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碳纖維,指的是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強度高模量纖維,耐高溫居所有化纖之首。目前,碳纖維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風電、汽車、氫能等領域需求激增,軍工訂單超10億元。
一、產業鏈
碳纖維產業鏈上游為原材料供應,生產流程經歷了從原油到石腦油到丙烯到丙烯腈到聚丙烯腈(PAN)的化學轉化過程;中游為產品的生產制造過程,包括原絲加工、碳纖維生產、碳纖維制品以及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生產加工;下游為應用市場,包括航空航天、風電設備、汽車制造、建筑交通、體育用品、軌道交通等多個領域。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碳纖維產業鏈始于丙烯腈超高純度合成的化工基礎,通過原紡-預氧化-碳化精密控制實現纖維高性能化(如T800級強度4.9GPa),延伸至樹脂基復材成型(熱固/熱塑性工藝)支撐下游高端應用——航空航天依賴高模量纖維減重,風電葉片以碳梁突破長度極限,汽車輕量化需求驅動低成本大絲束(48K)發展;未來核心在突破PAN原絲均質化(CV值≤2%)、高效預氧化技術(時間縮短50%)及回收再利用體系(熱解回收率>90%),同步應對丙烯腈原料價格波動、高溫碳化設備國產化(2000℃爐溫精度±5℃)等挑戰。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上游分析
1.原油
(1)產量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中國原油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油氣總產量首次超4億噸油當量,為全國油氣增產保供穩價發揮了“壓艙石”作用。其中,原油產量達21282.3萬噸,接近歷史峰值。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原油產量將達21770萬噸。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
(2)重點企業分析
當前原油產業呈現“勘探智能化”與“煉化精細化”雙軌并進格局,頭部企業依托深海技術突破(如第七代鉆井平臺)和低成本開采優勢(如中亞頁巖油)強化上游控制力,同時加速向下游高端材料(聚烯烴、電解液)延伸以對沖周期波動。國內央企憑借全產業鏈布局主導市場,而民企則通過區域煉化集群(如山東地煉)及海外資產并購(如中曼石油)構建差異化競爭力,未來競爭焦點將集中于低碳技術應用(CCUS、綠氫煉化)與地緣風險下的供應鏈韌性提升。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石腦油
(1)產量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石腦油行業市場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24年,全國石腦油累計產量為8073.6萬噸,與2023年相比增長了236.1萬噸,產量累計同比增長3.6%。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產量將達8560萬噸。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重點企業分析
當前石腦油產業呈現“原料多元化”與“下游高端化”雙向深化趨勢,頭部企業通過煉化一體化項目(如浙江石化4000萬噸基地)實現石腦油自給自足,并依托催化重整技術創新(芳烴收率提升)與輕烴替代路線(衛星化學乙烷裂解)優化成本結構。競爭焦點從單純產能規模轉向高附加值產品定向轉化能力(如EVA光伏料、醫藥中間體),同時企業加速構建氫能—化工耦合體系(重整副產氫利用),以應對新能源轉型與碳中和壓力。未來技術壁壘將集中于原料柔性調控與特種化學品工藝突破。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丙烯
(1)產能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丙烯行業市場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丙烯產能為6973萬噸,當年新增713萬噸,同比下降1.38%,年度產能增速降至9.11%,產能擴張步伐逐漸放緩。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丙烯產能將超過7500萬噸。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重點企業分析
丙烯產業正加速向原料多樣化與產品高端化演進,頭部企業依托煉化一體化項目(如浙江石化)強化產能規模,并通過輕烴裂解替代(如衛星化學)和催化技術創新優化成本結構。行業焦點從單一量產轉向下游高附加值衍生物開發(如聚丙烯復合材料),同時注重碳效率提升與產業鏈協同,以應對需求增長和環境規制挑戰。未來格局將取決于柔性工藝升級與綠色轉型整合能力。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中游分析
1.產能
碳纖維是21世紀的“新材料之王”,近年來我國碳纖維行業產能快速擴張。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碳纖維行業市場調查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底,國內碳纖維年產能達135500噸,新增產能15300噸,產能增速為12.73%。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碳纖維產能將達到150800噸。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產能分布
2024年,華東、東北及西北三個低位保持作為我國碳纖維的主要供應地區,合計占比92.77%。其中,華東占比最多,達37.53%。東北、西北、華北、華中占比分別為30.89%、24.35%、6.64%、0.37%。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產量
近年來,中國碳纖維產量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碳纖維行業市場調查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碳纖維產量59044噸,同比增長8.16%。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碳纖維產量將達到63499噸。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產量分布
2024年,東北地區碳纖維產能利用率相對較高,其產量位列前茅,占比達36.67%。華東和西北占比分別為29.93%和26.95%,排名第二第三。華北、華中占比較少,分別為5.44%和0.68%。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核心競爭力排名
當前中國碳纖維行業呈現技術路線分化與全產業鏈整合并重的特征,頭部企業通過高性能纖維研發(如T1100級、碳陶材料)、規模化成本控制(大絲束產能、煉化協同)、綠色循環技術(再生纖維、低碳生產)及全球化市場滲透(空客認證、東南亞項目)構建競爭壁壘。政策驅動下,航空航天國產化替代與新能源應用拓展(氫能、風電)成為增長引擎,未來競爭將聚焦于智能化制造(3D打印、自修復技術)及國際標準話語權爭奪,同時需應對原材料波動與國際貿易壁壘的挑戰。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6.重點企業分析
目前,中國碳纖維相關A股上市企業中,江蘇省數量最多,共10家。浙江省排名第二,共8家。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下游分析
1.通用航空器
碳纖維在通用航空器上有廣泛應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因其輕質高強、耐腐蝕等特性,在通用航空器上得到了廣泛應用。《2024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4年底,通用航空在冊航空器總數達到3232架,其中,教學訓練用飛機1252架。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通用航空在冊航空器總數將達3410架。
數據來源:《2024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風力發電
我國在風電技術研發和生產方面不斷增加投入、提升技術水平和產能,已成為全球領先的風電制造國家。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風電設備行業調研及發展趨勢前瞻報告》顯示,2024年,全國(除港、澳、臺地區外)新增裝機14388臺,容量8699萬千瓦,同比增長9.6%。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風力發電新增裝機容量將超過9000萬千瓦。
數據來源:CWEA、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汽車制造
碳纖維復合材料車架不僅重量輕,而且具有良好的抗扭剛度和抗彎強度,能夠為車輛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穩定性。2025年5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4.9萬輛和268.6萬輛,環比分別增長1.1%和3.7%,同比分別增長11.6%和11.2%。2025年1-5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82.6萬輛和1274.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7%和10.9%。
數據來源:中汽協、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碳纖維行業市場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行業研究報告、行業白皮書、行業地位證明、可行性研究報告、產業規劃、產業鏈招商圖譜、產業招商指引、產業鏈招商考察&推介會、“十五五”規劃等咨詢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