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售價高達23999元的鴻蒙筆記本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并把信創這個相對小眾的話題推上了熱搜。
星空君認為,鴻蒙的主要目標還是面向C端用戶,信創這個用戶群體還是太小了。當然,做到了自主可控的鴻蒙越普及,對信創越有利。
其實,第一家真正讓信創實質性落地的企業,是阿里。
如果沒有阿里的大膽嘗試和數以百億計的投入,信創不會走的這么快。
早年還沒有信創,阿里提出來去IOE。
I是Intel的CPU,O是Oracle的數據庫,E是EMC存儲。
當然了,IOE是代指,事實上阿里到現在也沒有完全去掉Intel,但實現了自主可控。
去IOE首先是商業行為,其次才是自主可控。
現在的鴻蒙也是如此,無論外殼包裝了多少高大上的理念,其內核一定是商業行為。
無利不早起。
賺錢的同時,又能實現自主可控,這叫雙贏。
只追求自主可控,毫不考慮賺錢,那叫騙補。
一、中國云計算的先驅:王堅院士
作為全球最大的交易系統,2013年之前,支撐淘寶海量交易數據的,是IBM小型機和Oracle數據庫。
一方面,IBM和Oralce作為全球最頂級的軟硬件,物理性能已經無力支撐逐漸膨脹的雙十一雙十二交易;另一方面,高昂的軟硬件成本讓阿里有了“逆反心理”。
2008年,心理學博士王堅從微軟研究院來到了阿里,擔任總架構師。2009年,王堅提出來要做云計算,阿里云計算公司成立。
阿里云項目耗資巨大,但沒有任何產出,甚至連參與項目的程序員也跑到馬云那里告狀:王堅是個騙子。
最嚴重的時期,阿里云的程序員辭職率高達80%。
馬云站出來力挽狂瀾:每年給阿里云投10個億,投個10年,做不出來再說!
中國的信創的功勛人物,有王堅,也有馬云。
2013年5月,阿里最后一臺IBM小型機下線;7月,淘寶的廣告系統使用的Oracle數據庫下線,這是淘寶的最后一個Oracle數據庫。
阿里的OceanBase數據庫順利取代Oracle,并且性能更加優異。
去IOE大獲成功。
基于此,才有了之后的信創。
前幾年,星空君參與了一個億級用戶的OceanBase切換項目,和阿里的小哥們通宵達旦的奮戰,后來受邀參觀了阿里總部,親眼看到了展覽室里的那臺最后下線的IBM小型機。
2013年,阿里云走上正軌后,王堅卸任了阿里云總裁一職,轉向了另外一個領域:衛星互聯。
2025年5月,他領導的之江實驗室發射了首個12顆衛星集群,通過激光通信(200 Gbps帶寬)成功實現互聯,甚至跨越了3000公里的距離。
“這就像把互聯網搬到太空,讓計算能力擺脫地球限制,最終服務于深空探測、實時地球觀測等場景。”王堅說,比如從距離地球1.5億公里的L5拉格朗日點監測太陽,這樣的任務需要衛星上的實時數據處理。“我們不想讓人工智能錯過太空。”
二、從自主可控到開始賺錢
王堅給阿里云注入了技術的基因,但彼時的阿里云是不賺錢的。
差不多又用了10年的時間,阿里云才開始盈利。
如今,幾乎所有企業都在推動上云。
除了極個別需要本地部署的情況外,絕大多數場景都在云上。如果一個沒必要私有化部署的項目還要糾結實體服務器和上云,那么一定是鼠目寸光:一個項目的成本要和企業的整體經營成本結合起來看。
在云上的產品,崩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盡管騰訊云、阿里云都有崩掉的記錄),在本地的產品,三年一小壞,五年一大壞,十年必然壞。
除非你的產品壓根沒有真正使用,否則物理服務器使用過程中帶來的運維成本和損失,必然大于上云。
這也是阿里云能夠盈利的底層邏輯。
2024年阿里云營收1134億人民幣,經調整EBITA(利潤)95億人民幣,利潤率8.3%。
阿里云的營收大約是亞馬遜云的六分之一,凈利潤率只有亞馬遜云的四分之一。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國的云計算百花齊放,除了阿里云外,華為、騰訊都提供不錯的云計算服務。
甚至三大運營商也提供云計算服務,主要面向政府機關和央國企用戶。
三、通義千問(qwen)
星空君斷言,未來大模型底座是不賺錢的,它將以基礎服務的形式作為云計算的云原生功能之一。
基于此,星空君提出忠告,對于AI創業者來說,不要去做大模型。
去做Agent,去做場景。
通義千問是最早的開源大模型之一,也是最強大的開源大模型之一。
如果不是DeepSeek的“攪局”,通義千問幾乎是開源大模型“一哥”。不過,即便是DeepSeek的火爆,依然抵擋不住通義千問在各領域的應用。
比如,蘋果選擇了和通義千問合作。
為什么?
因為在商業領域,還要考慮完整的生態。
尤其是隨著MCP協議的普及,運行在阿里云上的通義千問幾乎是最容易部署的。
星空君在開發Agent的時候,都會優先選用通義千問的大模型,如果實測確實智障,才會改用DeepSeek。
絕大多數場景下,尤其是在配合應用RAG,我們不需要過于聰明的大模型,qwen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四、夸克
各大廠都把未來押注大模型,但玩法不盡相同。
在C端,騰訊推出了元寶,元寶是個獨立的AI應用客戶端,沒有過多的其他附加功能;字節推出了豆包,豆包的野心很大,集成了瀏覽器等功能;阿里推出了夸克。
夸克的野心比豆包還要大。
最近星空君深度使用夸克,除了日常應用完全替代瀏覽器外,AI搜索非常好用。
如果需要一些上市公司數據,則可以用“深度搜索”。
全年營收規模:
自然年2024年:阿里云全年收入為 1134.96億元(部分來源顯示為1135億元),但未直接披露同比增長率。
2025財年(2024年4月1日-2025年3月31日):收入達 1180億元,同比增長11%。其中,第四季度(即自然年2024年第四季度)收入為 301.27億元,同比增長18%,創三年來最快增速。
季度表現:
2024年Q4:收入317.42億元,同比增長13%,經調整EBITA(息稅前利潤)為31.38億元,同比增長33%。
季度增速趨勢:2024年四個季度營收增速分別為3%、6%、7%、13%,呈現逐季提升態勢。
星空君需要的數據基本都能查到,可以得心應手的進行分析。
如果對結果的專業度還不夠滿意的話,可以啟動“深度研究”功能。星空君受邀每天可以使用三次“深度研究”。
這個功能和OpenAI、谷歌的Deep Reascerch如出一轍,而且更適合中國用戶,功能強大,內容詳實。
深度研究耗時比較久,從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可以關掉當前頁面,進程跑完后會給出提醒。
夸克的深度研究最終生成超過一萬字的素材,星空君用了一個多小時核對,發現數據準確,來源權威,分析的頭頭是道。
比人類分析師強太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