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集智俱樂部聯合江南大學教授王志軍,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崔光佐,翼鷗教育創始人宋軍波,TalkingBrain 聯合創始人林思恩,清華大學講師方可,北京師范大學博士后郭玉娟,共同發起。希望通過匯聚教育學、系統科學、腦科學、計算機科學、社會學等多領域交叉視角,突破單一學科的局限,對人類社會未來學習發展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認識。
從2025年4月16日開始,每周三晚上19:30-21:30,讀書會將以線上形式進行,持續時間預計8-10周。讀書會詳情及參與方式見后文。
分享背景
“讓唐僧成為唐僧的,從來不是大雁塔的那一堆經書,而是他走過的那一段路”。當生成式AI促使知識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知識半衰期日益縮短,當學習空間從物理教室向突破時空局限的網絡空間轉變,學習者無時無刻都可以在網絡中獲取知識內容,傳統教育的線性邏輯正被網絡的混沌力量解構。在智能時代,我們常常會產生這樣的疑問:AI是大數據的產物,不論我看多少本書也不及它的鳳毛麟角,那學習的意義何在,又該如何學習呢?數字時代的學習理論——聯通主義的創始人George Siemens早在二十年前的洞見在此刻有了更契合的時代情境,“學習即連接的建立和網絡的形成”、“管道比管道中的內容更重要”......學習是節點間的動態連接,是網絡中的意義涌現。
分享簡介
本次分享首先將呈現第一次分享后集體共創生成的成果,同時結合與其他學習理論的對比對聯通主義學習理論發展過程中受到批判進行呈現和回應。作為一個系統性的理論如何指導實踐?這是理論發展過程中必須回答的問題,本次將系統介紹聯通主義學習理論交互與認知參與模型的建構過程與實踐實踐指導意義。最后將系統探討AI時代的理論反思與發展。
分享大綱
第一期協同共創成果分享
對聯通主義的批判及回應
聯通主義如何落地指導實踐——CIE模型建構
AI時代的啟示與發展
主講人簡介
王志軍,王志軍,江南大學人文學院教育技術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互聯網+教育”研究基地副主任,先后入選江南大學至善青年學者、江蘇“紫金文化人才培養工程”文化優青培養對象、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主講人一直聚焦于數字文明孕育的新型學習理論——聯通主義、數智化教學創新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各級各類課題15項。發表SSCI、CSSCI等論文80余篇,出版專著3部,教材1部。多篇成果被人大期刊資料復印、教育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等轉載。研究成果獲教育部優秀研究成果獎、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等15項獎勵。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和創新,先后主持兩項省級教改課題,獲第十屆西浦全國大學教學創新大賽特等獎,江蘇省第五屆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江蘇省高等學校微課教學比賽獲一等獎。在中國大學MOOC開設本科在線課程《在線課程設計與開發》,在學堂在線開設研究生在線課程《學習分析與評價技術》。指導的本科畢業論文獲江蘇省優秀本科畢業論文一等獎。分別與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建設銀行合作開發國內首門聯通主義社區化課程和全球首個聯通主義指導的企業培訓社區項目。指導發布國內首份《人工智能人才學習白皮書》,并致力于推送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發展。
報名參與
直播信息
2025年6月18日(周三)19:30-21:30
報名加入社群
斑圖鏈接:https://pattern.swarma.org/study_group_issue/926?from=wechat
掃碼報名(可開發票)
掃碼參與「」讀書會,加入群聊,獲取系列讀書會回看權限,共建共享學習的復雜性社區,與一線科研工作者、教育實踐者溝通交流,共同推動這一處于混沌狀態的前沿領域的發展。
[1]王志軍,虞天蕓.國際聯通主義學習實踐的圖譜、特征與展望[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3,35(02):73-84.
https://cstj.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109179750&from=Qikan_Search_Index
[2]王志軍,陳麗.聯通主義:“互聯網+教育”的本體論[J].中國遠程教育,2019,(08):1-9+26+92.https://www.cssn.cn/jyx/jyjsx/202211/t20221108_5561977.shtml
[3]王志軍,劉璐.社群化學習:“互聯網+”時代成人學習新方式[J].終身教育研究,2018,29(06):62-68.https://m.fx361.com/news/2018/1211/14693326.html
[4]王志軍,陳麗.聯通主義學習理論及其最新進展[J].開放教育研究,2014,20(05):11-28.https://www.oalib.com/research/4533107
[5]王志軍,陳麗.聯通主義學習的教學交互理論模型建構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5,21(05):25-34.https://www.oalib.com/research/4533185
[6]王志軍 & 陳麗. (2019). 聯通主義:“互聯網+教育”的本體論. 中國遠程教育, 8, 1-9+26+92. https://doi.org/10.13541/j.cnki.chinade.2019.08.002
[7]Downes, S. (2022). Connectivism. Asi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17(1). Retrieved from http://asianjde.com/ojs/index.php/AsianJDE/article/view/623
[8]陳麗 & 徐亞倩. (2023). 聯通主義的哲學觀及其對教育變革的啟示. 教育研究, 44(1), 16–25.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23&filename=JYYJ202301002&v=
[9]王志軍, & 吳芝健. (2023). 人工智能時代在線學習新形態——算法支持的智適應社群化學習. 遠程教育雜志, 41(5), 49–55.
https://doi.org/10.15881/j.cnki.cn33-1304/g4.2023.05.005
[10]王志軍 & 陳麗. (2014). 聯通主義學習理論及其最新進展. 開放教育研究,20 (05), 11-28. doi:10.13966/j.cnki.kfjyyj.2014.05.019.
「AI時代的學習:共探學習的復雜性」主題讀書會
在技術浪潮的沖擊下,智能時代對人才培養的需求正發生根本性轉變——學習已不再局限于簡單的知識傳遞與記憶,當機器能夠替代程式化技能,人類的創造力、批判性思維與跨界協作能力將成為核心競爭力;當知識更新周期以月甚至天為單位迭代,教育的使命不再是填鴨式灌輸,而是培養終身學習者的自適應能力。
在此背景下,集智俱樂部聯合江南大學教授王志軍,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崔光佐,翼鷗教育創始人宋軍波,TalkingBrain 聯合創始人林思恩,清華大學講師方可,北京師范大學博士后郭玉娟,共同發起。希望通過匯聚教育學、系統科學、腦科學、計算機科學、社會學等多領域交叉視角,突破單一學科的局限,對人類社會未來學習發展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認識。
詳情請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