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24)》,全面披露2024年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成效。白皮書顯示,檢察機關以 “四大檢察” 綜合履職為抓手,構建起立體化司法保護網絡,在犯罪預防、權益保障、社會治理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
司法數據揭示未成年人保護新態勢
白皮書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受理審查起訴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01526人,提起公訴56877人,同比分別上升4.3%、46%,其中盜竊罪、詐騙罪、聚眾斗毆罪等五類犯罪占比達69.4%。值得關注的是,14至16周歲低齡未成年人犯罪人數同比下降7.4%,附條件不起訴適用率達21.5%,犯罪記錄封存67720人,體現“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的深入落實。
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辦理呈現“增幅放緩但結構復雜”特征。2024年批準逮捕57156人,提起公訴74476人,同比上升7.3%、11%,強奸罪、猥褻兒童罪等五類犯罪占比67%。值得警惕的是,成年人利用電信網絡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同比上升14.1%,在成年人侵害案件中占比升至7.3%。
綜合履職織密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網
2024年,檢察機關深化“四大檢察”綜合履職,在民事檢察領域,制發“督促監護令”31809份,其中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監護人制發25235份,占比79.3%;辦理民事支持起訴案件5155件,支持起訴4623件,聚焦人格權糾紛、婚姻家庭糾紛等領域。行政檢察方面,辦理涉未成年人行政訴訟監督案件77件,行刑反向銜接中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意見4082件,推動3543人被行政處罰。
公益訴訟檢察成為保護新亮點,全年立案12062件,其中行政公益訴訟11987件。針對向未成年人銷售煙酒彩票、文身治理、旅館業違規等問題開展專項監督,校園及周邊治理、娛樂行業治理等領域案件占比顯著。
多維治理構建犯罪預防新格局
檢察機關創新“預防就是保護,懲治也是挽救”工作理念,推動未成年人罪錯行為分級干預。全國建成專門學校超200所,廣西、河北、四川等地實現地市級覆蓋,6100余名罪錯未成年人接受矯治教育。江蘇蘇州、山西等地建立社會觀護基地,100余名流動未成年人經觀護后無一再犯。
在嚴懲侵害犯罪方面,建立重大敏感案件快速反應機制,對70余件重大案件跟蹤指導,湖南常德駕車沖撞學生案、貴州余某某拐賣兒童案等典型案例中,被告人均被依法嚴懲。強制報告制度落實成效顯著,338名未履行報告義務的責任人員被追責,3793件案件線索源于強制報告,醫院、學校成為主要報告主體。
協同聯動激活“六大保護”新動能
白皮書顯示,檢察機關以司法保護為紐帶,推動“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六大保護融通發力。在家庭保護中,聯合婦聯等部門建立家庭教育指導基地,浙江義烏、湖南津市等地創新“個性化指導方案”“四步工作法”;學校保護中,4.4萬名檢察官擔任法治副校長,推動建立校園安全異常信息處置機制。
社會保護聚焦娛樂場所治理,推動整改電競酒店、KTV等違規接納未成年人問題;網絡保護嚴打電信詐騙、網絡欺凌,上海等地建立“檢察+網信+網安+文化執法”協作機制,處理涉未成年人違法違規信息近600萬個;政府保護中,江西、貴州等地將未檢工作納入省委考核項目,推動“一站式”辦案救助機制建設。
品牌矩陣彰顯未檢工作新特色
全國檢察機關打造出一批特色未檢品牌,形成“一省一品牌”格局。重慶“莎姐”品牌歷經21年發展,形成500余名檢察官與1600名志愿者組成的保護團隊;江蘇“蘇小藍”以長江為意象,寓意檢察力量護航未成年人成長;浙江“浙里花開”、山東“青未了”等品牌結合地域文化,成為未成年人保護的亮麗名片。
這份白皮書不僅是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年度答卷,更勾勒出司法守護青少年成長的立體圖景,彰顯檢察機關在國家治理體系中保護未成年人的重要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