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央政策深化改革
?證監會制度革新?
2025年5月正式實施新修訂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核心改革包括:
建立重組股份對價分期支付機制,注冊有效期延至48個月;
新增簡易審核程序,符合條件項目5個工作日內完成注冊;
明確上市公司吸收合并鎖定期規則,優化私募基金參與機制。
?交易所配套升級?
上交所縮短小額快速審核時限至20個工作日7;
深交所強化重組信息披露要求,壓實中介責任,首單新規項目(富樂德)于5月29日過會。
二、地方政策協同發力
浙江方案:2025年3月發布《科技企業并購重組專項行動》,目標在2027年前培育5家千億級數字經濟龍頭,設立AI產業并購基金80億元;
江蘇計劃:2025年2月推出《生物醫藥領域并購支持計劃》,能在三年推動行業整合超500億元,建設國際化研發平臺。
三、市場活躍度創新高
?交易規模爆發?:2025年Q1并購重組交易額達1,025億元,同比增長398%,交易數量同比翻番;
?結構性特征?:
?央國企主導?:平均單筆交易額突破140億元,橫向整合案例占60%(如中化集團整合農化資產);
?科技領域集中?:半導體、高端裝備并購占比超75%,民企交易增速達500%;
?券商格局?:頭部券商市場份額升至75%,其中民生證券、中金公司增速領先。
關鍵趨勢總結:
?制度紅利釋放?:簡易審核程序推動項目平均周期縮短40%,2025年重大重組披露量達去年同期3.3倍;
?產業邏輯強化?:超70%并購集中于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戰略領域,與地方產業基金形成聯動;
?跨境并購升溫?:2025年H1中企海外技術并購額同比增220%,新能源裝備領域占比過半。
行業趨勢:
科技并購引領發展浪潮
2024 年伊始,創業板上市公司收購尚處虧損階段的“尖端科技”企業案例不斷涌現,像瑞芯微、景嘉微等企業紛紛出手。
2025 年上半年,新能源、生物科技等領域跨境并購熱度高漲,欣旺達 12.5 億元收購德國動力電池研發企業,華大基因擬收購瑞士基因檢測設備制造商。
國資并購掌控市場格局
2025 年中央企業與地方國有企業并購案例合計占比超過 45%,地方國資借助并購整合優質資源,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央企“產業龍頭”引領效應顯著,例如中國船舶并購挪威海洋工程裝備技術企業,彌補高端海工技術缺口。
小市值公司奮力突圍轉型
截至 2024 年底,A 股市場中市值在 30 億元以下的公司多達 3200 家,占比接近 55%。并購新政策大力支持跨界并購行為,小市值公司通過收購新能源、機器人等熱門賽道標的,努力實現“彎道超車”。
相關核心概念股梳理,尤其是最后一家“蛇吞象”重組黑馬:
第一家:保變電氣
公司接到兵器裝備集團通知,正在與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有限公司開展輸變電裝備業務整合事宜,可能導致控股股東變更。
第二家:焦作萬方
擬發行股份購買杭州錦江集團有限公司等交易對方合計持有的開曼鋁業(三門峽)有限公司100%股權。
第三家:陽谷華泰
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波米科技100%股份。
第四家:電投產融
擬通過發行股份方式購買國電投核能有限公司控股權,同時置出國家電投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控股權。
第五家:天元寵物
籌劃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廣州淘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
最后一家,也是作者為大家挖掘的一家“蛇吞象”重組黑馬,市值相差34倍,預期差極大(主頁回復“111”獲取詳細信息)!
1、公司實錘并購重組!控股股東變更與資產置換雙線并進,更換大股東名字(民企轉國資)集團資產1700億。
2、股權轉讓39股份+資產置換57%,裝入盈利資產,換出虧損資產。
3、股價僅5元,市值50億,橫盤筑底7年,所謂橫有多長豎有多高,近期底部量能異動,游資機構紛紛潛入埋伏,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為避免打擾主力,這里不多說了。想知曉的朋友訟重號:風向哨。深知各位小散戶不易,愿意與大家共同前行!
風險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和學習使用,不作為買賣依據,投資者應當根據自身情況自主作出投資決策并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章、音視頻等)及操作僅供參考,不指導買賣,不保證收益,投資者應獨立決策并自擔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