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明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6月10—11日,由中央網信辦、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5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在安徽合肥舉行。大會聚焦“匯聚網絡正能量 引領時代新風尚”主題,吸引學界及業界專家學者圍繞深入推動新時代網絡文明建設、弘揚新風正氣、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與會學者一致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前不久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力量,為我們做好新時代網絡文明建設各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把握發展趨勢、改進創新工作,推動網絡文明蓬勃發展。網絡是精神文明建設展現新氣象新作為的廣闊舞臺,為文化創新和繁榮打開了巨大空間。要鞏固壯大網上主流思想輿論,充分激發網絡文化發展活力,改革完善網絡空間治理制度機制,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網絡空間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好學重文的網絡文明環境,讓廣大網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讓黨的創新理論照耀網絡空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我國網絡文明建設,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新時代網絡文明建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與會學者認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深入分析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條件下宣傳普及黨的創新理論面臨的新形勢新特點,推動黨的創新理論網上傳播,讓黨的創新理論照耀網絡空間。
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為傳播黨的創新理論賦能增效,多措并舉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談及如何提升黨的創新理論網上傳播的有效性這一話題,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岳奎表示,應通過精準鎖定目標人群,細致區分受眾群體,精心研判受眾需求,針對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以分眾化、差異化、精準化傳播為其送上最貼心的理論、最管用的理論,增強理論傳播的針對性。應通過精準轉化創新理論話語表達,不僅要研究“看法”,更要研究“說法”,善于用“新言新語”“網言網語”“微言微語”講好“黨言黨語”,提升理論傳播的感染力。應通過傳播過程精準交互,以受眾的體驗感和代入感為突破口,優化互動環節,讓受眾群體多形式參與黨的創新理論傳播全過程,提高理論傳播的吸引力。
信息技術正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深刻重塑媒體形態、輿論生態。在此背景下,如何高質量推進黨的創新理論網上傳播、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讓網絡空間成為凝聚思想共識的新空間?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姜飛認為,數字化信息化時代的信息傳播呈現出主體多元化、內容海量化、環境復雜化的鮮明特征,互聯網為黨的創新理論傳播提供了全新思路與方法,大數據分析可以實現黨的創新理論傳播精準定位與個性化推送,人工智能可以提升傳播內容質量與吸引力、增強傳播互動性與實效性。與此同時,信息傳播態勢呈現出傳播主體多元化、傳播內容多樣化、傳播手段智能化、傳播環境復雜化的鮮明特征。需要順應信息技術發展潮流,以內容生產為核心,堅持溫度、深度與廣度統一,推進理論傳播產品內容、結構優化;運用互聯網技術精準識別思想認識的共同點、情感交流的共鳴點、利益關系的交匯點、化解矛盾的切入點,利用嵌入式、分享式、沉浸式的方法融入新平臺的應用和傳播。
為進一步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傳播,會議發布了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共建行動計劃和地方“文明+”新媒體矩陣典型案例,同時發起建設“好好學習”文明傳播矩陣,啟動文明實踐宣講交流活動,旨在推動各地廣泛開展基層宣講、增強宣傳宣講實效。
以良法善治共筑網絡精神家園
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文明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工程。深化網絡生態治理,以時代新風塑造和凈化網絡空間,需要強化網絡法治建設,深化技術賦能,培育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以良法善治共筑網絡精神家園,凝聚起強大的網絡空間正能量。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西南政法大學校長林維表示,法治是現代文明的基石,對于網絡文明建設,法治同樣發揮著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作用。新時代中國網絡法治建設,從立法、執法、司法、普法各個層面全面加強制度建設和機制保障,搭建了網絡空間依法治國的基礎制度框架。法治的最高價值追求是正義,依法維護網絡文明,更好實現數字正義,要正確處理數智迭代帶來的新與舊的關系問題,革新舊的法律理論和法律制度,創造新的行為規范模式、新的法律關系類型、新的責任歸結承擔方式。要科學理解和評價虛擬世界中的“不法”,建設應對數字虛擬空間的新規范,正確處理數字孿生帶來的虛與實的關系問題。應加強網絡領域國內法治與涉外法治的協調、內部安全與外部安全的統籌,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數字治理方案。
網絡空間治理已深度融入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戰略布局,網絡暴力治理是其中關乎公民權益、社會和諧的關鍵一環。北京互聯網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姜穎認為,當前,網絡暴力案件呈現侵權主體身份隱蔽、手段復雜多樣和群體施暴現象突出的特征。應充分發揮司法的引領作用,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行為,筑牢網絡暴力防線。要將救濟節點前移,及時制止網絡暴力行為。要合理界定網絡“大V”的注意義務邊界,防止網絡暴力進一步升級。準確界定平臺責任,推動網絡生態治理。用良法的剛性劃定紅線,以善治的溫度引領文明,推動形成網絡暴力多元共治的強大合力。
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重塑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方式,人工智能治理是網絡生態治理的技術支撐和重要內容。如何用好現代科技手段,推動人工智能與網絡文明深度融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表示,量子力學已成為現代科學技術的支柱之一,包括互聯網在內的現代信息技術,正是量子力學帶來的科技革命。互聯網已經成為重要的社會公共空間和國家戰略資源,守護網絡文明需要運用量子信息科技的力量。量子信息科技包括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等應用,可以在保障信息傳輸安全、提升計算能力等方面突破傳統信息技術的極限,為維系網絡空間倫理秩序、優化網絡文明治理精度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以量子通信為網絡文明構筑牢固的安全防線,以量子計算為網絡文明創造健康的生態環境,形成更安全、更智慧、更包容的量子增強型網絡文明。
以技術創新
使網絡正能量實現遞進效應
企業既有經濟責任、法律責任,也有社會責任、道德責任。互聯網企業和平臺作為網絡強國建設的主力軍,不僅連接信息,更連接人心,既要具備頂尖的技術水平,也要蘊含深厚的人文關懷。會議提出,互聯網企業要厚植家國情懷,展現責任擔當,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大局,積極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優化社會公共服務,在履行社會責任、弘揚網絡正能量、推動網絡誠信和網絡公益建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會上發布的《互聯網平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評估報告(2025)》提出,企業履責能力穩步提升,網絡內容建設持續向好,科技創新驅動公益發展成為企業履責新方向。數據顯示,中國互聯網平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指標持續提升,2025年總體得分84.05分,比上年度高0.69個百分點。
打造優質內容、共創社會價值,助力數智普惠,促進優質網絡文化產品生產傳播。騰訊公司總編輯、公共政策副總裁朱殿君表示,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正在從“流量思維”轉向“價值思維”,通過技術創新讓正能量實現“破圈、共鳴、轉化”遞進效應。這種商業模式與社會價值相統一的發展路徑,不僅符合國家網絡強國戰略,也為全球互聯網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要堅持用技術煥新文化,讓優質內容多元呈現,以內容為本、文化為根、技術為帆,通過網絡文學、影視、音樂、動漫、游戲、電競等互聯網業態的交融創新、聯動發展,形成數字文化產業集群,探索人工智能與人文、歷史、文化的深度融合路徑,助力中國文化傳播。
社交媒體已成為傳播的重要載體,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應主動放大正能量聲音,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微博政府媒體事務副總裁、總編輯陳麗娜談道,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社交媒體連接的是人心,傳遞的是價值,承載的是責任。在網絡強國和網絡文明建設進程中,要發揮平臺力量,做正能量的擴音器、公益的連接橋、清朗空間的守護者,攜手億萬網民,播種善良、傳遞溫暖,共同建設好網上精神家園。
與會學者表示,要持續加強互聯網平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研究,不斷總結企業履責的典型經驗和做法并積極推廣,為網信事業高質量發展、網絡強國建設作出貢獻。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以網絡文明建設凝聚人心,塑造正能量更加強勁、主旋律更加高昂、生態更加清朗的網絡空間,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大精神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