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七七,前美股上市公司市場總監,深耕母嬰行業12年了,努力工作的同時和13歲的兒子“糖球”斗智斗勇。育兒和教育的路上,咱們一起切磋吧~
上周末,我被閨蜜的一個電話拽進了初中生的情感江湖。
兩個小時的電話粥,都在講她家孩子的“早戀危機”。
她兒子小田,在北京一所不錯的學校上初二。長相清秀,成績優異,屬于班里的學霸。
小田最近突然被同班女生小A猛烈追求,甚至還有倆人的共同好友在一旁打配合,天天撮合兩人。用閨蜜的話說就是——這些孩子,仿佛已經開始演起偶像劇了。
01
小A可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小女孩,追人很有技巧:
每天問候小田,找話題和小田聊天。
打游戲讓小田帶她,稱贊小田“游戲打得好,成績還這么優秀,太厲害了吧!”
隔三岔五買水送零食,節假日還約他一起出去玩。
圖源:《最好的我們》劇照
這么一套下來,試問哪個男孩子能受得住?
幫忙撮合兩人的共友也很努力:時不時來句:“小A又和我夸你了哦”,再吹風幾句:“我覺得你們倆挺般配的。”
當然,小田暫時還算清醒。婉拒了那個女孩送的零食,至今也沒和女孩單獨出去過,回復消息也相對冷淡。
但閨蜜說:“我感覺不太對!這兩次我和小田說那個女生不好時,小田話語間都在維護那個女孩子,他明顯動搖了!”
02
“那你最擔心的是什么?”我問她。
“擔心談戀愛影響學習,成績掉下來。”她一臉凝重。
這確實是很多家長對“早戀”的終極恐懼:怕孩子一旦談上戀愛,無心學業,影響成績。
但你說封鎖行不行?經典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案例在前,人類歷史上,從沒見過哪位青春期少男少女,被爸媽“嚴防死守”就徹底斷了情根的。
圖源:《羅密歐與朱麗葉》劇照
包括閨蜜當著小田的面說那個女生如何不好,顯然也是一出錯棋。
心理學上有一個“禁果效應”,你越說不許,孩子越想去做。越說那個女孩不好,小田心里就愈發覺得她與眾不同,反而可能想要靠近她。這種反叛心理,也正是青春期的典型特征。
所以我是覺得,早戀這種問題,家長不能堵,因為“堵”根本沒用。唯一的選項就是“疏”,引導孩子把這份懵懂的情愫,往好的方向發展。
03
其實我挺替閨蜜高興的,小田被追說明什么?說明他優秀啊!說明孩子不光學習好,還有社交魅力,會被人喜歡。
我還打趣地對我閨蜜說:“挺好,小田能對女生動心,你起碼不用擔心孩子x取向問題了。”畢竟取向多元的當下,不少家長都把這個當成內心隱憂。
更重要的是,小田還沒正式踏入一段戀愛關系。他頂多就是有點動搖,還沒真的對那個女孩子動心。
圖源:《惡作劇之吻》劇照
根據“禁果效應”,這時候家長要是大驚失色,嚴令禁止,反而會讓孩子覺得這件事特別“刺激”“禁忌”“有吸引力”,可能小田和那個女孩真就成了。
所以我一再勸閨蜜,穩住心態,靜觀其變,順其自然。
04
說到底,我們家長對孩子“早戀”的焦慮,歸根結底無非兩點:
第一,怕影響孩子學習,耽誤前途。
第二,怕小孩子們越界親密,出現xing行為,甚至釀成更嚴重的后果。
學習這塊,我建議閨蜜換個角度想。假設小田和那個女孩子談上了,也不必太焦慮。
畢竟,戀愛不一定會拖后腿,也可以是孩子的“動力來源”。
圖源:《惡作劇之吻》(韓版)劇照
如果那個女孩本身成績也不錯,小田可能在學習上會更努力,爭取不落下風;
要是女孩學習一般,小田也可能會意識到“因為我學習好她才喜歡上了我”。為了維持這種優勢,他反而更想保持好成績。
當然,這些前提是要跟孩子聊明白的,主動引導孩子把戀愛談成“不但不影響學習,還成為學習動力”的狀態。
圖源:《怦然心動》劇照
我建議閨蜜,觀察一陣子。如果他倆真談上了,到時候可以和小田聊聊,問問他:“你覺得她為什么會喜歡你?”
如果小田說:“可能是因為我學習好。”
那就可以順勢說:“那你希望她繼續喜歡你,是不是得把學習好這個優勢守住?”
這話要是從家長嘴里硬塞給孩子,十有八九會被頂回來;
但要是孩子自己想明白了,反而更愿意自發努力去維持“被喜歡的理由”。
05
至于xing教育這一塊,不管孩子談沒談戀愛,咱們家長都該給孩子做xing教育。
現在的小學生、初中生,很多已經在網站、短視頻平臺看了不少關于戀愛甚至x行為的內容。
與其讓孩子們因好奇心去尋找那些不適合他們的內容,不如我們從家庭教育開始,就給他們做好正確的xing教育科普。
比如,我們可以選擇通過一些適齡的繪本、書籍,來給孩子進行科普。
對于10歲以下的孩子,建議從好讀的繪本入手,給大家推薦這幾本:
《小威向前沖》作者:(英)尼古拉斯·艾倫
很多家長可能都聽過這部經典繪本,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向孩子們解釋了生命的起源和孕育過程,完美解決了孩子問:“我是怎么出生的?”這個問題時家長的尷尬。
《我從哪里來?》作者:(德)彼得·馬伊爾
也是一本非常經典的啟蒙繪本,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講清楚男女身體差異、生命誕生的過程。
《不做小屁孩》作者:(意大利)勞拉·馬尼
以幽默的漫畫形式,通過五個小孩子的視角,解答了孩子們對生命、身體和xing的好奇和疑問。
對于10歲以上,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建議選擇內容更細致、更具心理引導作用的書籍,比如:
《女孩,你該知道的事》作者:(韓)金清兒/(韓)孫多慧
專為青春期女孩設計,從月經、生理發育、心理波動到人際交往,有非常系統的講解,溫柔又實用。
《男孩子的秘密》作者(日)北澤杏子
和上面那本“女孩版”對標,講清楚青春期男孩會遇到的身體變化、情緒管理和如何學會尊重異性。
《青春期男孩成長手冊》作者:李震
這本書糖球看完還借給了他的朋友繼續讀,里面匯集了大部分青春期男孩羞于向父母啟齒的私密問題,推薦給家有小男孩的家長。
這些書的好處是——它們會把很多我們“說不出口”的部分,溫和又科學地替我們表達出來。
放在家里的書架上,讓孩子自己去翻,效果可能比家長突然一本正經坐下來講課要好。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家長的態度。只要你不緊張、不尷尬,孩子就不會覺得這是“羞羞的話題”。
講xing教育,從來不是鼓勵孩子去嘗試,而是為了告訴他們要學會保護自己、尊重他人、守住邊界和底線。
06
糖球前幾天還跟我說,班里有同學已經換了好幾任“女朋友”了。
我一點也不驚訝。
畢竟我們小時候,小學三年級就有人傳小紙條表白,我還當過“愛情郵差”,幫同學送情書呢。
只是現在的孩子接觸的信息更多、成熟得更早而已。
圖源:《一起來看流星雨》劇照
但你仔細想想,那些“我們小時候”的早戀,最后真正走到一起的,有幾個?
幾乎沒有。
小時候的喜歡,多半是懵懵懂懂的,很青澀,也很難經得起時間的打磨。
所以我常常建議姐妹們,不妨和孩子分享一下自己當年的“早戀”故事。
比如說:“我小時候也喜歡過一個男生,放學總故意慢點收拾書包,就想看看能不能‘巧遇’他一起出校門。”
這種話一說出來,孩子一定眼睛發亮,覺得媽媽也有青春秘密,特別親切。
但緊跟著你可以來個轉折:“后來我們沒考上一個高中,也就慢慢淡了。”
圖源:《一吻定情》劇照
這類青春故事其實特別平常,是你我都經歷過的心動與落寞。講給孩子聽,不是鼓勵他們戀愛,而是想讓他們明白:
青春期產生對某個人的好感很正常;
這種喜歡大概率沒有結果,但沒結果并不代表失敗,
它只是人生里一段溫柔的經歷,是成長的一部分。
這種來自大人的坦誠與共鳴,比“不要早戀”“早戀根本不可能修成正果”的說教好得多。
糖球作為一名鋼鐵直男,到現在還沒有心動的對象,也沒被女孩子追過。
但這類問題,對任何家長來說,大概都遲早要面對,逃不掉。
對于所謂的“早戀”,我的態度一直是:不鼓勵,也不反對。
說實話,我甚至覺得“早戀”這個詞本身,就帶著點不近人情的意味。
誰來規定,高考前一天談戀愛就是見不得人的早戀,高考后一小時談戀愛就“合法”了呢?
我們真正要做的,不是畫一條死線,而是尊重孩子的情感,讓他們在被尊重的同時,學會尊重他人。
在這個基礎上,再去引導他們——
讓這份感情變成一股向上的力量,去滋養他們的成長,而不是拖累他們的人生。
你可能還喜歡讀
原創不易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請多多點贊、在看、轉發支持
孩子“早戀”并不可怕
與其嚴令禁止,不如溫和引導
讓這份年少的情愫
成為孩子向上的力量
姐妹們有商品、育兒等方面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找“大管家”,她貼心又靠譜,包解決,包滿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