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華盛頓,大家多少有點印象吧?我第一次聽說他的光輝事跡,第一反應是:哥們兒是不是傻?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聽過沒?辛辛苦苦跟大英帝國干架,打贏了,居然拍拍屁股回家種地去了?!就算不搞皇帝那套,學學咱中國歷史上“蠢點”的劇本,封自己個“弗吉尼亞霸王”,再分封個“新澤西王”、“賓夕法尼亞王”,搞個“白宮之盟”,宣布“美洲無華盛頓之美洲”… 多威風!結果這位爺真就走了!后來被硬拉出來當總統,還一副不情不愿的樣子。
華盛頓為啥死活不當皇帝?歡迎評論區腦洞大開!今天分兩趴聊:第一趴,簡單捋捋那段歷史;第二趴,咱開吹… 咳咳,談談看法。
喬治華盛頓
回到18世紀中葉:歐洲大佬搶地盤
那時候,歐洲列強自家地盤都占滿了,想擴張咋辦?搶唄!最胖的英國和法國掐起來了。歐洲打架老傳統——全是親戚,一人挨揍,全家抄家伙上!這場架迅速升級,變成波及全球殖民地的“七年戰爭”。
初期法國占優,但英國是真能“浪”。仗著英吉利海峽護體,瘋狂“放風箏”消耗法國,還使勁給盟友“送血包”(錢)。幾年下來,法國窮得叮當響。為啥英國能扛更久?主要是制度!英國早就資本主義了,收稅主要靠消費稅、間接稅,還有獨立收稅部門。法國還是封建王朝,搞“包稅制”(像買賭場牌照,包稅商自己想辦法刮錢,國家只收固定份子)。這么一比,法國窮得快、輸得慘,簽了屈辱的《巴黎條約》,連加拿大都丟了。
英國雖然贏,但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國債堆到國民生產總值的兩倍!金本位時代,可沒金融魔術耍。錢從哪來?本土大爺們得罪不起(要選票啊),只能找殖民地冤大頭——尤其是初具規模的北美13塊地兒。
這13個殖民地,能產工業品、農產品,物美價廉,甚至能跟英國本土貨搶市場。1765年,英國國會搞了個《印花稅法》,北美所有印刷品都得貼稅票。后來又弄《唐森德稅法》,對北美出口英國的商品加稅… 總之變著法兒合法“薅羊毛”。
矛盾越積越深,1773年底的“波士頓傾茶事件”徹底炸了鍋。英國人迷上中國茶后,在印度自己種,還搞壟斷——北美想喝茶,只能找英國東印度公司買,貴!精明的北美人發現走荷蘭人走私更便宜,產業鏈都出來了。
英國政府一看:“好家伙!錢沒賺到,還倒貼?不行!” 于是立法,對北美收“喝茶稅”。這下捅了馬蜂窩。1773年11月,后來的美國開國元勛塞繆爾·亞當斯,帶著幾十號“自由之子”(茶黨前身),扮成印第安人,把三船英國茶葉全倒海里了!
英國怒了:堂堂法制國家,能忍這個?火速通過《不可容忍法案》,要收回殖民地部分自治權。1775年,列克星敦一聲槍響,獨立戰爭開打!
“富農”華盛頓上線:裝備全靠撿(法援)
同年,喬治·華盛頓登場。他穿著軍裝出席第二屆大陸會議(13個州代表開會),是全場唯一穿軍裝的。他是弗吉尼亞州民兵領袖。華盛頓其實一直想當個正經英國軍官,可惜人家看不上他。1759年,他干脆辭職,娶了個弗吉尼亞首富(寡婦),過上了枯燥的富豪生活。(婚前就有2000公頃地,婚后達到4500公頃≈4500個足球場!外加幾百奴隸。雖然比不上中國王爺,但吊打歐洲小領主沒問題。)
所以到了1775年,華盛頓已經當了16年富農,多年沒正經打仗了。為啥穿軍裝開會?嘿嘿,你品,你細品… 反正會上吵吵一通,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司令,指揮13州的民兵。
這民兵嘛,平時也就維持治安、打打印第安人,跟英軍正規軍比,大概就是片兒警對特種兵。結果可想而知:除了1776年趁英軍不備撿了個波士頓,后面被英軍摁著打:紐約慘敗、長島慘敗… 一路輸到新澤西。1777年,英軍三路進攻,大陸軍又敗,退到環境惡劣的福吉谷。
這時,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猶豫:坑英國是好,但怕又陷進戰爭泥潭。不過法國貴族們可不管!1777年6月,貴族拉法耶特帶著法國志愿軍來了,“抗英援美”開始!同年12月,普魯士軍官馮·施托伊本,在富蘭克林推薦下也來了,幫華盛頓狠狠操練大陸軍,戰斗力飆升。
1778年6月,蒙茅斯戰役,大陸軍終于和英軍打了個平手!同年,法國與美國正式結盟,承認美國獨立,向英國宣戰!法國海軍一進場,立馬打破了英國的海上封鎖。
1781年攻打約克鎮城,法軍出了2萬多海陸軍+300多門大炮,美軍才不到1萬人。法美聯軍拿下關鍵勝利!獨立戰爭基本穩了。1783年,華盛頓凱旋。
焦點時刻:功高震主,他為啥不稱帝?
在馬里蘭州安納波利斯,大陸議會的代表們心提到嗓子眼:華盛頓會不會學凱撒,帶兵殺個回馬槍,搞個“美利堅皇帝”當當?結果證明,他們想多了。華盛頓最后一次穿軍裝露面,向國會交了權,辭職回家,頭都不回!
書上寫得特感人:“現在我已完成了使命… 交出委任,辭去所有公職…” 然后鞠躬,閃人。場面話很漂亮,但真實情況肯定更復雜。
好了,背景交代完,咱開吹(分析)!
第一吹:美國咋就干贏了世界老大?
對手可不是“紙老虎”!日不落帝國的光輝還持續了一百多年呢!美國獨立后半個世紀,英國照樣把大清揍得找不著北。美國能贏,有大功臣:
- 頭號功臣:作死小能手——大英帝國!在“波士頓傾茶”甚至“不可容忍法案”后,獨立都不是北美人共識!連華盛頓都想當英國軍官呢!美國人當時要的只是公平點對待,別太離譜就行。結果英國死活把北美當純殖民地壓榨,一點不退讓。北美中上層不少是英國裔,受過教育,懂權利!你不給?那咱就自己拿!這就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真實寫照。
- 二號功臣:冤種贊助商——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法國給美國送了多少?30萬支槍,100噸火藥,300多門炮,20多萬套軍服… 北美才300萬人(50萬還是黑奴),還有親英派,這基本是把能打的美國人都武裝了一遍!后來法國更是親自下場,海陸并進,還拉著西班牙在全球跟英國開片!法國前后砸了20億里弗爾(國庫直接空),間接導致后來路易十六被“咔嚓”… 這贊助力度,空前絕后!
- 三號功臣:打不死的小強——華盛頓和他的大陸軍!雖然前期被揍得滿地找牙,但人家屢敗屢戰啊!沒這支隊伍扛著,北美早被一波帶走了。華盛頓指揮水平一般,但戰略正確:死纏爛打,耗死你!今天偷個桃,明天絆一腳,你追我就跑,逼急了喊法國大哥一起上!英國在美洲其實沒真輸過(參考二戰前中日),但戰略目標達不成,又撈不到好處,只能撤。
第二吹:華盛頓為啥死活不當皇帝?
咱先“惡意”假設:華盛頓本人不反對(否則沒得聊)。手下確實有將軍想“擁立”(“從龍之功”誰不想?),但兩大坎兒過不去:
- 士兵不買賬!官方說大陸軍是“反抗暴政的自由戰士”,沒錯。但構成很實在:農場主(蓄奴者)、走私販、雇傭兵… 他們打仗,要么英國人擋財路,要么就為賺錢。仗打完了,要么發錢,要么讓人回家搞錢!誰有空陪你玩“過皇帝癮”?就算真有“崇高理想”的戰士,剛推翻一個國王,能容忍再來一個?
- 軍隊不姓“華”!大陸軍各團是各州組建的,武器糧餉也是各州議會發。華盛頓這個總司令,除了老家弗吉尼亞民兵,對其他州的兵指揮起來很費勁(早期總輸這也是原因)。說白了,華盛頓就是個高級職業經理人,股東是13個州議會,早有防備,條條框框卡得死。英國人撤得太快,華盛頓還沒把軍隊經營成“華家軍”呢(袁世凱后來搞成了,但那是另一個故事)。他真想干,也不是沒可能(比如偷偷跟路易十六簽密約?),但…
最關鍵:華盛頓本人真不想!
他堅決反對君主專制!他想要的是個強大的聯邦政府(當時各州還一盤散沙),而不是自己當皇帝。當上總統后,他多次表示不喜歡這工作(早期總統確實挺“吉祥物”的,實權在各州,后來才慢慢變強)。
小總結:
歷史這小姑娘,咋打扮都行。美國能獨立,根子在大英自己作死逼反了北美,外加法國壕無人性的“贊助”。華盛頓不當皇帝,核心是士兵想回家、軍隊不姓“華”、制度有約束,加上他本人確實沒那心思。看歷史,別光信書上寫的漂亮話,多看看背后的現實和博弈,更有意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