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很多網友表示了對唯GDP論的反感,但如果真想了解一個區域的社會經濟情況,GDP仍是使用最廣泛、數據最完整、持續時間最長的參考指標,沒有之一。
關于什么是GDP,很多網友的概念是很模糊的。簡言之,GDP是過去一個統計周期(通常是一年或一個季度)新創造價值的體現。
這種價值,可以從產業的角度來衡量,可以從勞動報酬、稅和設備折舊的角度來體現,也可以從最終消費、資本總額、凈出口的角度來衡量。
所以,我們拿到手的勞動收入,其實也是GDP的組成部分。從這個角度看,了解一下各地的GDP及人均GDP,還是很有必要的。
某種程度上講,GDP規模的大小,是當地經濟規模大小的體現。
如何通過一張圖表,來了解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行政區的經濟規模,我們繪制了如下所示的圖表,用于展示這種信息的分布情況。
圖表的樣式雖然很少見,但圖表還是很容易讀懂的,故不對圖表的看法展開描述。
從2024年度的數據看,全國共有9座城市GDP達到了2萬億元,不管你承認不承認,這些都值得一個大城市的稱號。
從分布看,除了北京、上海和重慶三座直轄市和廣東的廣州、深圳兩城外,其余四省只有一城上榜,分別是江蘇蘇州、浙江杭州、湖北武漢和四川成都。
還有18座城市,GDP規模達到以了萬億元以上,華北地區的天津和唐山出現在這一分類中,東北無城市上榜。
算上內蒙古東部地區和山西,可以總結為:東北四地,皆無GDP萬億城市。這表明了一個時代的落幕:資源不是王者,流通才是(更多的證據見后述)。
算上前面的9座城市,全國共有27座城市GDP達到了萬億元,除了省會城市外,無一例外都是工商業發達的沿海城市。
為何沿海城市的GDP這么高?這與人類歷史上一項極其偉大的發明有關:集裝箱。通過標準化作業實現了不同運輸條件的無縫銜接,把貨物的運輸成本降到某種極致。
說句題外話:不接觸工商業的網友,可能很難理解索馬里和其對岸的胡塞,對我們的現在和未來到底產生了多大影響。
為何說資源不是王者?27座城市,除了煙臺勉強跟資源有交集(金礦)外,其余皆沒有重要的資源,但工業或商業發達。所以跟資源相比,工商業才是更大更重要的資源。
其余各規模的分類中,江蘇是值得一提的,除了宿遷和連云港GDP在3千多億外,其余11個地級市均在5千億以上。
東北、西北的一些網友們,可能也不是很能理解,GDP5千億是個什么樣的概念?你可以從圖表中找到答案。
再看GDP不足千億的城市,比如鐵嶺、雞西、鶴崗、張家界、西雙版納、麗江、白銀、銅川等,這些地方不缺什么?答案是資源,不管是礦產資源,還是旅游資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