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以色列對伊朗進行了先發制人的打擊。為什么以色列才結束了加沙戰爭,又要急于攻擊伊朗呢?
最直接的原因是伊朗核能力已經逼近臨界點。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五月的報告顯示,伊朗已擁有408公斤豐度為60%的濃縮鈾,理論上可制造約10枚核彈。
昨天,6月12日,IAEA更通過決議,認定伊朗近20年來首次違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義務,拒絕配合核查未申報核設施。
以色列視此為伊朗發展核武器的直接證據,認為其生存安全已無退路。
除此之外,伊朗近期成功試射攜帶2噸彈頭的彈道導彈,并公開宣稱“美軍所有中東基地均在射程內”。
同時,伊朗已部署可突破現有反導系統的高超音速導彈(如Fattah系列,速度5-15馬赫),2024年10月曾以此擊中以色列內瓦蒂姆空軍基地。
因此以色列判斷,若放任伊朗核技術與導彈結合,將喪失遏制機會。
加沙戰爭以來,以色列不斷面臨與伊朗的代理人戰爭。伊朗通過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等構建“抵抗之弧”,長期消耗以色列。
2024年10月,伊朗曾因以色列擊殺哈馬斯和真主黨領導人,直接向以色列發射200枚導彈,打破“代理人戰爭”傳統模式。
以色列此次打擊旨在摧毀伊朗本土軍事能力,切斷其對代理人的支援鏈條。
隨著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倒臺、哈馬斯與真主黨高層遭清除,伊朗地區影響力暫時受挫。以色列試圖趁此窗口期,確立自身在中東的絕對軍事主導權,阻止伊朗重建勢力范圍。
當然,任何對外戰爭都是內政的延伸。內塔尼亞胡政府因司法改革爭議和加沙戰爭導致的人道災難面臨巨大壓力,而右翼勢力則要求其采取更強硬政策。內塔尼亞胡通過塑造“伊朗核威脅”共識,可凝聚國內支持,鞏固執政地位。
以色列國內強硬派認為,拖延打擊只會讓伊朗核能力“不可逆轉”,主張以軍事手段根除隱患,此次行動被視為對右翼訴求的回應。
特朗普上臺后,美國全球戰略收縮,在對“以鐵”的態度上也顯得相對冷漠,轉而通過與沙特、卡塔爾等阿拉伯國家鞏固關系來支撐中東平衡。特朗普在對伊談判中,進一步退一步的搖擺策略,也使得以色列擔心美國會像背刺烏克蘭一樣,犧牲以色列。
美伊定于6月15日在阿曼舉行核問題談判。以色列希望通過展示武力,迫使伊朗在談判中讓步,同時向美國傳遞“不惜單獨行動”的信號,防止美國妥協犧牲以色列利益。
盡管美國公開聲明“不會參與對伊朗打擊”,但以方仍期望沖突升級時獲得美軍支援。此次行動可測試美國在伊朗報復(如襲擊中東美軍基地)時的實際反應。
以色列此次行動本質是多重危機的集中爆發:核威脅突破臨界點、地區權力重組窗口、內政壓力疊加美伊談判關鍵時刻。然而,伊朗已警告將發動“遠超此前規模的反擊”,若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中東可能陷入二戰后最嚴重的地緣災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