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國網北京市電力科學研究院獲悉,由該院牽頭組織的高壓電纜緩沖層燒蝕缺陷防治關鍵技術項目獲突破。據悉,相關系統突破精準檢測、高效修復與源頭預防系列技術瓶頸,構建完整的高壓電纜燒蝕防治技術體系,有力支撐了電網安全可靠運行。
據了解,阻水緩沖層結構在我國高壓電纜中應用占比超80%,運行中發現由緩沖層燒蝕引發的電纜故障已成為影響電纜安全運行的突出問題。此前,該領域面臨機理不明、檢測困難、修復無方、預防缺失等技術難題,處置方法主要依賴成本高昂、周期漫長的整線更換。
為攻克這一難題,自2016年起,由國網北京市電力科學研究院牽頭,聯合中國電科院、西安交通大學、四川大學、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等多家機構,依托多項國家計劃和國家電網科技項目,組建產學研用聯合攻關團隊,歷經8年攻關,首次揭示了緩沖層燒蝕產生機理與演變規律,提出基于紅外熱成像普測篩查與特征氣體光譜精準定性相結合的聯合檢測方法,攻克導電納米炭黑表面改性和滲流閾值調控難題,發明了高導電性、高流動性、高穩定性的液體修復劑,研制出集制備、注液、密封、控制于一體的修復成套裝置,制定了修復工藝和效果評價方案。
該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還研發了新型緩沖帶結構,提出緩沖帶長期耐溫、含水率等9項關鍵性能指標與檢測方法,制定“真空存儲+一體化繞包”的防潮核心工藝,構建電—熱—力多參量燒蝕真型試驗平臺,驗證新技術有效性。同時,項目牽頭編制了IEEE國際標準、國家標準等系列技術規范,填補了高壓電纜行業的空白。
來 源 | 科技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