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高端工業機器人市場被國際“四大家族”壟斷,國產化率不足30%。但有一群中國工程師,懷揣著打造“中國鐵臂阿童木”的夢想,從實驗室起步,硬是在這片紅海中殺出一條血路。
文:中外管理傳媒 莊文靜
責任編輯:胸懷天下
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勢不可擋!在這一進程中,軟件如同“大腦”,負責算法設計、數據解析與決策制定;硬件則似“軀體”,提供算力、執行指令、支撐運轉。二者如神經與肌肉般協同——軟件驅動硬件釋放潛能,硬件升級反哺軟件突破邊界。唯有軟硬件協同進化,智能方能真正落地生根。而機器人,正是人工智能軟硬件融合的終極載體:軟件賦予其“思考力”,硬件賦予其“行動力”,其本身即是兩者協同進化的舞臺。
馬斯克曾預言,2040年人形機器人數量或將超越人類,該領域炙手可熱。而在天津經開區的一座智能工廠里,數百臺銀色機械臂正以每秒數米的速度精準抓取、分揀、裝箱。這些高速運轉的“手臂”并非來自ABB或發那科等國際巨頭,而是出自本土企業——阿童木機器人·辰星(天津)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童木”)。
2022年,阿童木以自主品牌之姿首次超越外資巨頭,登頂全球并聯機器人市占率榜首;2024年,其AI驅動的驅控一體系統再度刷新行業標準,令“中國速度”在智能制造賽道上一騎絕塵。
從天津大學教授的實驗室起步,到服務上千家企業的“隱形冠軍”,阿童木的十年崛起史,不僅是一部技術突圍的史詩,更是中國工業機器人從“跟跑”邁向“領跑”的縮影。
在中外管理傳媒發起的第六屆“中國造隱形冠軍”評選中,阿童木憑借“高速并聯機器人銷售全國第一”的行業領先優勢,榮膺“時代匠人”稱號。
那么,阿童木緣何能在并聯機器人領域獨占鰲頭?
從實驗室走出的國產之光
阿童木的誕生,源于創始人宋濤與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團隊的科研理想。
“我們立志打造‘中國的鐵臂阿童木’,用技術解放雙手。”阿童木總經理、CEO宋濤坦言。
2013年,基于在并聯機器人領域的研究積累,宋濤與聯合創始人選擇了一條當時國內尚屬空白的領域——并聯機器人(又稱“蜘蛛手機器人”)的研發與產業化。彼時,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被“四大家族”(發那科、ABB、安川電機、庫卡)壟斷,國產化率不足30%。懷揣“填補國產空白,替代進口高價設備”的初心,阿童木開啟了創業征程。
創業初期,資金有限、人才流動率高、市場認知度低等問題困擾著團隊。早期依賴學生團隊開發,畢業后人員流失嚴重,導致技術和產品迭代緩慢。
轉機出現在2016年。天使投資人楊浩涌(瓜子二手車創始人)的加入,不僅帶來了急需的資金,更注入了成熟的管理經驗,推動團隊從純技術導向轉向市場化運營。“技術出身的創業者容易忽視營銷,只有擁抱資本和市場需求,才是企業壯大的必經之路。”宋濤深有體會地說。
2017年8月,阿童木完成3248萬元A輪融資,并于2019年連續完成兩輪B輪融資。資本助力下,阿童木在國內并聯機器人市場持續領跑。至2019年,其并聯機器人累計出貨量已連續四年位居國內自主品牌首位,并于2022年超越所有外資品牌,登頂全品牌第一。
過去五六年,中國一直是全球工業機器人增長最快、出貨量最大的市場,應用場景集中在汽車、電子、新能源等行業。阿童木聚焦機器人本體業務,提供標準機器人的研發、制造、銷售與服務。其產品主要覆蓋兩大板塊:一是食品、藥品、日化等日用消費品行業(占比約65%);二是3C、光伏、鋰電設備的裝配與分揀應用。目前,阿童木累計服務規模級客戶超500家,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長城汽車、福耀、蒙牛、同仁堂、三星、海爾等知名企業。
何以突圍?
國內從事智能機器人的廠商數以萬計,阿童木何以脫穎而出?
自主研發構筑的核心競爭力是關鍵。“我們始終堅持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宋濤強調,“軟件開發、算法、應用工程師團隊進行了大量底層研發。在關鍵指標上,如抑震技術、軌跡前瞻算法等,確保產品在每分鐘80-120次的高速運行下,誤差仍能控制在±0.01毫米以內。”
工業機器人通常包含四大核心部件:控制器、伺服系統、減速機及本體技術。目前,阿童木除減速機外,其余核心部件99%以上實現自主研發。“這是我們十年持續研發投入的成果。產品在速度與精度上,已能與國際主要競品抗衡。例如在SCARA領域(選擇性順應性裝配機器臂),我們同樣復制了‘高速+高精度+結構緊湊’的優勢,性能比肩國際頂尖產品。”宋濤介紹道。
阿童木擁有全系列并聯機器人產品十余個系列。以牛奶企業為例,在常溫奶包裝、分揀、搬運環節,機器人每分鐘有效搬運次數可達80-120次,單臺機器人可替代3-4名工人,投資回報周期控制在9個月內。
“公司第二增長曲線是全系列高速SCARA產品。其安裝方式比并聯機器人更靈活,可桌面安裝,而并聯機器人通常需倒裝于架式平臺。”宋濤指出其重要區別。
此外,阿童木創新推出驅控一體控制柜。它如同機器人的“CPU”,集成控制系統、識別系統及伺服驅動技術,體積縮小5倍以上,空間占用更少,成本降低50%,性能顯著提升。
“對‘高速、高精度、高穩定性’的極致追求,并通過深度行業適配實現技術落地,是阿童木的核心競爭力。”宋濤總結道。
目前,阿童木已獲42項發明專利、30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軟件著作權、3項外觀設計專利,并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奠定了其在高速機器人領域的領先地位。
聚焦,再聚焦!
人才是高科技企業最寶貴的資產,優秀的團隊與知名股東背書是阿童木的鮮明標簽。
阿童木的核心團隊來自北航、天大等知名高校,依托天津大學黃田教授(宋濤本科導師及聯合創始人)團隊,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團隊包括CEO宋濤、CTO劉松濤、首席科學家黃田(國內并聯機器人權威)、首席科學家王田苗(宋濤研究生導師)。公司300名員工中,技術研發人員超120人。
2022年,阿童木推出高速SCARA系列機器人,進軍3C、新能源等市場。2024年工博會上,其經濟型SCARA憑借“0.36秒循環時間、減重20%、能耗降15%”的性能引發關注,鞏固了“高速機器人專家”定位。目前產品矩陣涵蓋并聯、SCARA、協作碼垛機器人及智能解決方案,服務全球20余國,累計出貨量超6000臺。
目前,阿童木已經獲得了國中創投、深創投、新松機器人、聯想、海爾、楊浩涌等機構和個人的投資,完成了3億多元的融資。
“短期內,我們聚焦并聯與SCARA領域,暫不涉足多關節機器人。SCARA領域的競爭至少需兩三年沉淀,不可低估其難度。同時,我們正通過國際展會與本地化渠道加速全球化布局。”宋濤明確了發展路徑。
阿童木十余年的發展歷程,是國產技術從跟隨到領跑的生動寫照。憑借“專注細分領域、深耕行業需求、擁抱資本與全球化”的策略,以及“高速、精準、柔性”的技術內核,阿童木不僅改寫了并聯機器人市場競爭格局,更為制造業提質增效提供了卓越的“中國方案”。
未來,隨著IPO進程推進與全球市場開拓,阿童木有望成為“中國智造”閃耀世界的新名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