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特朗普簽署最新政令:不僅要推動美國相應科技企業在人工智能(AI)上領先中國,還宣稱要鞏固美國在這一領域的“主導地位”。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政府將其定位成:這是美國維持軍事以及經濟優勢的“關鍵舉動”。
與此同時,白宮當天還公布了限制美國人工智能設備出口和限制中國人工智能模型傳播的提案。時間之巧合,明擺著是要在人工智能(AI)領域阻擊中國。
但殊不知,這招其實暴露了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焦慮。
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突破7000億元,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生成式AI產品數量更是迅猛增長,DeepSeek上線不足20天全球日活躍用戶就突破3000萬,登頂140個國家及地區的應用市場。
在專利數量上,2024年全球新增的生成式AI專利中,中國占比61.5%,遠超美國的16.9%,中國科學院、騰訊、百度等機構更是包攬了全球生成式AI專利數量前20名中的11席。
再看美國這邊,雖然嘴上喊著要領先,但實際行動卻有些力不從心。特朗普簽署的政令要求推動美國科技企業在AI上領先中國,還限制人工智能設備出口和中國模型傳播,可這些措施真的有效嗎?
咱們來算筆賬,2024年美國私人AI投資雖然高達1091億美元,是中國的12倍,但中國的AI產業早就已經形成了從基礎研究到應用落地的完整生態。百度發布的Ernie4.5模型,性能直逼OpenAI的GPT-4.5,成本卻只有其1%;華為昇騰910B芯片實現了100%國產化,算力密度比上一代提升2倍。
這些硬實力擺在這兒,美國想靠一紙政令就打倒中國,簡直是癡人說夢。
更有意思的是,美國的這些政策還面臨著內憂外患。英偉達H20芯片出口禁令前腳剛下,后腳就被迫解禁,為啥?因為中國市場太重要了,英偉達2024年在中國的收入占比高達13%,斷供無異于自殺。
再者說了,中國已經在多個細分賽道實現了彎道超車。比如在計算機視覺領域,中國論文數量比美國高40.8%,知識圖譜領域高50.1%,這些技術直接應用在自動駕駛、工業檢測等場景,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優勢。
美國想通過限制出口來切斷中國的技術來源?卻不知道中國早已構建起自主可控的產業鏈,從芯片到算法,從數據到應用,每個環節都有本土企業頂上來。
更深層次的優點在于人才儲備,這可是人工智能競爭的核心。美國雖然擁有6.3萬AI研究人員,但中國以5.2萬人緊隨其后,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8.7%。
更關鍵的是,中國AI人才呈現出“國家隊引領”的特點,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等機構的論文數量和高被引頻次都位居全球前列。而美國呢,企業端雖然領先,但人才流動性差,高校與企業之間的“旋轉門”機制反而不如中國靈活。
美國這次的AI阻擊行動,看似勇猛實則徒勞。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已經進入了快車道,政策支持、市場需求、技術積累三位一體,形成了不可阻擋的勢頭。美國越是打壓,中國就越會加速自主創新。未來的人工智能競爭,絕不會是美國一家說了算,而是中美雙強并立、全球共治的新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