暄桐五階《靜定的滋養》課堂上,林曦老師在解讀《童蒙止觀》中的“覺知魔事”一章時指出:負面情緒即是“心魔”的一種,它扼殺我們的智慧,也阻礙我們潛能的發揮。當今社會,隨著遇到的挑戰越來越大,我們的心魔也越來越難解,想來,掌握應對壞情緒的方法,已然成為每個人的必修課。
暄桐林曦老師教你給壞情緒命名
“識別”本身,就是化解負面情緒的關鍵。像林曦老師教糯糯的那樣,當負面情緒來臨,為它起名為“小黑”,當它出現時,只需平靜識別,情緒就會自然消退。必要時,想想垃圾分類的思路,明確:壞情緒不過是暫時的、終將被處理的存在而已!
暄桐林曦老師教你不要逃避未知
很多時候,心理防御機制會讓我們本能地選擇熟悉的痛苦,而非冒險嘗試未知的快樂。如此自我封閉,往往是因為這樣的認知誤區:一是幻想通過拖延時間來等待轉機,二是誤以為忍耐就能規避改變的壓力。實際上,被動等待只會延長痛苦,真正的出路在于培養及時止損的勇氣,主動打破這種惡性循環。
暄桐林曦老師教你解碼情緒背后的需求
情緒不是敵人,而是指引我們認識自我的忠實信使,每一種情緒波動都承載著未被滿足的內在需求。焦慮可能是對安全感的渴望,憤怒或許源于被尊重的需求未被重視。當我們覺知到壞情緒的來臨,首先應該承認它存在的合理性,然后找到觸發情緒的關鍵所在,切莫一味地壓抑逃避,讓情緒像雪球般越滾越大。
暄桐林曦老師教你有方向地提升自己
負面情緒的出現不一定就是壞事。當我們清醒地識別出內心情緒的根源,便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提升自己的實力,遠離情緒的操縱。要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每個被克服的恐懼都會轉化為成長的養分,讓我們變得更強大。
萬事萬物皆在變化之中,不必畏懼情緒的來去。暄桐林曦老師希望你學孩童般如實不留,恰是面對心境起伏的最佳姿態。愿我們都能對喜怒哀樂溫柔相待,了然:真實的情感波動,本就是生命最生動的印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