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漫卷潤心田,思維碰撞綻芳華。2025年6月6日下午,鄧州市花洲實驗小學開展了以“從書本到課堂:育人為本,閱讀為根”為主題的教師讀書活動,在字里行間探尋教育的溫度,于分享交流中勾勒成長的脈絡。
田碩老師分享英國教育家喬·博勒的《數學原來可以這樣學》的感悟時,言語間滿是對“教育本真”的回溯與重構,她從別讓“速算”毀思維、錯誤是“臺階”、數學長在生活里三方面,暢談教學理念與方法的轉變。這些轉變的背后,是從“教知識”到“育思維”的覺醒。
劉娜老師讀《做溫暖的教育者》有感:“教育是左手抓習慣,右手抓態度——你努力,我努力,讓學生在好心情中學習。”她認為,教育的溫度藏在“親其師,信其道”的信任里,藏在為學生心靈裝上“情緒凈化器”的耐心里,更藏在讓每個孩子“有收獲、有信心、有精彩童年”的堅持里。做溫暖的教育者,就是用愛鋪路,讓成長自帶光芒。
王君老師解讀《給教師的建議》:“‘用生命喚醒生命’‘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些經典理念穿越時光,始終照亮教育初心。”她結合教學實踐反思:從教育本質到教師成長,從知識傳授到學生關懷,教育的每一步都需帶著“心”的溫度——既要做知識的傳遞者,更要成為生命的引路人。
張內老師分享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讓大家深受觸動。書中揭示:過度的自我批判是痛苦的根源,“沒有人能讓你不快樂,除非你允許”。這深刻啟示我們:育人先育己。作為教育者,唯有先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停止自我批判,才能以穩定、平等的成人自我狀態與孩子溝通,減少情緒化的指責。更要堅信:每個孩子都有變好的能力。
張紅香老師讀了《歷史人物B面》后,深感看人看事需多角度。她將此理念融入數學教學,既豐富數學家故事,又鼓勵學生多解法解題,多元評價學生。此書啟示我們,萬物皆有多面,教育更應包容多元,激發學生思維碰撞,培養其全面認識自我與他人的能力。
杜書嬋老師分享《小學數學這樣教》,書中“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的理念,讓她找到了教學新方向——將知識生活化(如用購物場景學計算)、設計啟發性問題(如“為什么車輪是圓的”)、引導多角度思考(一題多解)。她實踐發現,當數學“長”進生活,學生的興趣與思維能力悄然提升——原來,最好的數學教育,藏在生活的每個“為什么”里。
張晶老師的《問題點燃課堂》如燈塔指引教學,用商場折扣(百分數)、布料漲價(分數)等真實場景,讓學生主動拋出問題。她說:“要讓學生敢提問、會提問,課堂才能真正成為探索知識的樂園。”
鄭云平副校長高度認可老師們從教學管理、師生溝通、教學方法等維度分享的深度思考:“看到大家能把書中所學與實踐感悟結合,真正做到‘讀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這正是教師成長的動人模樣。”
書頁翻動間,時光沉淀成智慧的養分;言語交流中,思想匯聚成前行的力量。愿每一位教師都能與書相伴,以書香滋養心靈,以思考賦能成長,在教育的星辰大海中,駕著滿載希望的舟楫,駛向更璀璨的遠方。
稿源:鄧州市花洲實驗小學
文圖:喬田田 田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