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紅書的一間虛擬店鋪里,糖糖的鉤針上下翻飛,一件件色彩繽紛的迷你娃衣逐漸成形。這些不過巴掌大的小衣服,定價每件70元左右,卻讓她的月營收穩(wěn)穩(wěn)站上2萬元大關(guān)。令人意外的是,近半數(shù)訂單來自海外買家,跨越重洋只為給手中的“小怪獸”Labubu添一件手工編織的新衣。
“這只露著九顆尖牙的丑萌小怪獸,竟成了我的‘衣食父母’。”糖糖笑著說。她未曾預(yù)料到,泡泡瑪特旗下的Labubu潮玩席卷全球的同時,也悄然為她這樣的手工藝人打開了財富之門。
一只小怪獸,養(yǎng)活一群人
Labubu的全球爆火并非偶然。這只被粉絲形容為“笨拙天真又反叛主流”的丑萌玩偶,精準(zhǔn)擊中了Z世代的情感需求。教師曉陽從2022年就開始收集Labubu:“生活本就不完美,為什么要求玩偶必須完美?”這種不完美恰恰成了年輕人情感投射的載體。
隨著泰國明星Lisa和皇室成員的帶貨,Labubu迅速從潮玩圈小眾藏品躍升為國際級“社交貨幣”。泡泡瑪特因此迎來業(yè)績爆發(fā):一季度海外收入飆升近5倍,股價一飛沖天。
市場的狂熱催生了龐大的周邊產(chǎn)業(yè)鏈——義烏工廠日夜轟鳴,一家中型工廠的娃衣日產(chǎn)量就達2-3萬套。五月份,僅靠6款Labubu娃衣,某工廠就創(chuàng)造了近千萬元銷售額。
而糖糖的手工鉤織店,憑借差異化路線在這個市場中開辟了精品賽道。月銷超300單的成績背后,是海外玩家對個性化裝扮的渴求,也是手工溫度在工業(yè)化洪流中的獨特勝利。
黃牛狂歡與造富神話
當(dāng)一只原價599元的Vans聯(lián)名款Labubu被炒至1.2萬元,溢價超20倍;當(dāng)“森林之王”隱藏款一周內(nèi)從59元飆升至28888元,這場狂歡已超越玩具本身,演變成一場資本游戲。
二手市場成為暴利溫床:
- 職業(yè)黃牛線上線下雙線作戰(zhàn),雇人排隊、跨國掃貨,熱門款轉(zhuǎn)手利潤翻倍
- “粉牛”玩家利用社群優(yōu)勢高價交易稀缺款,單日收益可達萬元
- 代購團隊配備搶貨外掛,熱門款上架即秒空
科技更讓這場爭奪白熱化。某黃牛李暉組建千人“搶購大軍”,借助外掛軟件半年入賬30余萬。“搶到一個娃,少則賺幾百,多則賺上千。”他坦言。而普通玩家柳柳在8個門店群苦守一周,目睹2000人手動搶購僅得1只的殘酷現(xiàn)實后,憤而轉(zhuǎn)向仿品市場。
義烏工廠的機器仍在轟鳴,黃牛群里的報價閃爍不停。而糖糖的鉤針下,又一件綴滿花朵的迷你毛衣悄然成型。她不曾參與資本市場的瘋狂博弈,卻憑借指尖技藝月入兩萬。當(dāng)潮玩泡沫隨熱度消散,這些扎根于真實需求的手工創(chuàng)作者,或許才是產(chǎn)業(yè)鏈中最持久的贏家。
正如某玩家捧著手工鉤織的Labubu所言:“在別人看來幼稚的,對我卻剛剛好。”當(dāng)工業(yè)化浪潮席卷一切,那些為“不完美”注入溫度的指尖,正在重寫消費的意義。
那么對于這起事件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