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在最新發布的《2025年頁巖油成本:關稅、貿易與油價震蕩》報告中指出,“關稅正給進口鋼材、油井管等耗材帶來明顯的成本壓力,但其他領域的價格回落將形成有效對沖”。分析稱,雖然四季度鉆完井成本因關稅因素將同比上漲4.5%,但由于支撐劑、鉆機租賃等價格持續回落,全年成本增幅有望控制在2%以內。在貿易政策與市場波動的雙重影響下,美國頁巖油氣行業正通過技術創新尋找新的平衡點。
關稅壓力與成本對沖的博弈
關稅政策正在重塑美國頁巖油開發的成本結構。據伍德麥肯茲測算,美國四季度油井管(OCTG)價格將同比飆升40%,直接將單井成本推高4個百分點。這種成本傳導在二疊紀盆地尤為明顯。Diamondback能源公司測算顯示,單口水平井的套管采購成本已從2024年的82萬美元增至目前的115萬美元。二疊紀盆地的運營商普遍反映,進口套管價格漲幅已超過關稅稅率本身,部分規格產品甚至出現斷供風險。
然而,成本壓力并非均勻分布。進口鋼材關稅主要沖擊油井管、水泥等耗材領域,但在支撐劑、鉆機服務、壓裂作業等環節,市場供需變化正形成下行壓力。2025年1~4月,陶氏化學在米德蘭地區的壓裂用石英砂價格同比下降27%,北達科他州巴肯頁巖區的鉆機日費率回落至1.8萬美元,較2024年的峰值減少32%。這種此消彼長的態勢使單井完全成本控制在850萬美元內,僅較2024年同期微增2.3%。在巴肯頁巖區,Applied Minerals公司采用本地陶粒替代進口石英砂,使支撐劑成本降低了35%,部分抵消了套管價格上漲影響。
這些案例表明,頁巖油氣行業正通過技術革新消化政策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先鋒自然資源公司開發的智能套管采購系統可動態監測全球鋼材期貨價格,已成功將套管采購成本鎖定在關稅加征前水平。
來源:視覺中國
鉆機數量變化折射出的行業調整
鉆機數量增減揭示著資本流向的深層變化。伍德麥肯茲預測,美國石油鉆機數量將從4月的482臺逐步回落至年底的435臺,但天然氣鉆機數量將同比增加,使得總鉆機數量凈減少30臺。這種結構性調整在完井活動端更明顯,海恩斯維爾頁巖區的天然氣井完井量預計增長19%,而巴肯頁巖區的石油井完井量將下降11%。在阿巴拉契亞盆地,先鋒自然資源公司通過部署新一代超低溫鉆機,使得單井開發成本降低了18%,推動該地區天然氣鉆機利用率提升至89%。
資本約束成為鉆機數量變化的重要推手。當WTI價格在60美元/桶附近時,二疊紀盆地新井投資回報率從2023年的28%降至19%,迫使部分運營商將單井初始產量的門檻提升至1200桶/日。這種變化導致鉆機向資源稟賦最優的甜點區集中,米德蘭盆地核心區的鉆機密度達到每10萬英畝78臺,是非核心區的3.2倍。Diamondback能源公司在特拉華盆地的實踐顯示,通過聚焦核心區優質儲層,單井預估最終采收量(EUR)提升了27%,有效對沖了單井成本的上漲。
鉆機效率提升改變了成本結構。超級規格鉆機的應用使得平均建井周期從2020年的28日縮短至15日,EOG資源公司在特拉華盆地的項目更是創造了12.8日的紀錄。這種效率提升部分對沖了服務價格的上漲,油服公司貝克休斯的數據顯示,2025年美國本土鉆機日費率僅上漲5%,遠低于2024年18%的漲幅。
不確定性中的行業應變
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懸于頁巖油氣行業上方,使得運營商在長周期設備采購上面臨決策困境。德文能源公司首席財務官杰夫·里特諾透露,公司已將2026年套管采購計劃的50%轉向本土供應商,但這將導致單井成本增加7%。為應對這種不確定性,頁巖油氣行業正在建立更靈活的供應鏈體系。
宏觀經濟波動加劇了行業困境。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的決定使得美元指數保持高位,在壓低WTI價格的同時,也推高了以美元計價的設備租賃成本。這種雙重擠壓在二疊紀盆地尤為明顯,據西方石油公司測算,在油價60美元/桶、利率5.5%的基準情景下,自由現金流收益率將從2024年的12%降至7.8%。為應對這種壓力,頁巖油氣行業正在探索新型融資模式。
創新成為破局關鍵。在米德蘭地區,康菲石油試點應用的智能壓裂系統通過實時調整支撐劑濃度使單段產量提升了23%。數字孿生技術在鉆井設計中的應用,使地質模型準確率提升至89%,減少了17%的無效進尺。這些創新不僅對沖了成本壓力,而且重塑了競爭版圖。
長期成本趨勢與戰略抉擇
2026年或將成為成本變動的分水嶺。伍德麥肯茲預測,隨著關稅政策全面落實,美國頁巖油單井完全成本將上漲4.2%,其中油井管、化工材料等關稅相關項將貢獻65%的漲幅。但行業創新可能改變這種軌跡,Technogenia公司開發的激光熔覆鉆桿技術使得鉆桿使用壽命延長了3倍,已在巴肯頁巖區實現商業化應用。這種技術突破預示著,未來成本變動將更多取決于技術創新,而非政策因素。
長期成本趨勢正在重塑投資邏輯。雪佛龍、先鋒自然資源公司等已開始將單井EUR指標納入投資決策,要求新井10年累計產量突破60萬桶油當量。這種轉變促使運營商向深層頁巖進發,二疊紀盆地沃爾夫坎普組A層的鉆井活動占比已從2023年的18%升至31%。
Centennial資源開發公司在沃爾夫坎普組的實踐顯示,通過采用納米級暫堵劑使得裂縫復雜度提升了40%,單井產量較淺層提高了2.3倍。
戰略調整延伸至全產業鏈。康菲石油在鷹灘頁巖區建設的模塊化處理廠,通過共享基礎設施使得單井開發成本降低了12萬美元。油服公司斯倫貝謝推出的智能完井系統使得生產優化周期從季度縮短至月度。這些變革顯示,頁巖油氣行業正通過系統性創新構建新的成本優勢。
在多重挑戰中尋求平衡
頁巖油氣行業還面臨環境責任的嚴峻挑戰,并需要在全球地緣政治與能源安全的雙重考量下重新定位自身角色。
在環境責任方面,頁巖油氣行業面臨巨大壓力。西方石油公司在二疊紀盆地因地下水污染事件被處以2.3億美元罰款,促使業內同行開始重新審視水處理技術。在此背景下,先鋒自然資源公司開發的零排放水循環系統在米德蘭地區實現了商業化應用,單井用水量降低了92%,既有效緩解了環境壓力,又通過節約水資源成本提升了項目經濟性。
在全球能源格局重構的背景下,美國頁巖油氣行業的地位發生了轉變。面對俄羅斯與沙特的價格博弈,二疊紀盆地的增產能力成為國際油市的穩定器,美國頁巖油完全成本曲線也成為歐佩克+決策的重要參考。這一地位的轉變要求美國頁巖油氣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主動承擔更多能源安全責任。
無論是在米德蘭的數字化壓裂現場、巴肯的自動化鉆機旁,還是在鷹灘的模塊化處理廠,創新力量都在重塑美國頁巖油氣行業的成本效益格局。關稅壓力或許推高了特定材料的價格,但通過效率提升、技術革新和戰略調整,美國頁巖油氣行業也展現出強大的適應能力。這種應變不僅關乎單個企業的存續,而且折射出整個行業在貿易摩擦與能源轉型雙重壓力下的進化路徑。可以預見,那些能在不確定性中持續創新的企業,終將在這場成本博弈中占據先機。(資料來源:伍德麥肯茲)
來源:中國石化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