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戰術海豚
哈梅內伊若沒了,伊朗絕不會這么淡定。
當地時間6月16日,一則“勁爆消息”在海外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隨后也迅速傳到了國內,這是一條“重大爆料”,稱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已在以色列對伊朗的襲擊中喪生。消息源自“伊朗的反對派”,后者還煞有介事地宣稱“哈梅內伊的死訊將在48小時內公布”。
(哈梅內伊遇刺身亡?)
這則消息雖然看著唬人,但大概率是假的,這里面存在太多的疑點了。
第一,哈梅內伊作為伊朗最高領袖,他的住所安保等級是最高的,而且在襲擊發生后,他也將被以最快速度轉移到安全掩體中,避免出現任何意外。可以說,哈梅內伊出一點問題,都有可能動搖伊朗的“國本”,在這樣的背景下,伊朗各階層都需要保障哈梅內伊的安全。
第二,這條網傳的消息沒頭沒尾,既沒有權威媒體的報道,也沒有現場畫面的證實,全靠一些“小道消息”來傳播這種“模糊信息”,這種沒有任何旁證的消息,大概率不是真的。反而有些大媒體都在報道“哈梅內伊與家人躲進德黑蘭北部地堡”的消息,證明哈梅內伊還活著。
(韓國媒體報道稱,哈梅內伊在遠離空襲目標的地堡內)
第三,此前以色列確實提過要“斬首”哈梅內伊,但被特朗普否決(后來,以色列國家安全顧問察希·哈內格比和以總理內塔尼亞胡發言人多斯特里均否認了以色列刺殺哈梅內伊的計劃),對以色列來說,他們或許有“斬首”哈梅內伊的能力,但他們絕對不敢這么做。如果哈梅內伊被以色列“暗算”,那么伊朗必然會對以色列發動全面報復,甚至以色列傳言中“伊朗核武器”也有可能出動。畢竟,如果作為伊朗實權一號人物和最高精神領袖的哈梅內伊沒了,伊朗如果不復仇,那么政權的合法性,就會遭到嚴重動搖。
(如果伊朗政府在哈梅內伊被“斬首”后依舊無動于衷,那么政權統治都會受到影響)
第四,伊朗確實是有在重大事件上“捂蓋子”的習慣,比如在以色列對伊朗發動首輪打擊后,外媒最初就報道稱,伊朗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巴蓋里喪生,而伊朗媒體一開始還“辟謠”稱巴蓋里在“在戰情室指揮反擊”,但隨后還是承認巴蓋里已經喪生的消息。但哈梅內伊不同,他對伊朗來說,意義頂得上幾百個巴蓋里,如果他確實在襲擊中喪生,那么伊朗大概率會以此作為和以色列全面開戰的理由,迅速向全世界公開消息。
(巴蓋里陣亡的消息出現一些“反復”可以理解)
第五,從此次以色列空襲的目標來看,以軍的打擊頗有章法,不但定位精準,而且對目標毀傷效果的確認也非常仔細,如果以色列真的下黑手“斬首”了哈梅內伊,即使不公開以打擊伊朗士氣,也必然會通報美國等盟友,以便后續應對。而目前美國和以色列都沒有類似的“應對舉措”,伊朗和以色列雙方的交火態勢也比較正常,根本不像是哈梅內伊被“斬首”后該有的表現。
(以色列對伊朗的空襲顯得很有章法,不會盲目打擊目標)
結合這些跡象,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哈梅內伊還活得好好的。畢竟他從霍梅尼手中接過伊朗之后,已經在精神領袖的位置上待了快40年了,期間經過了多少“大風大浪”,如果被一次以色列的空襲就“輕松帶走”,那么以色列早就這么干了。畢竟就在特朗普反對以色列暗殺哈梅內伊后,內塔尼亞胡還表示,“鏟除哈梅內伊將終結沖突”,也就是說以色列還在考慮,是否暗殺哈梅內伊,這也從側面證明,哈梅內伊還活著。
(內塔尼亞胡回應特朗普也說明以色列至少目前還沒動手)
如果哈梅內伊真的喪生了,伊朗會迎來兩種結局,一種就是伊朗的現有政權因為最高領袖的缺失而瓦解,新的最高領袖資歷不夠,不足以鎮住所有人,最終導致伊朗徹底分裂。另一種可能就是伊朗因為這一“仇恨”,社會更加團結,以哀兵之勢對以色列發動決戰。考慮到哈梅內伊的生死關乎重大,以色列就算再鋌而走險,也基本不可能冒著巨大風險將其除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