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萬枚導彈改道中東!烏克蘭軍火庫瞬間見底,澤連斯基連夜變臉:“30 天停火?永久和平?特朗普說啥就是啥!” 俄軍喀秋莎火箭炮正覆蓋第聶伯河防線,白宮軍援調令卻讓基輔徹底斷糧 —— 當美制導彈在中東炸響,烏克蘭用 “無條件接受” 換生存,這場軍火背叛催生的停火協議,不過是特朗普“交易藝術”的一個體現。
01 軍援斷鏈烏克蘭戰場被迅速打開缺口
違背特朗普意愿的后果是很嚴重的,特別是那些美國的“盟友國”。在美國事先不知情的情況下,烏克蘭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蛛網行動”,導致俄軍數十架戰略轟炸機被毀,這招致了俄羅斯的瘋狂報復;在和特朗普的通話中,普京已經明確俄軍將做出回應,當俄軍的鐵拳砸下時,烏克蘭這時的后悔已經晚了。
導彈改運中東的消息,擊碎了基輔最后的幻想。這批價值數億美元的低成本攔截彈,本是應對俄軍“見證者”無人機集群的終極盾牌。烏軍原計劃將其部署在哈爾科夫至敖德薩的關鍵防線上,填補日益枯竭的防空漏洞。
軍援轉向暴露了烏克蘭在美國戰略中地位的變化。特朗普重返白宮后,中東局勢急劇升溫:胡塞武裝封鎖紅海航道,伊朗核設施遇襲,以色列與真主黨交火。
當五角大樓評估報告顯示中東沖突可能使全球油價飆升至200美元時,烏克蘭戰場的優先級瞬間滑落。美國務院匿名官員直言:“中東才是火藥桶,烏克蘭只是余燼。”相較于烏克蘭,特朗普顯然要更更加的重視中東。
這一戰略轉移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俄軍的烏克蘭戰場上的戰果突然加強,俄軍近期在頓涅茨克方向推進速度提升40%,單日“見證者”無人機出動量突破300架次。
6月初,烏軍防空導彈庫存降至開戰以來最低點,前線部隊不得不啟用老式高射炮對抗無人機,然而即便是這種低成本性能并不強大的無人機,這批高射炮的攔截成功率也不到15%。
02 澤連斯基的絕望
導彈轉運的消息傳來后,澤連斯基的社交媒體賬號突然釋放出前所未有的妥協信號:“30天停火?永久停火?我們全盤接受!”這與兩個月前的強硬姿態形成刺眼反差。
2025年4月,普京宣布復活節停火30小時,澤連斯基輕蔑回應:“30小時不夠,至少30天才能檢驗誠意!”
然而此時的特朗普政府就已經在俄烏沖突的談判上失去了耐心,國務卿魯比奧4月公開警告:“談判若再無進展,美國將退出調停。”月初白宮更放出風聲:若烏克蘭拒絕和談,美方可能默許俄軍控制現有占領區。
對于烏克蘭而言,一旦失去美國的支援不亞于在戰場上全面潰敗,2024年西方軍援占烏國防預算的63%,而今特朗普關稅戰導致美國財政吃緊,軍火庫優先保障中東盟友。
戰場態勢同樣逼迫基輔低頭。俄軍宣稱首次攻入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這個300萬人口的工業中心一旦陷落,將切斷烏軍南部補給線。更嚴峻的是,美國情報顯示俄軍正在籌備“多管齊下的大規模報復行動”,目標直指基輔政府中心。
20000枚導彈的轉運中東并不是臨時起意,而是可以預見的,在5月底的時候,國家安全顧問向特朗普提交的備忘錄明確寫道:“切斷關鍵軍援比外交照會更易迫使基輔妥協。”,這種“武器換和平”的方法在特朗普的施壓政策中早已出現過多次。
軍援轉移同步撬動著莫斯科。特朗普密使向克里姆林宮傳遞暗號:只要俄方同意停火,美國可放松部分制裁甚至默認克里米亞現狀。
普京心腹佩斯科夫迅速回應:“俄方始終對談判持開放態度。” 這種雙向施壓的“特朗普式交易藝術”,正將澤連斯基逼向絕境。
烏克蘭的妥協清單暴露了其戰略弱勢:澤連斯基不僅接受停火,更罕見承諾“支持特朗普政府提出的任何建議”。
這相當于將談判主導權拱手相讓——此前基輔始終堅持俄軍完全撤出、恢復1991年邊界等核心訴求,如今底線已然松動,只要能夠停火什么條件都能夠答應。
03 特朗普的軍援成了壓垮澤連斯基的最后一根稻草
軍火庫的轉移與和平宣言的同步上演,揭穿了現代戰爭的冰冷邏輯:當導彈成為外交貨幣,戰場上的士兵不過是談判桌上的籌碼。特朗普的“軍援杠桿”初戰告捷,但俄軍向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的推進,與克里姆林宮“超過2000次違反停火”的記錄,仍在嘲諷著脆弱的和平曙光。
澤連斯基的社交媒體頭像下,那句“愿意接受任何停火”的宣言已被轉發十萬次。而在加沙的武器倉庫里,兩萬枚標著“烏克蘭緊急訂單”的導彈箱,正被噴漆覆蓋上新的目的地編號。
“走不通的路就用拳頭來打開”,持續了3年的俄烏沖突,現在或許會以一個戲劇性的結果結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