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位列中國百強房企的港龍中國地產,還是沒能挺過2025年。
一筆美元債利息無法按時支付,意味著港龍中國地產已經構成實質性債務違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暴雷”。
實際上,行業寒冬之下,正處于生死掙扎中的中小房企,不僅僅是港龍中國地產,還有更多的房企。
大家在期待與等待的是行業回暖的美好幻想,但現實則是殘酷的。
01
港龍中國地產官宣美元債違約
2025年6月13日,港龍中國地產發布公告,披露了關于2025年11月到期票據的最新情況。
公告顯示,港龍中國地產已發行本金總額為1.8億美元的票據,將于2025年11月17日到期,自2024年11月17日起(含該日)以年利率9.5%計息,并于2025年5月18日及2025年11月17日付息。
這筆美元債857.62萬美元利息已于2025年5月18日到期應付,港龍中國地產享有30天的寬限期支付該等利息。監于公司面臨的流動性壓力,且為保留項目交付所需的資金,預期將無力支付2025年11月票據的利息。若未于2025年6月17日前支付該等利息,將導致2025年11月票據項下發生違約事件。
這意味著,港龍中國地產已經構成了實質性境外債違約。
由于美元債是房企維持資金鏈最后的救命稻草,要想持續維持資本信用,就得將美元債的歸還次序靠前,一旦美元債出現違約,就意味著房企信用已經大崩塌,這家房企的融資渠道也就會被鎖死。
這也就是各大房企要掙扎到最后,確保美元債不違約的核心原因所在。
從2021年房企暴雷潮開始,已經過去了4年多時間,一大批房企出現了美元債違約而正式暴雷,港龍中國地產熬過了2024年,但依舊沒能熬過2025年。
根據港龍中國地產披露的信息,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金總額約人民幣1.92億元(截至2025年5月31日:約人民幣2.87億元)的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尚未按期償還,已觸發2025年11月票據的違約事件;及若干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人民幣9.32億元變為須依要求償還。
也就是說,港龍中國地產的境內債實際上此前已經違約。
02
曾經的中國百強房企
在中國眾多的上市房企中,港龍中國地產是成立比較晚的。
創立港龍中國地產之前,“呂氏家族”實際上已經深耕紡織行業十余年,完成了資本積累。
2000年中期,紡織行業競爭激烈,并且增長空間有限,呂氏兄弟便開始尋找其它行業機會。
2007年,呂永懷三兄弟在江蘇常州成立港龍地產,進軍地產業,并且在當年取得常州核心區兩宗土地。
除了港龍中國地產之外,全國性房企中還有一家從常州走出來的,那就是新城控股。
與港龍中國地產2007年才開始涉足地產不同的是,新城在1993年成立的時候就開始涉足地產開發,2001年已經在B股上市,2008年的時候已經排在中國房企百強第20名。
很明顯,港龍中國地產起步要晚很多,2012年才開始走出常州,2017年走出江蘇。
港龍中國地產進入發展快車道,實際上是2017年之后的事情,公司開始了規模擴張,全力沖刺上市。
因此,2018年公司開啟全國布局,并且2019年將總部搬到了上海。2019年向港交所遞表上市未能成功后,2020年二次遞表成功上市,正式登陸資本市場。
為了沖刺上市,港龍中國地產在2018年、2019年一路狂奔做大規模。2017年的銷售數據我們沒有找到,2018年以99.3億元位列中國房企銷售額第155名,2019年銷售額直接高達299.4億元、位居中國房企銷售額第87名!
也就是說,2019年港龍中國地產的銷售額較2018年翻了3倍!這一切,都是為了沖刺上市。
但這背后的代價,是負債的翻倍式增長。2017年末負債總額僅為49.45億元,2019年的時候負債已經達到212.4億元,兩年時間負債規模翻了4倍。2020年,其負債規模較2019年再次將近翻倍,負債總額超過400億元。
港龍中國地產上市、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正好發生在這一輪樓市調控、樓市下行周期的前夕。
公司在港交所上市1個月后,“三道紅線”政策即出臺。
因此,上市之后港龍中國地產尚未來得及借助資本的力量進一步做大做強,就開始遇到樓市調控和下行周期。
2021年,其銷售規模勉強保持在將近300億元,與2020年相差不大,但2022年直線下降至130億元,2023年、2024年進一步下降。
有意思的是,2000年至2022年,克而瑞發布的港龍中國地產銷售數據基本與公司年報中披露的一樣,但2023年、2024年數據相差就比較大了。
克而瑞的排行榜中2023年、2024年港龍中國地產的全口徑銷售額分別為84.1億元、33.2億元,但港隆中國地產年報中披露的銷售額數據分別是122億元、54億元。
銷售額急劇下降的同時,民企背景的港龍中國地產前兩年擴張之下所帶來的大規模在建項目、償債等,對其資金壓力可想而知。
2024年末的時候,公司手中的現金總額(包括受限制現金、已抵押定期存款及現金等價物)只有約8.39億元,而公司借款中約29.21億元需要在一年內償還。
為了保留項目交付所需的資金,由此也就有了此次美元債利息無法按時支付。
截止2024年末,港龍中國地產擁有55個在開發項目,總土儲401.84萬平方米。這其中,48個項目位于長三角,85%的土儲位于廣東、江蘇、安徽。
可以說,港龍中國地產對于長三角以及廣東的依賴度極大,這兩大區域市場的回暖情況直接影響到在售項目的銷售,以及土儲價值。
至于股價,港龍中國地產目前已經跌至0.1港元/股以下,市值僅剩下1.36億元,基本淪為仙股。
03
寒冬之下,房企生存現狀
港龍中國地產,折射出的是整個地產行業房企的生存現狀,在行業持續處于調整周期之下,各大房企的生存困境都難以避免。
一般來講,開發商的資金來源無非是自有資金、銷售回款、銀行貸款、債權融資、股權融資、房地產信托、海外融資等。
地產行業發展到目前這個階段,除了少量優質房企還保持融資渠道暢通之外,大部分房企的融資渠道實際上已經堵死,即使是融資渠道暢通的房企也在努力降負債。
不管是國央企,還是民企,大家更多的還是要依靠銷售回款。
但如今,當市場低迷銷售額持續下降之下,對于任何一家房企來講,保交付、按時償債、企業運營等方面的支出則是固定的,必然均面臨資金壓力。
此時,大家能做的一方面是通過加速銷售回款、處置部分資產、自持資產抵押融資、借新還舊等方式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另一方面是通過放緩拿地、降低管理成本等方式節衣縮食。
即使是還在繼續拿地的一些房企,在具體項目上也是通過引入資方股權合作方式,降低自身的資金壓力。
翻開西安市場上一些大牌房企的熱銷項目你就會發現,大牌房企在不少項目中的股權比例在50%以下,甚至有的低至30%左右,其余股份由合作方或者資方持有。
不管是地產企業,還是地產上下游關聯企業,現在拼的就是看誰能堅持到最后,扛到市場企穩回升之時。
所以,手中保留足夠的現金,是最重要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