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期待每一個共鳴的你,關注、評論,為學、交友!
歷史上的君王與后妃之間關系的主線,是男性對婦女的統治,以及對女色的貪戀與情欲。中國古代王朝中,也有少數君主與后妃為后人津津樂道的戀愛逸事,如漢武帝劉徹與李夫人,東漢光武帝劉秀與陰麗華,隋文帝楊堅與獨孤皇后,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清順治帝福臨與董鄂妃,都是這方面的典型事例。
但從他們之間感情的前因后果來看,絕大多數仍然缺乏真實而堅貞的感情。
因此,唐玄宗李隆基與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是中國古代王朝的君主和后妃之間,是歷史上所非常少有的。再加以唐人風氣開放,對宮闈私事的流傳并不太忌諱,所以無怪乎能夠在千百年之中,一直使絕大多數詩人和戲劇家們產生廣泛興趣與普遍尊重,成為他們筆下描寫的正面形象。
1、愛情還是美色?
楊玉環在入宮之初,是因為其驚人的美貌,而得到唐玄宗的寵愛。白居易《長恨歌》說,楊玉環“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唐代進士陳鴻的《長恨歌傳》說,楊玉環“鬢發膩理,纖秾中度,舉止閑冶,如漢武帝李夫人”。楊玉環的美麗,使見慣了宮中千萬美女的高力士也為之驚嘆,因而不顧她的尷尬身份,推薦給玄宗。
而對宮內外美婦都認為是“粉色如土”的玄宗,在初封楊玉環為貴妃的定情之夕,同樣為她的美貌所傾倒,對左右宮人說:“朕得到楊貴妃,就如同獲得人間的至寶。”
以至授予楊妃珍貴的金釵鈿合,又親自拿著用產在金沙江邊的鎮庫之金琢磨成的步搖,到楊玉環梳妝的閣中,親自為她插在鬢上。這樣的待遇,可以說是遠遠超出楊玉環之前入宮的幾位后妃了。
但是,楊玉環如果僅僅是因為其美色而迷住玄宗,玄宗對她的愛也僅僅是色欲而已,不可能長期持續。因為在楊玉環之前,玄宗已有兩個皇后。王皇后是李隆基還是臨淄王時所娶,曾經參與李隆基發動宮廷政變、掌握政權的密謀,成就了玄宗的大業。以至在玄宗登上帝位后,馬上立她為皇后,與玄宗可算得是患難夫妻。
卻因為沒有兒子而請道士祭星佩符,被人告發后廢為庶人而死。另位武皇后本為玄宗之妃,玄宗說她是“貴而不恃,謙而益光,以道飾躬,以和逮下”。在王皇后被廢后深得玄宗寵愛,看來主要是因為她的德行。如果不是因為急病去世,根本不會有楊玉環入宮的機會。還有一位肅宗的生母楊氏,本為太子宮中的妾侍,因其美貌而得到時為太子的李隆基青睞,生下肅宗李亨。但李亨卻被王后奪去撫養,生母楊氏至死仍為妃子,到肅宗登位后方被追封為皇后。可見美貌并不都是能夠在宮廷中保持君主寵愛的主要理由。
在楊玉環之前的兩位后妃,之所以還曾經能得到玄宗的寵愛與尊重,一因有政治上的需要與扶持,二因其德行與賢淑,都與真正的愛情無關。
唐代的傳奇小說《梅妃傳》說,玄宗在楊玉環入宮之前,還有一位最為得寵的梅妃。
這位梅妃本姓江氏,名采蘋,福建莆田人,開元中,高力士出使閩中,當時江采蘋年方及笄,容貌秀麗,為高力士看中而選入宮中,侍奉玄宗,因而大得寵幸。當時長安、洛陽兩京諸宮,妃嬪宮女將近四萬人,自江采蘋得寵后,玄宗皆視為塵土。采蘋平日妝扮淡雅,而姿貌明秀,又特別喜愛梅花,住所之外,往往種植數棵,梅花開放的時節,常常徘徊于梅樹之下,直至黃昏仍顧戀不肯離開,因而被玄宗稱為梅妃。
梅妃善于寫作詩賦,曾有《梨園》、《梅花》等七篇賦流行于世。在楊玉環入宮后,梅妃方失寵,被幽禁于上陽宮中,安史叛軍攻占長安時,為亂兵所殺。梅妃的故事,不見于唐代的正史傳記和其他筆記小說,但對后代文士及劇作家的影響很大。
明代吳世美的雜劇《驚鴻記》與清代洪昇的《長生殿》戲曲中,都有根據梅妃傳說編寫的情節。但玄宗寵愛梅妃,主要因她的美貌,對她的淡泊性格和文學才能,并不欣賞。梅妃所作的詩賦,僅在宮中流傳,并未得到當時文人學士的吟詠。梅妃失寵后,曾仿照司馬相如的《長門賦》,寫了一篇《樓東賦》,想使玄宗回心轉意,賦雖悲苦精妙,但玄宗卻無動于衷,梅妃依然幽居冷宮。
可見玄宗對梅妃之寵,仍然僅僅是色欲之愛,與她沒有性格上的一致性,也并無共同語言。
玄宗從性格來說,喜愛熱烈浪漫,豪邁開朗,雍容風流,這是與盛唐時代的社會氣氛十分吻合的,或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玄宗本人就是盛唐社會心理與氣氛的最好代表者。
盛唐開元時期的社會心理與愛好,由唐代的傳奇小說《東城老父傳》所載,可見一斑:
玄宗在藩邸時,樂民間清明節斗雞戲。及即位,治雞坊于兩宮間,索長安雄雞,金毫鐵距,高冠昂尾千數,養于雞坊。選六軍小兒五百人,使馴擾教飼。上之好之,民風尤甚。諸王世家、外戚家、貴主家、侯家,傾帑破產市雞,以償雞值。都中男女以弄雞為事,貧者弄假雞。帝出游,見賈昌弄木雞于云龍門道旁,召入為雞坊小兒,衣食右龍武軍。
由上面的描述看來,斗雞走馬的盛行,無非是百年的太平與繁榮之中,從皇帝到平民的外向心理宣泄的表現而已。而楊玉環同樣是這樣一個時代精神的產物。
楊玉環入宮之始,就得到玄宗的專寵。
陳鴻《長恨歌傳》說:玄宗自得楊玉環后,“時省風九州,泥金五岳,驪山雪夜,上陽春朝,與上行同輦,止同室,宴專席,寢專房。雖有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暨后宮才人、樂府伎女,使天子無顧盼意。”
梅妃的故事,也許僅僅是傳說,但在唐代關于開元天寶時期的種種筆記小說中,記載楊玉環入宮前后玄宗對后宮嬪妃態度的變化比比皆是。
有的說,開元末年楊玉環未入宮時,玄宗每到春末時分,在宮中宴飲時,讓嬪妃們在頭上插上明艷的鮮花,玄宗親自捉白粉蝶放開,看蝴蝶飛到誰頭上的鮮花棲息,當晚就到誰的宮內過夜。到楊妃得到專寵,才不作這種游戲了。還有記載說,當時由于后宮嬪妃繁多,皇帝難以取舍讓誰侍寢,于是召集宮嬪,以擲骰子為賭勝,最后勝利者方擁有侍寢皇帝的權利。但在楊貴妃得寵后,這種后宮爭寵的游戲也就此罷廢。
2、唐玄宗對楊玉環的寵愛
玄宗對楊玉環的寵愛,到天寶后期,已經超越了單純的色欲之愛,而主要的因素,就是因為楊玉環與唐玄宗具有能夠互相吸引的性格。
在天寶時代人們的心目中,玄宗與楊妃公開表露的愛情,使當時臣下嘆為觀止。天寶時的一個夏末,長安西內宮中太液池里的千葉白蓮花盛開,玄宗與楊妃及她的姊妹秦國夫人、虢國夫人等貴戚經常在池邊宴飲,使在場的宮女及臣下都十分艷羨。
玄宗卻指著楊妃對左右臣下說:“池中蓮花雖好,怎么比得上在我身邊的解語花。”
又一年的五月端午,玄宗與楊妃在興慶宮避暑,與妃子在池邊水殿午睡,服侍的宮女們在水邊憑欄觀賞池中兩只雌雄鴛鴦戲水,玄宗擁抱著楊妃在殿內的帳中遠遠看見,笑著對身邊的宮女們說:“你們喜愛的水中的鴛鴦,怎么比得上我們這被底鴛鴦呢?”
有一年御苑中的千葉桃花盛開,玄宗親自折一枝插在楊玉環戴的寶冠上,說:“戴上這朵花,更能顯出妃子的嬌態呀!”
又有一次,玄宗與楊貴妃在華清宮游樂,因為前一夜的達且之歡,酒還未醒,就與妃子一同到御花園欣賞牡丹。玄宗親自折下一枝,與楊妃一起嗅聞芬芳,對楊玉環說:“不僅僅萱草可以忘記憂愁,牡丹的香艷,尤其能夠醒酒。”
據《開元天寶遺事》說,每年的七月初七日,玄宗常與楊貴妃到華清宮避暑游宴,喜歡和宮女們把瓜果鮮花和酒肴陳列在庭院中,向牽牛、織女星求禱。又捉蜘蛛放在小盒子里,到第二天清早打開盒子,看蛛網的稀密,來決定是否能夠得到織女賜給的巧手。蛛網密的巧多,稀的巧少。這個風氣后來流傳到民間,百姓紛紛仿效。
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考證說:
“玄宗臨幸華清宮溫湯,必在冬季春初寒冷之時節,今詳檢兩唐書玄宗紀無一次于夏日炎暑時幸驪山,而其駐蹕溫泉,常在冬季春初,可以證明者也。”
但野史小說的記載,雖在時間與空間上有不實之處,而對于玄宗與楊妃愛情的描寫,應為當時的民間普遍流傳的故事。玄宗既對楊玉環有深厚的愛情,那么無論她做什么,在玄宗的心目中,都是值得肯定的。有一年冬至下大雪,到中午時分,雪停了,陽光從云縫中露出頭來,但天氣仍然寒冷。屋檐上的雪水溶化,卻凍結成為長長的冰條。楊玉環讓侍女敲下兩條玩耍,玄宗下了晚朝歸宮,問妃子玩的是什么東西。
楊妃笑著回答說:“我玩的是冰筷子。”玄宗對左右侍臣說:“妃子的聰慧,實在是太可愛了!”
在唐代文人的筆下,玄宗與楊妃的二人世界,實在是既值得羨慕又無法仿效的。
當然,玄宗與楊貴妃的二人世界里,最為后人所贊嘆和留戀,甚至載入文學史冊的,莫過于天寶時在長安興慶宮沉香亭前欣賞牡丹的那一次音樂與詩歌盛會了。
唐代長安人最愛牡丹花,這種風氣,上至宮廷貴族官吏,下至民間。
這種風氣,即濫觴于玄宗開元時期。當時宮廷中最看重牡丹,又稱為木芍藥,有紅紫、淺紅、雪白幾種顏色。玄宗十分珍愛,把它們移植在興慶宮內東邊的沉香亭前。據說當時沉香亭前最珍貴的牡丹品種,是一枝開放的并蒂雙花,清晨花色深紅,午間轉換為深碧色,日暮時分變為深黃,到夜間的燭光之下,花色又變為粉白,在一晝夜之內,花色與香味要發生好幾次奇異的變化,以至當時宮中人認為是“花妖”。
正如白居易詩說:
“牡丹芳,牡丹芳,黃金蕊綻紅玉房。千片赤英霞爛爛,百枝絳點燈煌煌。…宿露輕盈泛紫艷,朝陽照耀生紅光。紅紫二色間深淺,向背萬態隨低昂。…遂使王公與卿士,游花冠蓋日相望。…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貴妃在動人的歌聲和樂聲中緩緩飲完杯中的葡萄酒,已是感動得熱淚盈眶,拿著繡巾,向君王和詩人、歌唱家依次行禮下拜。盛唐時代的大詩人和最著名的歌唱家,與樂曲演奏的高手么宗共同創造的這段音樂史與文學史上的千古佳話,不正是李隆基與楊貴妃的情感世界的升華嗎?樂史《楊太真外傳》說,楊玉環對李白的詩非常喜愛,后來高力士為報李讓他脫靴之恥。
對楊玉環說,詩中把漢代的趙飛燕用以比喻楊貴妃,是“賤之甚矣”。因此,楊玉環曾多次阻止玄宗任命李白官職。實際上這僅僅是野史傳說而已。
李隆基與楊玉環的宮廷生活,與歷史上其他君王與后妃之間那種君臣上下的嚴格禮儀相比,倒是充滿著民間的夫妻生活情趣。有一次,李隆基在宮中的百花便殿看《漢成帝內傳》的小說,楊玉環走來,用手撫摸李隆基的衣領,笑問他說:“在看什么臣下的奏書嗎?”李隆基笑著說:“不要多問,讓你知道了,又會撒嬌的。”
楊玉環不信,從手中搶過來一看,原來玄宗剛看的一段是說,漢成帝寵愛趙飛燕,因為飛燕身體輕盈,好像要被風吹走似的,又善歌舞,因此,成帝特地制造了一個水晶盤,讓宮人捧著,飛燕站在上面旋轉舞蹈。又特為她造了一個七寶避風臺,用各種香料安放在上面,飛燕處在其中,怕她的身體不能勝任風力。
李隆基見楊玉環看完,對她說:“你恐怕隨便多大的風吹也沒關系吧!”這是因為玉環身段豐滿,所以隆基用這個話來和她開玩笑。
王環說:“我能舞蹈的《霓裳羽衣》一曲,總是飛燕所比不上的吧!“
李隆基說:“我才和你開個小小的玩笑,怎么就當真了呢?”
又有一次,隆基在宮中和親王下圍棋,一邊讓琵琶國手賀懷智在旁演奏助興,玉環在旁觀戰。百余著以后,隆基眼看陷入困境,將要認輸,玉環急中生智,把手中抱的康國卷毛小狗往棋盤上一扔,頓時擾亂了棋局,無法再判斷輸贏。李隆基由此擺脫窘境,非常高興。
當然,李隆基與楊玉環,作為帝妃之尊,更有許多民間夫妻無法想象的娛樂。天寶時,玄宗與楊妃每在宮中飲宴,酒酣耳熱之際,玄宗就讓楊妃統率宮女百余人,玄宗則率領小宦官百余人,院庭中排列成左右兩個陣勢,用竹竿綁著錦繡的被面作為旗幟,兩隊互相攻擊打斗,稱為風流陣。打敗的一方,要用大杯喝酒以作為處罰,無論勝敗,大家都非常高興,笑聲充滿了平日寂靜的宮庭。
3、李隆基何以沒移情別戀?
中國古代帝王雖然其身居天子之位,言行決定天下蒼生的命運,但真正認真履行了政治責任的卻是少數。相當多帝王的個人興趣是所謂“聲色犬馬”,這往往成為一代君主與臣下矛盾的交織點,甚至于形成嚴重的政治危機。
同時,帝王的另一個理想往往是長生不老,但帝王的壽命恰恰因為淫樂過度而短命,真正長壽的君主屈指可數。這就使得越是精明強干的君主,越是對生命無常在內心有真正的恐懼。秦皇漢武,都是雄才大略的君主,但又都莫不迷信神仙方士,企圖長生不老。唐太宗被稱為千古明君,晚年也同樣服食印度方士那羅邇娑婆的延年丹藥,竟因此中毒暴亡。
因此,為什么同一個李隆基,在開元與天寶時代,對待政事與享受人生的態度有絕大的變化,心理的因素正在于此。
從神龍到開元前期的李隆基,喜愛王皇后、武惠妃式的政治女人,這正是因為這個階段的李隆基,是一個熱衷于奪取政治權力和鞏固皇權的親王和君主。而開元末年到天寶時的玄宗,卻把自己的精力與感情主要寄托于一個懂得愛情和音樂的女人。這是因為做了二十多年太平天子的唐玄宗,其人生價值取向已經由政治向藝術與愛情發生了重大的轉換。
這樣的轉換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唐玄宗是一個具有豐富感情和內心世界的君主,理性與情感的統一與對立,同時發生在一個強盛帝國君主身上,這就使宮廷與社會的動亂遲早會發生。從這一點來說,安史之亂的產生,實際上是玄宗作為一個強盛帝國的帝王的內在性格的對立向外映射的結果。
為什么李隆基以帝王之尊,擁有后宮佳麗無數,卻在楊玉環入宮后,不再移情于其他嬪妃,而楊玉環成為“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幾乎占有了李隆基全部的愛情呢?
這是因為玄宗不僅是唐代歷史上的著名君主,曾經在青年時代以智術、權謀和勇氣,多次發動宮廷改變,奪得帝位。然后又勵精圖治,重用賢臣姚崇、宋璟等人,創造了歷史上著名的“開元之治”,使唐王朝登上繁榮的頂峰,而且他又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君主,尤其喜愛藝術,對音樂、舞蹈、戲劇有高超的感悟能力與造詣,他不僅需要在朝中能輔佐國政、直言極諫的良臣,而且也需要能夠理解和支持他的藝術天才的知音。
如果說李隆基在開元時期,為了治理國家,還能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放在國政上,經常與宰相和大臣們議論軍國大事,無暇顧及個人的興趣與愛好,那么,到開元之末,當玄宗執政已久,天下大治,他于是開始倦怠政事,開始想在自己的藝術才能方面得到更好的發揮,正如古詩十九首中的《西北有高樓》所說:“一彈再三嘆,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楊玉環的出現,正好填補他感情與才能上缺乏知音的巨大空白。這一年,玄宗已經是55歲,在即將步入老境之時,能得到楊玉環這樣一位絕代佳人作為知音,實在是玄宗最大的福分。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于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