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只看比分,可能會覺得深大這波操作有點離譜——明明有機會拿常規賽第一,偏偏在關鍵時刻“擺爛,把榜首拱手讓給魯能,外行看熱鬧,懂球的才知道,乒超這場“讓位背后,藏著比贏球更高級的博弈,畢竟職業體育不止有實力對決,更有心理戰和策略層面的暗流涌動,一場關乎季后賽命運的“心理牌,就這么在賽季尾聲打了出來。
說回比賽,深大和魯能的榜首之爭,原本是今年乒超最有看頭的看點之一,雙方你追我趕,積分咬得死死的,常規印象里,誰不想穩坐第一,打季后賽就有主場優勢,還能挑對手,結果深大這波直接反其道而行,用一場“戰略性讓步打亂了所有人的預期,甚至讓魯能有點懵,這場面熟悉嗎,像不像NBA常規賽末輪,有些隊伍明明能贏卻偏偏輪休主力,目的不是贏一場球,而是為后面的對決做鋪墊。
深大教練組的算盤其實不難猜,按照聯賽規則,常規賽名次直接決定季后賽首輪對手,假如深大第一,魯能第二,很有可能魯能就會在排兵布陣上“避其鋒芒;但如果深大主動“滑到第三或者第四,魯能反倒有點騎虎難下,首輪沒法繞開深大,心理壓力直接拉滿,類似的套路去年深大也玩過,2024年逆襲上海龍騰那場,孫穎莎沒出場,結果靠團隊配合和陣容深度打了對手個措手不及,這種“集體智慧大于個人英雄的打法,早就在乒超圈內傳出過不少好評。
再說球員表現,孫穎莎依然是深大的絕對王牌,但本賽季她的角色定位明顯更靈活,主教練有意無意地減少她在常規賽的出場次數,一方面是為了保護體能,另一方面也是不讓對手提前摸清底牌,蒯曼、覃宇萱這些新秀獲得更多機會,尤其是蒯曼/平野的雙打組合,磨合得越來越順,覃宇萱則成了攪局神器,經常在關鍵場次被安排出場,用反手擰拉和正手變線打亂對手節奏,深大的陣容深度和輪換靈活性,已經不止是“孫穎莎依賴癥這么簡單,可以說是全員皆兵,主力和替補的界限在弱化,反倒讓對手更難針對。
問題來了,魯能真的賺了嗎,表面看拿到常規賽第一,風光無限,實際上卻被深大這波操作“反向施壓,常規賽頭名,季后賽壓力更大,畢竟誰都知道,華東理工這種“黑馬已經證明過自己,首輪誰碰上都不好打,深大一“示弱,魯能反而要在首輪就可能遇到勁敵,賽程壓力、輿論壓力一并上頭,更別說還得兼顧國際賽事,體能儲備怎么分配,陣容調整怎么做,教練組腦袋都要想冒煙了。
其實這樣一來,深大“讓位魯能,表面是讓但實則不讓,反而搶占了心理主動權,常規賽最后幾輪,深大輪換幅度大,主力體能儲備充足,反觀魯能,常規賽拼到最后,主力消耗不小,季后賽開打前就已經進入“被動應戰狀態,這種心理上的“囚徒困境,不是每支隊伍都能扛得住的,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現心態崩盤,歷史上類似的劇情不少,強隊因為排名壓力反倒提前掉鏈子的例子,乒超、CBA、甚至NBA都能找到。
再聊聊場外因素,深大這波“心理戰其實也帶動了球迷和媒體的討論熱度,網上不少球迷調侃深大是“擺爛大師,但更多理智球迷都看明白了,這不是簡單的輸球或者放棄,而是策略性調整,用常規賽的小代價,換季后賽的大概率勝算,說白了就是“先裝孫子,后當爺,只要最后能贏,過程怎么玩都行,誰還在乎一場常規賽的輸贏,反而這種“以退為進的操作,才是冠軍氣質的體現。
當然,這種策略也不是沒有風險,畢竟一旦輪換陣容失誤,或者季后賽遇到狀態爆發的魯能,深大也有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但話說回來,職業體育本來就是風險與收益并存,誰能把握住節奏,誰就能最后笑到最后,這也正是乒超聯賽越來越好看的原因,戰術、心理、體能、輿論,多維度博弈,每一場都有新故事。
結尾還是得說,深大這波“讓第一操作,看似冒險,實則精明,既是對球隊陣容深度的自信,也是對賽季長線布局的把控,魯能拿了榜首,表面春風得意,實則壓力山大,誰能笑到最后,誰能成為真正的王者,還是要看季后賽的真刀真槍,球迷只要搬好小板凳,坐等看戲就行,畢竟,這才是職業體育最迷人的地方——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場會發生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