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2期
目錄
本刊特稿
本杰明·史華慈(Benjamin Schwartz) 著,蔣雙羽 譯
古代中國的超越
儒學通論
方朝暉
天的興起與中華文明路徑的形成
——兼與伊若泊先生商榷
陳斐
論中國哲學的根本精神
崔鎖江、林家寶
儒家事大思想的歷史探源與現代價值
古典儒學研究
陳曉霞
孟子仁政智慧與天下關懷思想的時代價值
高瑞杰
普遍與殊異的融通:再論朱熹與陽明對《孟子·盡心章》首章詮釋之異同
孫先科、王曰美
何以為儒:《禮記·儒行》超越維度探析
焦德明
宋明理學心性工夫論的兩條自我理解進路
杜海濤
技術時代的“未來倫理學”與《易傳》的未來時間倫理
辛亞民、賈椏釗
《周易·文言傳》的解經邏輯與思想旨趣
——以《乾·文言》對九二爻的解說為例
富金壁
《周易》“某卦之時、時義、時用大矣哉”之“時”解
文明比較
樓庭堅
以佛法東來喻西學東漸:
近代學人探討中西文化問題的獨特取徑
江求流
“精神突破”與“何以中國”
——論陳赟《文明論的歷史哲學》對沃格林“中國圖像”的修正
儒學與社會
臧明
武梁祠“孔子見老子”石畫像的儒學底色
牛汝極
從儒釋道經典的翻譯看回鶻人的中華情懷
海外儒學研究
李甦平
論艮齋田愚的“性師心弟”說
谷民德
葉翰的《論語》新譯注本及其漢學價值
書評
米臻
重審三家《詩》輯佚的功與過
——評馬昕《三家〈詩〉輯佚史》
編輯:若水
《國際儒學》稿約
《國際儒學》是國際儒學聯合會會刊,由國際儒學聯合會與清華大學共同主辦,編輯部設在清華大學。本刊以學術性、專業性為基本定位,突出原創性、國際化特色,鼓勵學科交叉,倡導學術爭鳴,推介名家名作,扶植學術新人,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儒學研究平臺。
本刊實行雙向匿名審稿制度,不論資排輩,無內外之別,高水平稿件將從快發表,稿酬從優。熱忱歡迎海內外學界先進同仁賜稿或薦稿。來稿請發至本刊投稿平臺:https://gjrxthu.cbpt.cnki.net
《國際儒學》編輯部
歡迎大家關注本微信號!
獨立精神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官方微信平臺
Journal_of_Th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