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改版,推送不再按時間順序,未加星標將錯過最新的推送。設為星標?,多點在看,才能第一時間收到“物業制度大全”的精彩內容。
資料制作不易,還請各位戰友多多幫忙分享、收藏、點贊。
一、總則
1.1 編制目的
為構建集團化、專業化、標準化的燃氣安全管理體系,有效預防、快速響應并科學處置集團旗下各類型物業項目(含住宅、商業綜合體、產業園區、寫字樓、酒店等)內燃氣泄漏事故,最大限度保障人員生命安全、降低財產損失、減少環境影響,維護企業品牌與社會穩定,特制定本預案。
1.2 編制依據
嚴格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城鎮燃氣管理條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等國家法律法規,落實《城鎮燃氣設施運行、維護和搶修安全技術規程》(CJJ51)《燃氣工程項目規范》(GB55009)等行業標準,結合集團《安全管理手冊》《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及屬地政府應急管理要求。
1.3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XX集團總部及下屬各區域公司、項目公司(以下簡稱“各單位”)管理的所有物業項目范圍內發生的燃氣管道(含市政接入段)、燃氣設施(調壓箱/柜、閥門井、計量裝置等)、戶內燃氣器具(燃氣灶、熱水器、壁掛爐等)及附屬管線的泄漏、爆燃、火災等事故的應急處置。
1.4 工作原則
人民至上、生命優先:將人員疏散與生命救援作為首要任務,貫穿應急處置全過程。
集團統籌、分級負責:實行“集團-區域-項目”三級應急管理體系,集團統籌指揮重大事故,區域公司協調資源,項目現場實施初期處置。
專業聯動、科學處置:依托集團自有應急力量與外部專業機構(燃氣公司、消防、醫療等),結合智能化監測手段,確保處置措施科學有效。
預防為主、平戰結合:強化日常風險排查、隱患整改與員工培訓,定期開展全流程演練,提升應急響應能力。
信息透明、輿情可控:建立分級信息發布機制,及時向業主、監管部門及社會公眾傳遞準確信息,避免輿情風險。
二、應急組織體系與職責
2.1 集團級應急指揮中心
組長:集團分管安全副總裁(或授權集團安全管理部負責人)
副組長:集團安全管理部總經理、運營管理部總經理、品牌管理部總經理
成員:集團技術中心、財務中心、法務中心、區域公司負責人及相關專家(燃氣、消防、醫療等領域)。
職責:
統籌集團燃氣泄漏事故的應急指揮,啟動/終止一級、二級應急響應(注:一級為重大事故,影響范圍超單個項目;二級為較大事故,影響單個項目但需跨區域支援);
協調集團內外部資源(如區域應急物資、合作燃氣公司、第三方救援機構);
監督區域公司及項目現場應急處置流程合規性,指導重大決策(如人員疏散范圍、燃氣切斷方案);
對接政府應急管理部門(應急管理局、住建局、消防支隊等),上報事故進展及處置結果;
統籌輿情應對與品牌修復,審核對外信息發布內容;
組織事故調查與復盤,修訂完善集團級應急預案。
2.2 區域級應急指揮部
組長:區域公司總經理(或授權區域安全管理部負責人)
副組長:區域工程管理部總經理、區域客戶服務部總經理、區域安保部總經理
成員:區域內各項目負責人、區域技術專員、外部合作單位(如區域燃氣公司聯絡人)等。
職責:
接收項目現場報告后,10分鐘內啟動三級應急響應(注:三級為一般事故,影響單個項目且可內部處置),并上報集團指揮中心;
協調區域內應急資源(如儲備物資、相鄰項目支援力量),指導項目現場實施具體處置;
監督項目現場人員疏散、警戒隔離、燃氣切斷等關鍵措施落實;
對接屬地政府部門(區應急管理局、消防大隊、街道辦等),協助開展救援;
組織區域級復盤,形成案例庫并推送集團。
2.3 項目現場應急工作組
組長:項目總經理(或值班最高負責人)
副組長:項目工程主管、安保主管、客服主管
成員:工程維修組、安保巡邏組、客服協調組、環境保障組、醫療救護組(兼職)等。
職責:
實施初期處置(如報警、警戒、通風、引導疏散);
上報事故信息(時間、地點、泄漏程度、人員傷亡情況);
執行集團/區域指揮部指令(如關閉閥門、啟動排險作業);
組織現場人員清點與安置,配合外部救援力量開展工作;
記錄應急處置全過程,形成書面報告提交上級。
三、風險預警與預防機制
3.1 風險監測與預警
智能化監測:集團推廣“智慧燃氣管理系統”,在公共區域燃氣管道、重點戶內(如餐飲商鋪、高層住宅)安裝物聯網燃氣報警器(帶濃度監測、自動報警、遠程關閥功能),數據實時接入集團監控大屏,設定三級預警閾值(一級:濃度≥10%LEL;二級:≥30%LEL;三級:≥50%LEL),觸發后自動推送至項目、區域及集團平臺。
人工巡查:
工程部門:按《燃氣設施維護保養計劃》(每月1次全面檢查、每周1次重點巡查)對公共區域燃氣管道、閥門、調壓箱進行檢測,記錄壓力、氣密性等參數;
安保部門:巡邏時重點關注公共區域(廚房操作間、地下車庫、設備間)是否有燃氣異味、異常聲響(如“嘶嘶”漏氣聲)或植物枯萎等異常現象;
客服部門:通過業主群、公告欄定期推送燃氣安全提示,提醒業主自查戶內燃氣軟管(建議使用金屬波紋管)、閥門密封性,每年聯合燃氣公司開展1次入戶安檢(覆蓋100%住戶)。
3.2 隱患整改閉環
發現隱患后,項目現場需在30分鐘內上報區域工程管理部;
區域工程管理部2小時內派專業人員現場復核,確認隱患等級(一般/重大);
一般隱患(如輕微漏氣、閥門松動):48小時內完成整改并驗收;
重大隱患(如管道腐蝕穿孔、調壓箱故障):立即停氣,24小時內聯系燃氣公司制定方案,72小時內完成整改,期間設置專人值守。
四、應急響應流程
4.1 信息報告
第一發現人(業主/員工):
立即停止一切可能引發火花的行為(禁開關電器、禁打電話、禁使用明火);
撤離至泄漏點上風向10米外安全區域;
撥打項目24小時應急電話([XX項目應急專線:XXX-XXXXXXX]),清晰說明:“XX項目X棟X單元X層(具體位置)疑似燃氣泄漏,氣味濃烈/聽到漏氣聲,無人員受傷,已撤離至安全區域。”
項目現場應急工作組:
接到報告后,5分鐘內派安保人員(穿戴反光背心、防爆對講機)至現場外圍(下風向50米外)核實情況(禁止貿然進入泄漏區);
確認泄漏后,10分鐘內通過集團應急通訊系統(企業微信/釘釘“應急上報模塊”)同步上報:
信息內容:泄漏位置(精確到戶/設備編號)、泄漏類型(管道/戶內器具)、濃度等級(參考報警器數據)、是否有人員滯留、已采取措施(如關閉非消防電源);
同步通知:項目工程主管(準備關閥工具)、客服主管(啟動疏散廣播)、安保主管(設置警戒)。
區域應急指揮部:
收到項目報告后,15分鐘內完成信息復核(調取監控、聯系項目確認);
判斷事故等級:
三級(一般):泄漏可控、無人員傷亡、不影響相鄰區域→區域指揮部直接指揮處置;
二級(較大):泄漏量較大、有人員滯留、可能波及周邊→1小時內上報集團指揮中心;
一級(重大):泄漏引發火災/爆炸、人員重傷/死亡、影響公共安全→5分鐘內上報集團指揮中心,同時撥打119/120。
集團指揮中心:
接到一級/二級事故報告后,30分鐘內啟動應急會議(視頻連線區域、項目、專家);
1小時內向屬地政府應急管理部門、住建局、消防支隊報送書面報告(含事故概況、已采取措施、需支援需求)。
4.2 應急啟動與分級響應
事故等級 判定標準 響應主體 關鍵措施 三級(一般) 泄漏點單一、濃度≤50%LEL、無人員傷亡、可快速關閥 項目現場 1. 關閉戶內/區域閥門;2. 通風驅散;3. 疏散滯留人員;4. 2小時內完成修復并恢復供氣。 二級(較大) 泄漏范圍擴大(如主管道泄漏)、濃度≥50%LEL、有人員滯留或輕微受傷、可能影響相鄰樓棟 區域指揮部 1. 切斷泄漏區域電源/燃氣總閥;2. 擴大警戒范圍(下風向100米、上風向50米);3. 協調外部燃氣公司/消防到場;4. 4小時內完成堵漏或切換備用管線。 一級(重大) 引發火災/爆炸、人員重傷/死亡、燃氣擴散至公共區域(如商場、交通樞紐) 集團指揮中心 1. 聯動消防/公安實施交通管制、人員疏散;2. 協調燃氣公司關閉上游總閥;3. 集團派專家現場指導;4. 24小時內向政府提交詳細處置方案。
4.3 現場處置核心措施
(1)警戒隔離與人員疏散
警戒設置:安保組使用警戒帶、路障劃分“核心區(泄漏點5米內)-緩沖區(5-50米)-外圍區(50-100米)”,核心區禁止任何人員進入,緩沖區僅允許穿防靜電服、戴防爆面罩的專業人員進入。
人員疏散:客服組/安保組按“老弱病殘優先、分樓棟分單元”原則,通過消防廣播(循環播放:“請X棟業主沿消防樓梯有序撤離至X廣場集合點,勿乘電梯!”)、上門告知(敲門時輕聲提示,避免產生火花)引導疏散;集合點設置臨時安置區(配備飲用水、急救箱、保暖物資),安排專人清點人數(每10分鐘上報一次),重點標注未疏散人員信息(如獨居老人、兒童)。
(2)燃氣切斷與風險控制
公共區域閥門:工程組在燃氣公司技術人員指導下(或持特種作業證人員),穿戴防靜電服、使用防爆工具關閉泄漏點上游閥門(如小區總閥、樓棟立管閥);若閥門銹死無法關閉,立即報告燃氣公司到場處理。
戶內閥門:若業主在家且安全,客服組通過電話指導其關閉表前閥、灶前閥(“先關總閥,再關灶閥”);若業主不在,嚴禁強行破門(需等待消防/公安人員到場)。
電源管理:工程組在遠離泄漏點的配電房(上風向)切斷泄漏區域非消防電源(照明、電梯保留應急電源),嚴禁操作漏電保護器或使用手機充電。
(3)專業救援與醫療救護
消防救援:若泄漏引發火災,立即撥打119并說明“燃氣泄漏引發的火災,禁止直接射水(需先關閥)”;消防到場后,配合其使用干粉滅火器、霧狀水稀釋。
燃氣公司處置:區域指揮部提前對接屬地燃氣公司(如XX燃氣),明確其30分鐘內到場承諾;燃氣公司攜帶激光甲烷遙測儀、帶壓封堵設備等專業工具,實施堵漏、置換或搶修。
醫療救護:醫療組(持紅十字會急救證人員)在集合點設立臨時救護站,對疏散人員進行初步檢查(重點排查頭暈、惡心等中毒癥狀);若有傷員,立即撥打120并說明“燃氣泄漏導致疑似中毒,需高壓氧艙救治”。
(4)環境監測與安全確認
集團技術中心調用無人機(或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泄漏區域周邊500米范圍進行大氣監測(重點關注甲烷濃度、硫化氫等有毒氣體),每30分鐘上報一次數據;
確認無燃氣泄漏(連續2次檢測濃度<10%LEL)、無復燃風險后,由燃氣公司出具《恢復供氣確認單》,工程組逐步恢復供電、供氣(先恢復公共區域照明,再逐戶檢查戶內設施)。
五、后期處置與保障
5.1 善后處理
業主安撫:客服組24小時內上門走訪受影響業主,發放《事故情況說明》及慰問品(如食品、飲用水),對受損財物(如門窗、家具)進行登記,配合保險理賠(集團統一投保公眾責任險、財產一切險)。
保險理賠:法務部收集事故證據(監控錄像、檢測報告、維修記錄),72小時內向保險公司提交索賠申請;涉及第三方責任(如燃氣公司施工失誤),協調律師團隊追償。
整改提升:集團安全管理部組織各單位開展“事故回頭看”,分析泄漏原因(如管道老化、施工破壞、用戶操作不當),修訂《燃氣設施維護標準》《戶內安全須知》,將高風險環節(如餐飲商鋪燃氣使用)納入重點監管清單。
5.2 輿情應對
信息發布:品牌管理部統一對外口徑,通過業主群、官方公眾號、社區公告欄發布《致業主的一封信》,內容包括:事故概況、處置進展、安全提示(如“使用燃氣后關閉閥門”);重大事故需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屬地政府、燃氣公司代表出席)。
輿情監控:品牌管理部安排專人24小時監測微博、抖音等平臺,對不實信息(如“泄漏導致大規模爆炸”)及時澄清,避免謠言擴散。
5.3 應急資源保障
物資儲備:集團建立三級物資儲備體系(集團級倉庫[覆蓋3個項目]、區域級倉庫[覆蓋10個項目]、項目級倉庫[現場儲備]),儲備物資包括:防爆工具(液壓鉗、防爆扳手)、個人防護裝備(防毒面具、防爆手電)、應急藥品(氧氣袋、解毒劑)、通訊設備(衛星電話、對講機)等,每月盤點一次,確保物資完好率≥95%。
技術支持:集團技術中心開發“燃氣應急指揮平臺”,集成GIS地圖(標注各項目燃氣管道走向、閥門位置)、實時監控(接入項目攝像頭)、專家連線(燃氣/消防/醫療領域專家庫)功能,為應急處置提供數據支撐。
六、培訓與演練
6.1 培訓計劃
新員工入職培訓:將燃氣安全納入必訓內容(課時≥4小時),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日常培訓:項目每月組織1次全員培訓(重點:泄漏識別、疏散引導、急救技能),區域每季度組織1次專項培訓(邀請燃氣公司技術人員授課);
外部專家培訓:集團每年邀請應急管理部、消防總隊專家開展1次高級研修班(覆蓋管理層、應急骨干)。
6.2 演練機制
項目級演練:每月1次桌面推演(模擬戶內泄漏場景),每季度1次實戰演練(模擬公共區域管道泄漏,包含疏散、關閥、救援全流程);
區域級演練:每半年1次跨項目聯動演練(如某項目泄漏,相鄰項目支援疏散、物資);
集團級演練:每年1次綜合實戰演練(模擬大型商業綜合體燃氣爆炸,聯動消防、公安、醫療、政府等多部門),檢驗預案可行性并形成改進報告。
七、附則
7.1 預案管理
本預案由集團安全管理部負責解釋,根據國家法規、行業標準及集團實際運行情況每3年修訂1次;
各單位需結合自身特點(如產業園區涉及危化品存儲)制定實施細則,報集團備案。
7.2 生效日期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原《XX集團燃氣泄漏應急預案(202X-1版)》同時廢止。
熱文【閱讀人數多】推薦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免責聲明:本文的圖文素材來自網絡,若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