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網消息,當地時間6月9日至10日,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及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貿易代表格里爾在英國倫敦舉行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首次會議。原本外界期待此次會議能為中美關系帶來積極轉折,可從后續種種跡象來看,雙方似乎并未談攏。美國不僅拒絕了中方提出的關鍵要求,還反過來提出一個讓中方難以接受的條件,其態度之強硬、非同尋常,再度給中美關系蒙上了一層陰影。
在此次倫敦談判中,中方提出了一系列關乎自身核心利益的要求。中方要求美國取消對中國半導體、芯片設計軟件、大飛機航發等關鍵領域的限制和斷供措施。中國在這些領域的發展,本就是基于自身科技創新的努力,而美國卻無端進行干涉,嚴重阻礙了中國企業的正常發展。比如,美國對中國芯片企業的制裁,使得眾多企業在技術研發、產品生產和市場拓展等方面遭遇重重困境,一些企業甚至不得不削減產能、裁員自保。
特朗普(資料圖)
在關乎國家戰略安全和未來科技發展的關鍵產業上,中國絕不可能輕易妥協。中國深知,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全球產業鏈深度融合的今天,美國這種破壞產業鏈穩定的行為,不僅損害了中國的利益,也給全球相關產業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美國卻拒絕了中方的這些合理要求,這無疑是對中方誠意的漠視,也是對中美關系正常化的阻礙。
美國在拒絕中方要求的同時,卻向中方提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條件——要求中國立刻解禁稀土,恢復到4月初的出口水平。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更是親自上陣,明確表示要中國放寬對釤、鏑等7類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甚至劃出硬指標,聲稱否則美國汽車和軍工廠“撐不過30天”。美國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提出這一要求,是因為中國在稀土領域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中國手握全球92%的冶煉產能和99%的重稀土精煉能力,這是美國短期內無法企及的。一架F - 35戰機需消耗0.4噸稀土,一艘核潛艇更是高達4噸。中國對軍用級稀土(釤、鏑、鋱)實施嚴格審批時,美國軍工巨頭雷神、洛馬的核心部件生產線瞬間告急。中國新上線的“數字身份證系統”實時對接海關數據庫,徹底堵死了韓國“轉口貿易”走私稀土的漏洞。美智庫不得不承認,重建完整稀土產業鏈至少需8 - 10年,且面臨環保審批、技術瓶頸和千億美元級投入等諸多難題。
特朗普上一次參加G7(資料圖)
美國在稀土問題上的強硬態度,反映出其對中國關鍵資源的嚴重依賴,以及在面對自身產業困境時的急切與焦慮。美國一方面試圖通過技術封鎖等手段遏制中國的發展,另一方面卻又離不開中國的關鍵資源支持,這種矛盾的行為凸顯了美國在處理中美關系上的自私與短視。
美國在此次談判中的態度,絕非偶然。從歷史上看,美國在與其他國家的談判中,常常憑借自身的經濟、軍事優勢,采取強硬立場,試圖迫使對方屈服。在以往的貿易談判中,美國就曾多次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要求對方大幅降低關稅、開放市場,同時卻對自身市場進行保護,限制他國產品進入。
面對美國在談判中的強硬態度,中國有足夠的底氣和多種應對策略。在外交上,中國一直秉持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積極與其他國家溝通交流。中國會繼續向國際社會闡述美國不合理行為的本質,爭取更多國家的理解和支持。在與歐洲國家的交往中,中國可以強調美國的單邊主義行為對全球產業鏈穩定的破壞,以及對歐洲企業利益的潛在影響,促使歐洲國家在中美關系中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
貿易(資料圖)
中美關系的穩定發展,不僅對兩國至關重要,也關乎全球的和平與繁榮。此次倫敦談判中美國的態度,給中美關系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但中國有決心、有能力應對美國的不合理行為,通過堅定維護自身核心利益,積極拓展外交和經濟空間,推動中美關系朝著平等、互利、共贏的方向發展。美國若想改善與中國的關系,就必須摒棄霸權思維,以平等、尊重的態度與中國進行對話和合作,否則,其自身也將在這場博弈中付出沉重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