和老人因為教育理念不同產生分歧。
我看她家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適應特別快,自己吃飯、穿衣都沒問題,和小朋友相處也很融洽。
阿珍自己獨立帶孩子,和公婆分開住,平時上班忙不過來的時候,公婆就過來搭把手,幫著做做飯、接接娃,需要出錢的時候也不含糊。
這樣各有分工,家庭氛圍特別和諧。
老人心里也清楚,年輕人有自己的帶娃方式,只要你們能自己帶好,他們就不瞎摻和,畢竟孩子教育得好,他們也高興。
2、又帶娃又花錢,老人不容易
我表妹,她家老二出生后,公公婆婆就一直幫忙帶倆娃。平時接送孩子上下學、給孩子做飯、洗衣服,全是老人在操心。
表妹和老公每月還房貸、給孩子報培訓班,再加上生活費,經濟壓力不小,公公婆婆看著心疼,就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來貼補家用。
你說老人省吃儉用,自己衣服穿了好幾年都不舍得換,卻給孫子孫女買這買那。
可時間長了,我們做子女的要是習慣了老人的付出,啥都依賴他們,也不好。
老人年紀大了,身體也吃不消。
所以啊,我們要心里有數,老人幫忙是情分,不是義務,不能把這當成理所當然。平時能自己承擔的開銷就自己承擔,別讓老人太有壓力。
3、住一起是常態,矛盾也不少
很多從老家來城里帶孩子的老人,都要和子女一起住。就像我姑姑,從農村過來,和兒子兒媳一起住,姑父還留在老家,獨自生活。
姑姑平時除了帶娃,還要收拾家務,和兒子兒媳溝通也不像和老伴那樣自在,時間長了,心里挺孤單的。
而且生活習慣不一樣,比如老人怕開空調費電,年輕人怕熱;老人習慣早睡早起,年輕人喜歡刷手機熬夜,飲食口味也不同,難免會有小摩擦。
不過像姑姑這樣情況,也有好的解決辦法。
要是條件允許,家里空間大,給老人留個獨立的房間,讓他們有自己的小天地。
平時多和老人聊聊天,問問他們的想法,尊重他們的生活習慣,別總覺得老人這也不對那也不對。
4、農村老人分開住,老伴成了 “留守”
老家在農村的老人,來城里帶娃,大多得和老伴分開。
就說我二嬸,她來城里幫兒子帶娃,二叔一個人在老家,做飯就隨便對付,有時候煮點面條,有時候吃剩菜,飲食不規律,身體也越來越差。
多少老家的爺爺、姥爺,就這么硬撐著,報喜不報憂,就怕給城里帶娃的老伴添亂。
其實啊,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我們可以在附近給老人租個小房子,讓老兩口一起住,這樣既能幫忙帶娃,又能在一起互相照顧,也有各自的獨立空間,減少和子女住一起的矛盾。
要是暫時租不了房子,我們做子女的平時多關心老家的老人,經常打打電話,周末有時間就帶娃回去看看,讓老兩口見見面、說說話。
小書蟲媽媽心里話:
我們要是上班需要老人幫忙帶娃,一定要常懷感恩之心。
老人帶娃可能在教育方法上沒咱懂得多,但我們可以和老人好好商量。
比如一起看看育兒視頻,聊聊科學的帶娃方法,下班后就多花點時間自己帶娃,讓老人休息休息。
一家人互相理解、互相體諒,才能和和美美,家和萬事興嘛。
你家老人帶娃是不是也有這些情況呢?你幫兒女帶娃是不是也有這些情況?可以在評論區說說你的故事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