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帖名為《虞恭公碑》傳是歐陽詢于81歲時所寫,此作以碑留存,傳說此碑曾被唐太宗帶入昭陵陪葬,現(xiàn)在被收藏于昭陵博物館之中。如果說《九成宮》是歐楷的巔峰之作,那么當你看到此作就會感到是自己見識較少了,這帖可以說是他最后的一波高潮之作。
此作于歐楷愛好者來說是一部不錯的法帖,我們學習歐陽詢的楷書要注意歐陽詢的不同帖會有不同的特點,就好比說他早年時期的《皇甫誕君碑》的線條就比較細瘦,還有就是其嚴謹度,而他中年時期的《化度寺碑》也是很嚴謹?shù)?,不過此碑因風化剝蝕比較嚴重,所以是不太利于初學者臨習的。
《虞恭公碑》因長年埋于地下保存較好,此碑一經(jīng)問世,就在書法界引起了巨大轟動,此作其結體嚴謹勻整,筆法上更是剛健中不失柔美,于規(guī)整中彰顯靈動。明代書法家王世貞贊譽其“如《郭林宗(碑)》格清峻而虛和”,清代書法家楊賓亦評價“體方書圓,深稔秀腴,當為晉唐正脈,楷法極則”。
此帖上的字多以方筆為主,短橫就像一根根稍微向右上方斜著的小棍兒,長橫呢中間會比兩端細一點,兩頭粗一些。起筆的時候筆尖露出來,收筆時要頓一下筆鋒,而且還帶點小弧度,看起來特別有味道。字形也是多呈長方形和方形為主,整體重心穩(wěn)穩(wěn)當當?shù)?,間架結構緊湊筆,畫分布均勻。
雖然碑石本身有不少破損的地方,但好在有很多流傳下來的拓本,讓我們能保存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像陸謹庭以前收藏的北宋拓本、陳鏞的藏本等,各有各的特點,有的拓印工藝特別精美,有的上面有很多題跋,給后來的書法家和愛好者提供了很多學習研究的資料。
翁方綱是研究歐陽詢書法的 “鐵桿粉絲”,花了一輩子時間琢磨他的字。在他看來,要是按唐代書法的整體風格來打分排名,《化度寺碑》最牛,能拿第一,《醴泉銘》排第二,《虞恭公碑》排第三。但要是比誰更有晉代書法那種獨特韻味,《化度寺碑》還是穩(wěn)居榜首,《虞恭公碑》緊跟排第二,《醴泉銘》就落到第三了。王世貞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覺得《虞恭公碑》的字就像東漢名士郭林宗,看著既高雅有風骨,又不會讓人覺得有距離感,特別好親近 。
歐陽詢出生于湖南長沙,幼年喪父,家道中落,在戰(zhàn)亂與動蕩中艱難求生。據(jù)記載他不僅文章出重,還是個書法迷,有個故事講的就是他,歐陽詢學書法到了癡迷的程度:一次趕路時看到索靖的石碑,他在碑下琢磨了三天三夜才離開。
早年為學王羲之、王獻之筆法,他像偵探一樣拆解筆畫并記滿小本本;晚年寫《化度寺碑》時,一個豎畫不滿意就反復重寫,還從竹竿中領悟到運筆要領;平時他還會從工匠雕刻花紋、駱駝駝峰等生活細節(jié)中聯(lián)想書法技巧,正是這份對書法的 “死磕” 與鉆研,讓他的 “歐體” 流傳千年。
是真是假就不知道了,權當故事聽就好了,他先后擔任了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等重要職務,備受皇帝重用。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他接到了為虞恭公溫彥博書寫碑文的任務。溫彥博,這位隋唐之交的杰出政治家,在亂世中審時度勢,輔佐李唐王朝立下了赫赫功績。所以此碑也叫《溫公碑》,其內容就是此主人公的墓志銘!
聲明:以上文中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侵刪!
【往期好文】點擊下方藍色標題跳轉內容詳細頁面!
以故事的形式為你講述名人名帖背后的故事,更多書法內容請點擊上方名片關注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