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2025年第二季度“浙江好人”名單
正式公布
我區(qū)澧浦鎮(zhèn)湖北村
村民李春仙
以感人至深的孝老愛親事跡
成功入選“孝老愛親”類榜單
用十余年的堅守
詮釋了人間真情與責任擔當
澧浦鎮(zhèn)湖北村
村民李春仙
2008年,李春仙的丈夫因病離世,留下她和剛上大學的女兒、年邁多病的婆婆方彩環(huán)三人相依為命。頂梁柱的倒塌,讓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但她沒有沉溺于悲痛,而是迅速收拾心情,用柔弱的肩膀撐起全家,“老人不容易,我要是走了,她一個人可怎么生活。”樸素的話語,成為她帶著婆婆共同生活的堅定理由。
為了維持生計,李春仙同時打多份零工,從柴米油鹽的日常開銷到女兒的大學費用,每一分錢都凝結著汗水。盡管日子清貧,但當她看到婆婆臉上逐漸重現(xiàn)笑容時,便覺得所有辛苦都有了意義。
2014年,李春仙在打工時結識了黃建黨。兩人交往之初,她便坦誠告知:“我不能離開婆婆。”這份對前婆婆的堅守,非但沒有成為感情的阻礙,反而讓黃建黨深受觸動。他不僅理解這份孝心,更主動承諾與李春仙共同贍養(yǎng)老人。而后兩人結為夫妻,開啟嶄新生活。
隨著年歲增長,方彩環(huán)的身體日漸衰弱,喪子之痛更讓她情緒時常波動,甚至變得暴躁。李春仙卻以加倍的耐心回應:每日精心為老人穿衣洗漱、協(xié)助起居;按老人口味烹制易消化的餐食;為了方便夜間照看,她索性與婆婆同床而眠。曾有人勸她將老人送往養(yǎng)老院,她卻搖搖頭說:“老人家只聽得懂方言,在外面肯定孤單,哪有自己照顧得貼心。”
2022年,方彩環(huán)確診阿爾茨海默癥,從健忘到生活不能自理,李春仙始終寸步不離。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年過八旬的方彩環(huán)看上去依舊硬朗,氣色很好。這份孝心更潛移默化影響著下一代——女兒和外孫常帶著生活用品、新鮮水果探望老人,或是接老人到家中同住,孝老愛親的美德在家庭中傳承延續(xù)。
如今的李春仙,不僅照料著年邁的前婆婆,也肩負著照顧現(xiàn)任婆婆的責任。盡管生活歷經(jīng)坎坷,但她從未后悔帶著婆婆改嫁的選擇:“婆婆是我的責任,也是放不下的牽掛。百善孝為先,我早已把她當成親生母親。”
李春仙以十余年如一日的堅守,在平凡生活中書寫了感人至深的孝老佳話。為社會傳遞了溫暖人心的道德力量,讓傳統(tǒng)美德在新時代煥發(fā)出璀璨的人性光芒。(作者丨金燦燦 來源丨金東區(qū)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