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教化育人。教育分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教育指一切增進人類知識和智慧的學習活動,狹義的教育一般只局限于學校的教和學范圍內(nèi)的活動。教育對于人類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傳授知識、開啟人類智慧的必由之徑。
教育伴隨著人類的誕生和進化而不斷推陳出新,盡管如此,教育的本質(zhì)卻一直沒有變,變化的僅是教育的形式、場所和工具而已。教育的精髓亙古未變,例如,《論語》中對教育的很多闡述至今依然是經(jīng)典,至今是我們從事教育教學所要遵守的規(guī)范和典范。
那么教育的本質(zhì)是什么呢?筆者認為低層次的教育是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教育最高形式是開啟智慧,學會批判的思考。為什么會有低高之分呢?這里面有其哲學內(nèi)涵,任何事物都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分,就普遍性而言,我們接受教育最直接的目的肯定是解決立足于社會的生存問題,這也是大多數(shù)接受教育的初衷,但凡處于這種目的的,接受教育從本質(zhì)還是被動的,學業(yè)精進或要取得學術成就很是問題,因為它摻雜了很大的功利性和物質(zhì)性,在此不談它的正當與否。
教育的最高形式乃是開啟智慧,增長批判思維,這是高級階段,我們可以稱之為高階教育,高階教育是陽春白雪的產(chǎn)物,也是引領人類進步的燈塔,是歷史上留下光輝的少數(shù)人所企及者。這些人是值得敬仰的,值得垂范的(當然在此要拋開政治因素)。
由此可見,對待教育的心境是大相徑庭的,如何追求高階的教育呢?假使一邦一國的人能趨這種摒棄功利而追求智慧的教育,那么這個邦國豈不都成“精英邦”了嗎?當然這里僅是一種假設,有沒有這種可能呢?目前肯定沒有可能,將來應該也不會有。這個除了教育體制和社會土壤外,家庭的熏陶起著更重要的作用,當然詩書傳家的家庭,也未必就能造就一個“詩書大家”。因為每個人的慧根不同,老百姓常說的一句話:“這孩子就不是一個讀書的料”,是不是多少有點宿命論的味道。
盡管如此,一個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一個好的教育體制,一個好的社會土壤對于一個人的教化依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可以擴大由低階教育向高階教育過度的區(qū)間的趨勢,這就意味著學習者整體接受教育的主動性在增加,教育者擺脫接受教育的功利性和物質(zhì)性相對抵消,教育教育不再局限于解決生存問題的短視思維,而是通過接受教育不斷地完善自己的知識、人格,或追求更高層次的東西。這個過程早已超越了物質(zhì)層面的膚淺,在不斷地學習和修練中,我們早已解決了生存的問題,正所謂,求其高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低。當我們有了更高的追求目標,建立了長遠的發(fā)展目標,做到了志存高遠,我們便不屑于當下的困惑和茍且偷安。愿我們每個人都能有更高的人生追求和奮斗目標。
隴塬 2025.6.17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