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指出,我們大約在4.5億年前就已經有過一次大規模的氧氣驟減的經歷,當時的生物也都差點沒被餓死,但后來地球的生物又一次經歷了"逆襲",把氧氣的含量又一次的拉了上來,現在的我們又將面臨一次類似的"逆襲"的歷史,這也就是所謂的"二次生長"的概念.
氧氣作為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的呼吸的必需品,其在我們的生命中就如同一道不可或缺的“天經地義”的大法規一樣,充分體現了它的存在所帶來的至高的價值。然而不論科學家們的研究都表明了,地球大氣中的氧氣的含量都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逆轉。
隨著近幾十年的多項科學研究的逐一揭示,目前已基本確認:地球上的氧氣正經歷著一場緩慢但無可逆轉的“大逃亡”,從冰芯的古代氧氣含量的比較中可初步看出地球的氧氣含量在過去幾千年內都呈現出微小但卻持續的下降趨勢,對此海洋的沉積物以及現代大氣的各種觀測數據都給了我們極大的佐證。
但更為令人深感憂慮的則是,近期科學家們的研究預測了這樣一個令人堪憂的未來:到某一階段,地球的氧氣含量將會急劇的下降,甚至可能僅為目前的百萬分之一這樣微小的量,也根本就不能維持人類或動物的生存了。隨著氧氣的迅速消失,我們的生活將悄然地回歸到24億年前的那一抹“大氧化事件”之前的模樣——那時的氧氣尚不足以支撐復雜的生命的出現,只能讓一群群的簡單的微生物在那樣的低氧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隨著地球的氧氣水平驟降,我們不得不開始思考:這么關鍵的生存資源的急劇下滑到底是由什么因素所驅動的呢?從科學的角度來講,其實就兩方面的因素都起了很大的作用,一方面我們所處的自然環境的地質變遷也在起著不小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不可忽視的就是人類的所作所為所帶來的不可逆轉的氣候的變化都對此起了不小的推動作用。
不僅是氣候的不斷的變暖和全球的各地的生態的破壞都將使得我們所呼吸的氧氣的含量大大降低。由全球的氣候變暖使得海洋的溫度不停的上升,從而將大部分的海洋中的有機物都不能再像以往一樣將其所需的氧氣溶解到海水中,使得海洋中的溶解氧大大減少。隨著海洋熱帶地區的缺氧區域不斷的擴大,不僅使得海洋的氧氣平衡也隨之破壞了。
由此可見,森林的破壞不僅使了地表的生態環境大大惡化,而且也直接使了大氣中氧氣的含量大大降低了。同時,森林的破壞也直接將原有的植被大大降低了,從而使了地表的植物光合作用也大大降低了,從而也使了大氣中氧氣的含量大大降低了。然而隨著人類的不斷發展,巨大的森林卻經常遭到人類的不小的破壞,如大規模的砍伐森林、森林的火災頻發等都使得森林的植被大大減少了,從而對植被的光合作用起了很大的削弱作用,最終也就使得了地球上那可寶貴的氧氣的自然生成大大減少了。
然而,對于如今的我們來說,不僅要去面對這片因氧氣驟減而瀕臨危機的生態之地,也更要從中對我們人類的智慧和團結的自信中下一個更大的挫折的打擊。而此次的生態危機又讓我們一次性地面臨了“水危機”、“空氣危機”等一系列的生態危機,我們不能再像過去那樣簡單的把責任推卸給了上一任政府,更不能再以“沒做好”、“沒做到位”等為借口而對此事置之不理,任其發展下去,任其釀成更大的災難。唯有我們攜手共進、共擔、共創的努力,才能為地球的美好未來注入生機和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