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讀懂儲能
新秀海辰儲能搶跑之下,
寧德時代提前啟動587Ah電芯按鈕。
?圖源| 鹽圖庫
文|王寧 編輯|楊倩
來源|儲能嚴究院
過去三年,中國儲能行業經歷了從0到1的爆發式增長,儲能電芯亦完成280Ah到314Ah兩代產品迭代。
當第三代電芯向超大容量演進,一場關于標準定義權的爭奪戰正在上演——各大廠商密集發布新品,而寧德時代與海辰儲能圍繞587Ah電芯的角力,成為行業關注焦點。
01
政策轉向下的行業邏輯重構
136號文件出臺后,中國儲能市場底層邏輯發生根本性轉變:從政策驅動轉向“經濟性”主導。儲能產品的核心價值,已演變為助力電力資產實現保值增值的工具。在此背景下,大容量電芯的競爭不再是“性能堆砌”,而是圍繞度電成本的系統化優化——沒有“六邊形戰士”,只有精準匹配經濟性的技術路徑。
近日,有媒體報道《寧德時代硬剛陽光電源》,似乎第三代電芯定義權的爭奪戰已經擺上了臺面。作為曾與寧德時代共同定義314Ah電芯標準的系統集成商,陽光電源如今攜手欣旺達等第二梯隊電芯企業主推684Ah產品;而以寧德時代、海辰儲能為代表的專業電芯廠商則聚焦587Ah賽道。
在剛剛落幕的寧德時代“587電池技術日”上,其進一步披露產品技術細節。事實上,海辰儲能已于4月搶先發布∞Cell 587Ah電芯,這一動作直接觸動了寧王敏感的神經,促使其調整市場節奏,提前啟動587Ah產品的營銷推廣計劃。
業內人士指出,作為儲能技術迭代的關鍵節點,第三代電芯的技術路線選擇不僅關乎企業市場份額,更將重塑行業競爭格局。
02
587Ah賽道的“同”與“異”
寧德時代和海辰儲能的587Ah電芯,雖然有相同的標稱容量,但也并非是兩款完全一樣、可以相互替換的產品。
一是共識之下的技術默契
?邊界共識:海辰587Ah的開發基于五重技術邊界體系:20尺標準集裝箱的尺寸約束、50噸海運重量限制、1500V電壓平臺規范,以及系統結構兼容性和LFP電化學體系的性能平衡。寧德時代隨后亦從相同維度論證587Ah為“最優解”,體現了雙方在技術路線選擇上的底層共識。
?工藝選擇:寧德與海辰都選擇了最成熟的卷繞工藝,而非其他大容量電芯廠商普遍采用的疊片工藝;卷繞工藝在工藝成熟度、制造效率、品質優率上都遠遠超過目前的疊片工藝,可謂是工藝相同。
?系統集成:兩家都基于587Ah配套推出6.25MWh系統產品,相同的4列8簇的系統架構,相同基于8x6.25即50MWh整站單元布局,可謂是集成相同。
二是毫米之差的技術分野
盡管兩款電芯開發邏輯與標稱容量相同,但尺寸參數呈現細微差異:寧德時代587Ah尺寸為73.05×274.6×218.1mm,海辰∞Cell587Ah為73.5×286.0×216.3mm,其中寬度相差約12mm,直接導致體積能量密度的分化——寧德達434Wh/L,海辰為415Wh/L。
?能量密度的成本權衡:寧德434Wh/L的高密度表現,依托超高壓實正負極材料設計。此類材料對工藝合成精度與原材料純度要求更高,而正負極材料占電芯BOM成本超50%,直接推高原材料成本。從寧德技術日披露的“最優堆積密度設計”與“擴散自適應負極”來看,其本質是通過材料壓實密度提升能量密度,卻不可避免帶來成本上升。
?循環壽命的技術取舍:高壓實設計壓縮了電芯注液空間。測算顯示,434Wh/L體系較415Wh/L注液量減少約10%,導致注液系數無法滿足10000次以上循環需求。這一推斷在壽命數據中得到驗證:海辰587Ah標稱10000次循環,寧德587Ah則為8000次。即便通過低耗電解液或補鋰技術優化,仍需增加BOM成本,形成“性能提升-成本上升”的悖論。
?系統設計的空間分配:在系統設計、可制造性、成本允許的條件下,應該給電芯最大的尺寸空間;未來化學體系的升級可以直接復用,快速提升20尺標準系統至6.5MWh以上能量,避免電芯和系統的重新開模、量產線改造的成本浪費。
上述差異的本質,是技術路線對“能量密度-成本-壽命”的不同權衡:寧德選擇以材料創新突破密度上限,海辰則通過成熟體系平衡綜合性能。這種分野,恰恰折射出第三代儲能電芯在“經濟性”新邏輯下的技術博弈。
03
經濟性視角下的底層博弈
回到“經濟性”這個行業新底層邏輯來看,極致“堆料”的化學體系雖能提升能量密度,卻會直接推高電芯的BOM成本;同時,8000次循環壽命在未來高頻儲能調用場景中,難以滿足“光儲同壽”的運營需求。而選擇能量密度415Wh/L這個更成熟的體系,卻能實現能效、循環等性能的平衡,更能提高綜合度電成本的競爭力。
寧德和海辰這一對“587兄弟”的選擇,實則為434Wh/L和415Wh/L的能量密度之選、成本效率之選、全生命周期可調用率之選。
尺寸雖小,大有可為。透過尺寸看本質,到底是寧德的“黃金平衡術”更勝一籌,還是海辰的“黃金尺寸”更加匹配儲能行業的需求?哪款587Ah電池能成為第三代儲能電池的黃金標準?
答案仍需交由市場來評判——誰能更精準地把握經濟性本質,誰就能在儲能產業迭代浪潮中占據先機。
CONTACT U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