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院黨組關于深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的決策部署,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開封市龍亭區人民法院多元解紛團隊于6月16日召開強調解工作推進會。團隊圍繞 “七項舉措” 精準發力,全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一、強化黨建引領,筑牢政治根基,推動調解與綜治中心協同共進
堅持黨對調解工作的全面領導,將黨建工作與業務深度融合,筑牢調解工作的政治靈魂。深入學習黨在新形勢下關于調解工作的新規定,緊密結合龍亭轄區矛盾糾紛化解實際,通過領學文件、召開例會、組織培訓、談心交流等多種形式,推動黨建與業務同頻共振、學習與實踐深度融合。積極向綜治中心提出建議,包括開展類型化案件治理、嚴格值班人員身份審查、拓展綜治參與人員范圍等具體舉措,助力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二、完善制度機制,提升工作效能,推動調解構想落地生根
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預警、分析研判、分流處置等全鏈條工作機制,制定調解工作標準化流程,明確各環節責任分工,確保矛盾糾紛 “早發現、早化解、早處置”。聚焦知識產權案件(商標、著作權),聯合公檢法及行政執法單位協同聯動,將威懾機制前置,打破傳統“單一勸和”的調解模式,實現 “調解一案、教育一片” 的社會效果。針對物業糾紛,優化閉環化解工作模式,通過本次會議統籌調配工作力量,成立兩個專項小組即刻開展工作。將物業案件治理作為創新突破口,深入轄區各小區,工作小組依托微信群靈活調度任務,每周至少開展兩次現場工作,并定期通報工作進展,確保治理成效。
三、整合資源力量,構建解紛 “網絡”,深化聯動廣度與實效
聯合法院、行政機關、社區等多方社會力量,打造“一站式”多元解紛平臺,整合資源、凝聚合力。選派優秀調解員深入重點調解委員會開展指導培訓,推動調解員從一線實踐者向全局指導者轉型,著力培養 “能講、能干、能指揮、有思路” 的復合型調解人才,以 “撒豆成兵” 之勢擴大矛盾化解一線力量。創新工作與培訓模式,打破傳統坐班制,推行流動工作法,將工作方式與培訓體系深度融合,推動學習與工作習慣全面革新。
四、創新調解模式,拓寬服務渠道,實現線上線下融合賦能
推行“線下轉線上”服務模式,既滿足群眾“足不出戶化解糾紛”的便捷需求,又兼顧老年群體及特殊群眾,通過線下約見方式,精準破解通知書、確認書、延期函等線上操作難題及溝通成本高的痛點。同時,常態化開展線下送達工作,將上門調解與工作留痕有機結合,為審判執行筑牢基礎,全方位提升審執質效,切實打通司法服務 “最后一公里”。
五、加強隊伍建設,提升專業能力,細化培訓體系與路徑
定期組織調解員開展業務培訓,邀請專家學者、資深法官授課,分享調解經驗與實戰技巧。充分運用案例庫、網絡培訓平臺等多元化資源,強化培訓實效。實施調解員輪崗交流計劃,安排其深入各基層調解組織開展經驗分享與業務指導,推動理論與實踐深度結合,并制定詳細輪訓方案,明確輪訓范圍、內容及實施路徑,確保培訓工作精準落地。
六、注重聯動協作,打造高效團隊,優化人員對接提升調解效率
推行“法官 + 調解員”結對工作模式,通過固定化、常態化的人員對接,快速促成調解意向,有效降低立案訴訟率,緩解轄區案多人少的工作壓力。目前,多元解紛團隊已廣泛征求意見并完成結對安排,確保工作高效有序推進。
七、強化工作能力,拓展工作維度,全面賦能審執質效提升
建立調解工作督導檢查機制,定期對調解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評估檢查,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鼓勵調解員參與信訪工作,以法律視角傾聽群眾訴求,將信訪工作與多元解紛深度融合,多維度把握基層群眾法律需求。將訴中調解、執行和解、法治宣傳納入日常工作體系,建立調解臺賬,規范統計管理,以系統化、規范化舉措推動審執質效全面提升。
下一步,多元解紛團隊將嚴格落實院黨組工作部署,持續完善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務水平,以扎實成效夯實為民服務根基,為基層治理現代化貢獻司法力量。(于瑞鵬)
供稿:開封市龍亭區人民法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