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智能眼鏡銷量同比增長8倍”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成為科技與消費領域的熱門話題。這一現象背后,是智能眼鏡市場近年來的迅猛發展與變革。
國際數據公司IDC數據顯示,2025年全球智能眼鏡出貨量預計將達到1280萬臺,同比增長26%。其中,中國市場表現格外亮眼,出貨量將突破275萬臺,同比增長高達107%,躍居全球第一。這一數據直觀地反映出智能眼鏡市場的蓬勃活力,尤其是中國市場在全球的引領地位愈發凸顯。
從市場銷售情況來看,無論是線上電商平臺,還是線下實體店,智能眼鏡都迎來了銷售熱潮。某電商平臺數碼業務部負責人透露,2024年以來,智能眼鏡成交量同比增長超8倍。在線下,深圳羅湖區一家眼鏡店店長表示,店里智能眼鏡款式豐富,能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每天都有眾多顧客前來試戴。
智能眼鏡市場爆發的關鍵推動力來自技術層面。AI大模型與增強現實技術深度融合,為智能眼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功能升級。在語音交互上,借助先進AI大模型,智能眼鏡語音指令識別準確率大幅提升。用戶在開車時,只需對眼鏡說“導航到XX地方”,它就能迅速規劃最優路線并通過語音和顯示指引方向。增強現實技術的成熟,使智能眼鏡顯示效果實現質的飛躍。先進光波導技術讓顯示更加清晰、逼真,畫面能精準疊加在現實場景,無論是導航還是觀看虛擬演唱會,都能帶來身臨其境之感。
功能的多樣化也極大地促進了智能眼鏡的普及。對于職場人士,智能提詞功能在會議發言或公開演講時,實時顯示提詞內容,避免忘詞尷尬;實時翻譯功能則為外貿從業者和跨國旅行者打破語言障礙。科技愛好者和攝影玩家鐘情于AI拍攝、AI識圖功能,智能眼鏡能自動識別拍攝場景、優化參數,拍出高質量照片,還能識別各種物體。此外,部分智能眼鏡具備健康監測功能,可監測心率、睡眠質量等,滿足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
價格因素同樣不可忽視。曾經智能眼鏡因價格高昂令消費者望而卻步,如今隨著技術成熟和產業鏈完善,價格逐漸親民。觀影類智能眼鏡價格已降至1000-2000元區間,技術難度較高的光波導顯示類智能眼鏡,價格大多在2000-3000元左右。再加上國家對消費電子產品的補貼政策,進一步降低了消費者購買成本,刺激了市場需求。
中國市場能在全球智能眼鏡浪潮中獨占鰲頭,有著諸多深層原因。龐大的人口基數奠定了巨大的潛在消費群體基礎,中國近視人口超過7億,約4.5億人常年佩戴框架眼鏡,這使得消費者對智能眼鏡心理門檻和使用阻力較低。中國消費者,特別是Z世代年輕人,對新興科技產品接受度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同時,中國作為全球最活躍的短視頻和直播市場之一,內容創作者對第一視角拍攝、智能記錄、自動剪輯等功能的剛性需求,與智能眼鏡功能高度契合。此外,中國在智能硬件制造領域的全球領先優勢,本土品牌積極布局以及強大供應鏈體系,都助力智能眼鏡產品快速迭代并推向市場。
展望未來,智能眼鏡市場前景廣闊。預計在2025-2029年之間,其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60%。越來越多眼鏡店布局智能眼鏡專區,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體驗和購買選擇。隨著技術持續進步,智能眼鏡功能將不斷拓展升級,有望成為如智能手機般普及的日常用品,深度融入生活、工作、學習的方方面面。在醫療、教育、工業等領域,智能眼鏡也將發揮更大作用,為各行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93913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