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mym1323
人體如同一張精密的保護網,皮膚則是守護健康的"第一道防線"。
當皮膚出現硬化緊繃,不僅僅是外表的改變,更是機體發出的"氣血失調"警報。
硬皮病的形成,在中醫視角下,與三大核心病機密切相關:
陽虛寒凝——氣血運行的"凝固劑"
現代生活方式貪涼飲冷,長期陽氣受損,寒邪侵襲如同給氣血按下暫停鍵。
中醫認為"陽主溫煦",陽氣不足則寒凝血瘀,肌膚失養,引發皮膚硬化、緊繃不適。
臨床觀察發現,許多硬皮病患者在寒冷環境下癥狀會明顯加重。
氣血瘀阻——營養輸送的"路障"
情志不暢、久病不愈會導致氣滯血瘀,脈絡不通。氣血瘀阻如同管道堵塞,導致肌膚失養,出現皮膚硬化、色素沉著。
這類患者多見皮膚青紫、關節疼痛,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象沉澀。
營衛失調——防御系統的"漏洞"
肺脾氣虛、衛外不固,會導致營衛失調,外邪侵襲。營衛失調如同城墻失修,導致寒濕之邪乘虛而入,引發皮膚硬化、畏寒怕冷。
常見于體質虛弱者,表現為容易感冒、汗出異常、舌淡苔白。
案例介紹
52歲的女性患者,患有硬皮病5年,雙手皮膚硬化明顯,手指關節活動受限,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曾嘗試免疫抑制劑治療,效果不理想,且副作用明顯,遂尋求中醫幫助。
刻診:
雙手皮膚板硬如革,遇冷發白發紫,伴畏寒肢冷、關節疼痛,舌淡紫有瘀斑,脈沉細澀。
中醫辨證為陽虛寒凝、瘀血阻絡證,治以溫陽散寒、活血通絡。
于是,給患者開方:
桂枝、制附子、干姜、當歸、川芎、紅花、黃芪、白術、地龍、白芥子、桑枝等。
方中:
桂枝、制附子、干姜溫陽散寒,通脈止痛;當歸、川芎、紅花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
黃芪、白術健脾益氣,固護衛陽;地龍、白芥子化痰通絡,軟堅散結;
桑枝引藥達表,專治肢節病變。
結果怎么樣呢?
患者服藥一個療程后,自覺皮膚緊繃感減輕,關節活動改善;
根據病情調整用藥后繼續服用,皮膚彈性逐漸恢復,遇冷發白癥狀減輕。
堅持系統治療一段時間后,患者皮膚硬化明顯改善,關節活動度增加,生活質量顯著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