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伊朗的軍事沖突還在升級。目前,伊朗已對以色列發動了多輪反擊,并確認退出美伊核談,幾乎可以確定的是有著“中東小霸王”之稱的以色列不會就這么算了,將繼續空襲伊朗的重要設施。
現代社會,戰爭只是國與國之間對抗的形式之一,經濟上的報復手段更為激烈且影響深遠。這不,伊朗官員確認正在認真審議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一事。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意味著什么,要理解這個問題就得從霍爾木茲海峽的地理位置說起。
這個海峽介于伊朗與阿拉伯半島的阿曼角之間,是波斯灣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查看地圖能發現霍爾木茲海峽呈人字形,周邊有一大群中東海灣國家,包括伊朗、阿曼、阿聯酋、沙特等,這些國家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原油生產、輸出大國。
石油被稱為工業命脈,任何一個國家想要發展必須使用石油,所以石油還有另一個別名——黑金。
霍爾木茲海峽的特殊地理位置決定了其在國際原油貿易方面承擔的重要作用,每天都有大量裝載了巨量原油的船只通過這一海峽,全球三分之一的海運原油是經過霍爾木茲海峽后運往世界各地的。
換言之,一旦霍爾木茲海峽被封鎖了,原油供給會受到嚴重影響,油價將飆升至難以想象的高度。
上周五,以色列空襲伊朗的消息剛公布油價便出現了非常夸張的上漲,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單日上漲7.6%至73.6美元/桶。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對油價的影響遠大于以色列空襲伊朗,根據機構預測,極端情況下國際原油價格可能在短期內迅速翻倍,漲到130美元/桶以上。
誰最不愿意看到油價大漲呢?顯然是對進口原油依賴度較高的國家和地區,很不幸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主要經濟體里都在其中。
根據中國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去年累計進口5.5億噸原油,金額超過2.3萬億元人民幣,位居全球首位,而從2019年以來我國進口原油數量均在5億噸以上。由此可見,推廣新能源汽車與減少原油進口沒有直接關聯,至少關聯度比大家想象得要小不少。
經過霍爾木茲海峽運往中國的原油不少,此外,日本、韓國、印度以及西歐國家等均是這條線路的“受益者”。海峽被封、原油供給受挫、油價大漲不利于相關國家或地區經濟和工業發展。
那么伊朗是不是口嗨?有沒有能力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呢?
如果是其它海峽,憑伊朗的軍事實力還真不是想封就能封的,說得再直接點,根本封不住,可霍爾木茲海峽情況不同,伊朗在封鎖上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優勢。
一是海道十分狹窄。這是霍爾木茲海峽的特點之一,最窄處只有39公里,加上海里有不少暗礁,真正能通行的安全航道更窄,伊朗不需要控制整個海峽,只要堵住航道最窄處的出入口便能完成封鎖。
二是伊朗的長期布局。霍爾木茲海峽為伊朗和阿曼共有,前者長期在海峽附近布置軍事力量,設置了軍艦、岸炮和反艦導彈等,提前為軍事封鎖做足了準備。
當然,伊朗不是第一次威脅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基本上每次被西方國家打了或者遭受經濟制裁了都會出來喊一嗓子,所以美國也有準備,第五艦隊已開赴前線,應對突發事件。伊朗放出消息可能只是想借此讓美國控制一下以色列的軍事行動。
做最壞的打算,假設伊朗真的不顧一切封鎖霍爾木茲海峽,而且還被他給封鎖成功了,那么原油價格短期暴漲必然影響全球經濟。這意味著大部分國家不愿意看到這種情況的發生,不過,俄羅斯可能希望海峽出事。
當下的俄羅斯主要靠賣石油賺外匯和增加財政收入,油價上漲對其有百利而無一害。更重要的是俄羅斯的原油運輸基本上不通過鎖霍爾木茲海峽。比如,中俄之間的原油貿易主要通過管道運輸進行,哪怕海運走的也是蘇伊士運河。
手里的原油漲價,同時自己的供給、運輸能力不受影響,俄羅斯會是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最大贏家,沒準暗地里攛掇伊朗趕緊封呢。
既然伊朗已經放出了報復信息,下周開盤后原油價格估計還會再漲一波,之后要看伊朗的具體行動了,一是有沒有決心這么做,二是有沒有能力搞得定。
但不管結果如何,國際油價短期上漲是避免不了的了,這導致咱們國內的汽油價格會跟著。下一個油價調整日6月17日,有車的朋友這兩天先去加滿油箱,能省一點是一點吧。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點贊,您的支持是對原創最好的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