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Cyprinus carpio)屬鯉形目,鯉科,鯉亞科,鯉屬。俗稱:鯉拐子,毛子,鯉子,鮘仔。英文名:Carp , Common carp 。提起鯉魚,人們就會聯想到我國古代四大名魚之一的黃河鯉,還有著名的觀賞魚即紅鯉、鏡鯉以及眾多養殖品種。因此,鯉魚是淡水魚類中品種最多、分布最廣、養殖歷史最悠久、產量最高的種類之一。
鯉魚特征
體側扁而腹圓,頭后背部稍隆起。口端位,呈馬蹄形。須2對,頜須比吻須長。下咽齒主行呈臼齒狀。背鰭基部較長,背鰭和臀鰭均有一根粗壯而帶鋸齒的硬刺。鱗較大,身體背部呈灰黑色,體側青灰帶金黃色,腹部灰白色,臀鰭和尾鰭下葉呈桔黃色。
鯉魚習性
鯉在自然水域時,平時多棲息于底質松軟、水草叢生的水體底層,冬季游泳遲緩,在深水底層越冬。鯉對水體環境適應性極強,能耐寒、耐堿、耐缺氧。鯉的成魚是以底棲軟體動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幼魚期則以大型浮游動物為主食。1齡雄魚就達到性成熟,雌魚一般2齡性成熟。生殖期隨生長地區不同而有所變化,珠江流域因氣候溫暖,2月底或3月初即開始產卵;長江、黃河流域多集中在4-5月;東北地區比較寒冷,6月才開始產卵。產卵場多在河灣或湖汊的水草叢生的淺水區產卵,產黏性卵,魚卵粘附于水草上發育。
鯉魚是世界上最早養殖的魚類
據史料查證,遠在紀元前十二世紀的殷商時代便開始池塘養殖。據《詩經》記載,周文王鑿池養鯉。春秋戰國時期越國大夫范蠡竭力主張發展池塘養鯉,他認為:“蓄養三年,其利可以至千萬,越國當盈”。在古代中國民間有“養魚種竹千倍利”的諺語,一直流傳至今。在周代,鯉魚已成為最名貴的食品之一。周宣王討伐嚴狁獲勝,特以“包鱉膾鯉”大宴諸侯。《詩經》中有“豈其食魚,必河之鯉……”相傳孔子生一兒子,魯昭公賜孔子鯉魚,孔子為感激君主的賜予,為其子取名鯉,字伯魚。孟子曾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梁代陶宏景認為,鯉“為諸魚之長,為食品上味”。至2200多年前的漢代,池塘養鯉已很盛行,從皇室到地主,都經營著養鯉業,并從自給性逐步發展至商品性生產。
“鯉”與“李”同音遭限制
到了唐代,皇帝姓李,“鯉”與“李”同音,因而鯉魚跳上了龍門,成了皇族的象征,朝庭使用的憑信——符,也刻成鯉的形狀,皇帝把鯉形佩魚賜給大臣,用以顯示尊榮。于是“養鯉”、“捕鯉”、“賣鯉”、“食鯉”都成為皇族最大的禁忌,違者必處以重罰。唐朝法律規定,捕獲鯉魚必須立即放生,凡出售者罰打六十大板。在唐代的300年間,養魚戶只好另覓養殖對象,逐漸發現最理想的養殖魚類——青、草、鰱、鳙“四大家魚”。唐代以后,顯然恢復了養鯉業,但因鯉魚生長緩慢,故只能屈居配角。
鯉魚跳龍門
鯉魚被視為勤勞、善良、堅貞、吉祥的象征。以鯉示為吉慶有余的年畫更是比比皆是,關于“鯉魚跳龍門”的神話和“追魚記”的故事在民間廣為傳播。
兩千多年以來,鯉魚一直被視為上品魚。明代洪武初年,詩人楊基在詩中寫道:“春風吹雨濕衣裙,綠水紅妝畫不如,卻是漢陽川上女,過江來買武昌魚”,清同治年間的《江夏縣志》記載:武昌黃鵠磯頭出產的鯉魚“味獨鮮美,立冬后腌魚者爭購之,他省呼之曰楚魚”。黃淮一帶更有“沒有老鯉魚不成席”之諺語。古人還把鯉魚當作書信代用品,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中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至今民間還保留著逢年過節拜訪親友送鯉魚的風俗,以示尊敬和祝賀。
鯉魚已成為一種世界性養殖魚類
據說在元代,中國與中亞細亞各國商貿往來密切,波斯人將鯉魚帶回波斯。在1150年間,歐洲十字軍東征時把鯉魚從波斯帶往奧地利,以后逐漸往西歐移植。于1367年移入匈牙利;1496年移入英國;1560年進入普魯士,后進入瑞典;1729年移入俄羅斯;1830年從歐洲傳入美國。如今,鯉魚已成為一種世界性養殖魚類。
觀賞鯉魚
鯉魚作為觀賞魚,相傳始于明朝萬歷年間,神宗皇帝在御花園飼養紅鯉魚。當時有一位大臣余樊學因“代天巡狩”有功,在告老返鄉時,皇帝特以紅鯉賞賜,令他帶回故鄉飼養。此魚形似荷包,故名“荷包紅鯉”,為江西婺源特產。江西興國紅鯉以及許多地方培養的鏡鯉均為后來培育的鯉魚品種。紅鯉早期曾傳入日本,并于一百多年前,日本人將其改良為緋鯉,初期稱為“色鯉”、“花鯉”,二戰后改名“錦鯉”,并被作為皇家王室貴族和達官顯赫等家庭的觀賞魚,或飼養于寺院神社,故又稱為“神魚”,象征吉祥、幸福。日本人把錦鯉看成是藝術品,有水中“活的寶石”之美稱,并培育出黃斑、大正三色、昭和三色等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名貴品種。
鯉魚營養
鯉魚肌肉營養成分的組成,隨品種和生長階段而有所變異,其變化范圍為:水分占75.0-79.6%,蛋白質14.8-20.5%,脂肪1.1-8.7%,灰分1.0-1.2%。食用價值為每公斤魚肉總發熱量1415大卡。可食部分占魚體重的52.02%;總重的發熱量每公斤為792.4大卡。蛋白質中所含數種人體氨基酸的含量都比較高(見下表)。每百克可食部分還含糖類0.2克,熱量88-115千卡,鈣28.0毫克,磷175-407毫克,鐵0.5-1.6毫克,以及多種維生素。
鯉魚的肉、膽、血均可入藥。其肉性味甘、平,有下水氣、利尿消腫功效;入藥可開脾健胃、利小便、消腹水、消水腫、止咳鎮喘及發乳。在治療門靜脈肝硬化,慢性腎炎,消瘦性浮腫,孕婦水腫,產婦乳汁不通或量少,全身虛弱,婦女月經不調,腰疼痛,頭昏心跳,不思飲食,婦女血崩,咳嗽氣喘,腳氣腫痛,步行艱難等癥方面均有良好療效。其血可治口眼歪斜。其膽性味苦、寒、有毒,有消熱、消炎、明目之功效;可治目熱、赤腫青盲、耳聾、急性和慢性中耳炎。
鯉魚膽雖可治病,但膽汁有毒,這種膽汁毒素能耐熱,吞食生、熟魚膽均會中毒。中毒過程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短期內引起胃腸癥狀,肝、腎功能衰竭,常合并發生心血管與神經系統病變,引起腦水腫、中毒性休克,有時雖采用改善腎功能的措施也難奏效,嚴重者可致死亡。
最后
鯉魚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雖各地品種極多,形態各異,但實為同一物種,將為鯉魚的養殖開拓更為廣闊的前景。
(備注:本網易號"養魚第一線"歡迎您的光臨!本文原創僅供參考和交流!內容和圖片大多來源于網絡資料,如有異見請告知,侵權可刪,歡迎指正和留言討論,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補充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