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報道
編輯:Aeneas 好困
【新智元導讀】畢業三年年薪百萬,畢業七年年薪上億?清北中科等名校走出的畢業生,正在瘋狂刷屏硅谷,紛紛成為身價上億的超級明星。現在托小扎的福,谷歌員工已經漲薪到年薪百萬,OpenAI甚至急忙送出1/3股權!可以說,中國AI的新勢力,正在徹底改寫全球科技版圖。
就在剛剛,又一位中國AI明星被挖走了。
曾領銜蘋果基礎模型團隊的龐若鳴,即將成為Meta超級智能團隊的又一員大將。
而他,也同時獲得了每年數千萬美元的薪酬包。
龐若鳴是上交CS的校友
如今,清北復交浙大中科大等國內頂尖名校的畢業生,正紛紛成為硅谷頭部AI公司中占據核心地位的一股力量,甚至成為「轉會費」動輒上億的天價「球星」。
而魔幻的是,CS專業畢業即失業的魔咒,幾乎籠罩著每個畢業生。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中國TOP名校,把硅谷AI大廠包圓了
最近天價轉會的AI明星們,大多來自清華、北大、上交、中科大、浙大等國內頂尖高校。
最早的有1998級畢業生,而最小的2018年才畢業。
在十到二十年前入學讀本科的他們,一定不會想到如今自己竟能有在硅谷攪動風云的力量。
今天剛被曝出轉會的Ruoming Pang,本科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
他除了在蘋果深耕了4年的基礎模型之外,在谷歌的15年里,還共同負責了內部基于TPU使用量最高的深度學習框架Babelfish/Lingvo的開發。
「轉會」照片被全網瘋轉的余家輝,出生于1995年,于2016年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
Shengjia Zhao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本科。
Shuchao Bi是浙江大學數學系的本科。
Hongyu Ren是北京大學計算機系的本科,2018年畢業。
Huiwen Chang本科畢業于清華叉院的姚班。
Lin Ji本科來自清華。
Sun Pei本科畢業于清華,于2009年畢業。
果然,我們生活在有史以來最瘋狂的時代。
谷歌員工漲薪了:謝謝小扎!
而上面這些AI華人超級明星,已經倒逼出了硅谷當前的一股瘋狂漲薪潮。
小扎揮動鋤頭到處天價挖人,對很多人來說反而是利好。
在「一畝三分地」論壇里,一位谷歌員工開心地表示:托小扎的福,自己漲薪了!
來源: 一畝三分地
這位員工身在谷歌的核心熱門組,總包一下子漲到了90多萬。
還有人表示,自己的總包已經漲到了一百萬出頭。才畢業3年,就達到了百萬年薪。
來源: 一畝三分地
總之,一夜之間,小扎忽然被公認為「對碼農行業最利好的人」。
而OpenAI還沒走的員工,恐怕也要笑瘋了。
奧特曼被逼急:股權激勵拉滿!
雖然嘴硬說被撬走的都不是OpenAI的核心員工,但奧特曼顯然已經肉眼可見的急了。
這不,OpenAI的加薪潮也來了。
根據The Information爆料,轟轟烈烈的挖角風波過后,OpenAI已經決定:給部分員工加薪,員工可能直接持有公司三分之一的股份!
沒錯,跟微軟一個級別。
也就意味著,給員工高達數十億美元的股權激勵將進一步增加,甚至可能在公司重組后,進一步稀釋投資者的持股。
在去年,OpenAI的股權激勵成本就已經飆升五倍多,達到44億美元。這一增幅意味著,該成本占同期總營收的比例高達119%。
本來,OpenAI并沒有采取這種措施,直到Meta毫不留情地挖走了至少九員大將。
OpenAI首席研究官Mark Chen暗示,從此,公司在股權激勵上會變得更加激進!
要知道,一直以來,OpenAI員工拿到可不是傳統的股票期權,而是一種叫「利潤單元」的東西,說白了就是:你拿不到股份,但公司賺錢你能分紅。
但這次大轉型之后,這些利潤單元可能要真正變成的「普通股」了。
一旦公司上市,OpenAI員工將原地變身億萬富翁。
據悉,目前OpenAI高層討論的一個版本是這樣的。
員工:持股約33%
微軟:持股約33%
剩下的股份:由其他投資方 + 非營利組織瓜分
雖然目前方案還未最終確定,但已經讓不少人直呼:OpenAI,不愧是AI界的黃金礦。
一年60億美元,只為留住最強大腦
更夸張的是,OpenAI在員工激勵上的開銷,已經和它在一年中用于AI推理計算的成本差不多了。
在2025年,OpenAI預計在推理計算上花費60億美元,而股權激勵支出,也差不多是60億美元。
另外,公司預計還會支出15億美元,用于員工薪資福利。
更令人眼紅的是,OpenAI員工兌現的股權,已經達到了30億美元!
具體來說,自2021年,公司已經允許在職以及離職員工出售了高達30億美元的股權獎勵,是當之無愧的「史上最豪橫AI公司」了。
可以說,AI時代的游戲規則,已經完全改變了。
那些手握利潤單元的員工們,可能分分鐘就會體驗到原地財務自由的爽文般生活。
短短一年,技術招聘已冰火兩重天
根據SignalFire和Pave的數據,如今才短短一年時間,技術招聘市場的現狀就已經改天換地,跟去年相比已經截然不同。
最慘的,當然就是應屆畢業生了。
數據顯示,大科技公司對應屆生的招聘減少了25%,向來靈活的初創公司也收緊入口,對應屆生的招聘減少了11%。
相比之下,有2-10年經驗的工程師反而成了香餑餑,「即插即用」的屬性,讓他們大受企業歡迎。
而更為夸張的,就屬AI/機器學習工程師的薪資了,他們直接被明碼標價哄搶。
具體來說,入門級AI/ML工程師的薪資溢價已經達到了20%。
其中,入門級員工的總薪酬中位數達到了26.2萬美元,相比之下,普通技術崗僅為21.5萬美元。
而有一定資歷的職員級工程師,薪酬中位數更是達到44.5萬美元,遠高于普通崗位的37萬美元。
網友們總結道,很顯然,AI領域的頂尖人才跟入門級員工的差距只會繼續擴大:OpenAI研究者能拿到1億美元的天價薪酬包,而大多數應屆畢業生卻找不到工作。
即使是頂尖CS畢業生,也難以入門,初級人才的空間被嚴重擠壓。
與此同時,那些能快速交付AI產品、產生影響的從業者,真正遇到了一個黃金時代。
金字塔尖的明星,全球只有幾百人
要知道,無論是上文那些清北中科浙大的校友,還是Lucas Beyer之類的前OpenAI研究員,他們中的很多人此前只是一個普通程序員或研究者。
如今被Meta挖去后,卻轉眼成為AI圈的明星。
真相就是,AI頂級人才,如今是越來越值錢了。
根據《The Pragmatic Engineer》和levels.fyi的數據,有五年以上經驗的程序員,如果能進OpenAI、Anthropic或者像Jane Street這樣的AI重倉對沖基金,年薪中位數可以輕松破4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90萬+)。
再不濟,進谷歌、微軟,中位數也有30萬美元左右。
如果是普通公司呢?那對不起,中位數僅有「寒酸」的18萬美元。
但問題在于,能進這些天團的,全球也就幾百人。
頂級程序員和研究者,數量其實是非常少的。
根據一位招聘人員的估計,全球只有幾百人具備開發尖端AI模型所需的數學能力、研究能力和工程經驗。
而且,他們往往在同一家AI公司磨練經驗,包括OpenAI、Anthropic和谷歌DeepMind。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居住在舊金山、倫敦這幾個科技中心。
更難的是,頂尖AI公司的招聘還具有排他性。他們大都只考慮競對公司的員工,很少考慮外部人員。
對于普通開發者和新畢業生來說,這無疑就更難了。
Levels.fyi聯創Zuhayeer Musa解釋道,對于AI前沿公司來說,工程師和研究者是一項投資。
如果他們能幫忙更高效地利用耗資數十億美元的計算基礎設施,那么就值得數千萬美元的身價。
但對于其他公司來說,程序員已經開始被視為一項應該被削減的成本。
國內AI人才出身:上交第二,清華第八
看完硅谷這邊,我們再來看看,國內是什么情況。
根據獵聘平臺2025上半年的統計,國內的AI技術人才同樣出身名校居多,專業背景體現高精尖特質。
其中,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穩居前三,浙江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位列四五。
相比之下,清華則排在第8,北大僅排名第22。
在留學歸來的人才中,Top 1高校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緊隨其后的是南洋理工大學和悉尼大學。
香港的大學里,排在前十的有香港城市大學(第5),香港大學(第7),以及香港科技大學(第8)。
隨著AI的持續爆火,全行業對于AI技術人才的需求,直接同比暴漲了39.48%。
薪資方面,AI技術崗職位50萬以上年薪分布最多。
來源:獵聘大數據
從各年薪段的職位增長來看,也是50萬以上的職位同比增長最快,高達44.42%。
來源:獵聘大數據
顯然,不久后我們就會看到,大洋彼岸的這股漲薪潮,對國內AI市場的影響了。
參考資料:
https://x.com/deedydas/status/1942251177779024262
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openais-stock-compensation-reflect-steep-costs-talent-wars?rc=epv9gi
https://www.economist.com/business/2025/07/01/superstar-coders-are-raking-it-in-others-not-so-much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