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mym1323
中醫(yī)治療硬皮病看的是癥狀,輕者表現(xiàn)為皮膚緊繃、局部硬化,重者可見皮膚板硬如革,關節(jié)僵硬變形,甚則影響內臟功能,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管這個病叫皮痹。
中醫(yī)調理身體狀態(tài),恢復陽氣運行,皮膚就會慢慢恢復彈性。
給大家說一個真實的醫(yī)案,一個典型的陽虛寒凝、血瘀痰阻的患者,大部分的硬皮病患者都有類似情況。
這個患者出現(xiàn)皮膚硬化有三年多了,手指關節(jié)活動受限,當?shù)蒯t(yī)院診為系統(tǒng)性硬皮病。口服免疫抑制劑、激素效果不明顯。
以前是遇冷時癥狀加重,但是最近半年持續(xù)加重,皮膚持續(xù)緊繃,手指屈伸困難。
還有畏寒肢冷,面色晦暗,關節(jié)疼痛,容易疲勞,情緒抑郁。
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舌質淡紫,有瘀斑,苔白膩,脈沉細澀。
于是,李俊才醫(yī)生給她開了一個方子:
黃芪、桂枝、制附子、干姜、當歸、川芎、紅花、桃仁、地龍、白芥子、桑枝、甘草等(個人體質不同,切勿擅自使用)
這個患者全身怕冷,四肢不溫,懂點中醫(yī)知識的,都知道是脾腎陽虛。陽虛則寒,寒凝血瘀,加上脾虛運化失常,痰濕內生,形成寒凝血瘀痰阻的病理狀態(tài)。脈沉細澀就表示陽氣不足,血行不暢。
結果怎么樣呢?
一段時間后,患者反饋皮膚緊繃感減輕,關節(jié)活動改善,畏寒癥狀緩解,繼續(xù)治療。
所以方子是這樣安排的:
1、溫補脾腎陽氣——黃芪、桂枝、制附子、干姜
2、活血化瘀通絡——當歸、川芎、紅花、桃仁
3、化痰散結通痹——地龍、白芥子、桑枝
4、調和諸藥——甘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