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州科大醫院精神心理科的診室里,陳春蓮主任每天都會接診數十位被失眠困擾的患者。他們中有加班到深夜的都市白領,有被學業壓得喘不過氣的中學生,還有因更年期而輾轉反側的中年女性。"現代人的睡眠問題,往往不是單純的生理問題,而是身心失衡的警示信號。"陳春蓮主任如是說。
35歲的張先生就是典型案例。長期高強度工作讓他陷入"晚上睡不著,白天沒精神"的惡性循環,安眠藥從半片加到兩片卻收效甚微。經過詳細問診和心理評估,陳主任發現其失眠根源是工作焦慮和錯誤睡眠認知。通過認知行為治療,張先生學會了"睡眠限制法"和"刺激控制法":只在有睡意時上床,固定起床時間,白天堅決不補覺。配合正念冥想訓練,六周后他的睡眠質量明顯改善。
陳春蓮主任指出,現代人失眠多與三個因素有關:一是電子產品濫用導致的褪黑素分泌紊亂,二是工作生活壓力引發的焦慮抑郁,三是不良生活習慣破壞生物鐘。她特別強調,短期失眠可以通過調整生活方式改善,但持續一個月以上的慢性失眠需要專業干預。
在治療方面,鄭州科大醫院采用"心理治療為主,藥物輔助為輔"的綜合方案。除了認知行為療法,還會根據患者情況搭配放松訓練、睡眠衛生教育。對于更年期女性等特殊群體,還會結合中醫調理。陳主任提醒,安眠藥并非洪水猛獸,但必須在醫生指導下短期使用,避免形成依賴。
"重建睡眠就像培育一株植物,"陳春蓮主任比喻道,"需要合適的土壤(睡眠環境),規律的澆灌(作息習慣),還要剪除雜草(負面思維)。"她建議失眠患者從今晚開始:睡前1小時遠離電子設備,用溫水泡腳代替刷手機,讓臥室保持適宜溫度和黑暗度。記住,追求睡眠反而會失眠,要學會與失眠和平共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