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今兒就敞開了聊聊,過了50歲,就別再被“財務自由”這四個字忽悠得暈頭轉向啦。到了這個歲數,咱都拼過、熬過、扛過,是時候清醒地算算賬,看看得有多少錢,才能安安心心過完后半輩子。
最近有個數據,引發了不少討論,說50歲的時候,要是賬戶上有27萬現金存款,那其實已經算是“悄悄富有”了。聽到這兒,您先別急著質疑,咱慢慢嘮嘮這背后的門道。
咱先說說現實情況。現在很多人動不動就說誰誰年薪幾十萬,可您看看身邊,真正拿到這個數的能有幾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大部分50歲左右的工薪族,月收入也就5000到8000塊。這錢看著還行,可咱得算算日常開銷,房租、水電、孩子教育、父母贍養,還有交通吃穿,哪樣不要錢?這么一算,每月能存下1000塊的,那都算是家庭理財的高手了。
您自己也可以算算,一年存1.5萬,得攢18年才能到27萬,這還是在沒病沒災、沒出意外的前提下。
有人可能覺得,27萬聽起來也沒多少,可在現實里,這真就是門檻級別的“安全感”。為啥這么說呢?咱來拆開看看。先說應對急病,中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突發疾病住院是常有的事。醫保報完,自費部分輕輕松松1到2萬就沒了。
再說孩子學費,要是孩子考上外地大學,住宿費、生活費一年起碼1萬往上。還有退休金,很多人實際到手也就2000多塊,真靠這點錢過日子,心里能踏實嗎?所以50歲能存下27萬現金,雖說算不上富得流油,但絕對是有底氣,不慌張。
咱再說說工作的事兒。您是不是覺得工作難找是年輕人的事兒?其實40、50歲的人才是最尷尬的。現在大街上招聘信息是不少,可您去問問,40歲以上的簡歷有多少能接到回電的?企業嫌你“貴”,不想招;同事嫌你“老”,不好帶;體力拼不過年輕人,電腦操作又拼不過大學生。
那自己做點小生意呢?現實很殘酷,這年頭擺攤、開店、微商,哪個是穩賺不賠的?真正能翻身的,那是極少數。大多數人,只是多了一個身份,少了一份保障。
再看看生活中的那些“吞金獸”。醫療、養老、孩子結婚,每一項都能把咱的錢包掏空。您身邊肯定有這樣的例子,身體開始出問題,一年三次住院,醫保報不了的都得自掏腰包;孩子考上大學,一開心就是四年幾十萬的學費生活費;孩子結婚,還得準備婚房首付,不給吧,親戚指指點點,孩子心里也委屈。這些賬,沒到50歲可能體會不到,一到50歲,您就知道,存款就是咱最后的“底氣”。
有了27萬存款,雖說不是富得冒泡,但咱有資本說“不”。不用靠人情低聲下氣,不用怕突發事件打咱個措手不及,也不用擔心“靠孩子養老”變成幻想。如果您50歲已經有27萬存款,那恭喜您,您比全國70%以上的同齡人都更有安全感。要是您還沒有,也別焦慮,現在開始規劃也不晚。關鍵是,別繼續“活在表面風光里”,忽略了真正的財務健康。
咱得明白,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到了50歲,咱得為自己的后半輩子負責。別總想著靠別人,靠自己才是最靠譜的。從現在開始,合理規劃自己的收入和支出,能省就省,能存就存。哪怕每個月只能存下幾百塊,積少成多,時間長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咱也別盲目攀比,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有人可能收入高,但開銷也大;有人收入低,但懂得節約,也能存下不少錢。關鍵是,咱要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知道自己有多少存款,有多少負債,每個月的收入和支出是多少。只有這樣,咱才能心里有數,才能更好地規劃自己的未來。
所以過了50歲,咱得把存款這事兒重視起來。別等到需要用錢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兩手空空。從現在開始,努力存錢,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有保障,更有底氣。畢竟,咱辛苦了大半輩子,也該好好享受享受生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