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警告伊朗不要再對以色列發射導彈,威脅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最后下場,恐怕跟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一樣。內塔尼亞胡呼應說,狙殺哈梅內伊有助于“終結沖突”。
美國率領多國部隊2003年攻入伊拉克,薩達姆在幾個月后在他的家鄉提克里特省的一個地洞里被生擒,經過極盡羞辱的審判,最后被判處絞刑。除了鮑威爾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展示一小罐洗衣粉,美國從未在伊拉克找到小布什所說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歷史不會重復,看似又要押韻。
知情美國官員透露,以色列原本打算暗殺哈梅內伊,被特朗普攔住。而特朗普本人提前一天離開加拿大的七國集團峰會,說會華盛頓有“更大的事”要處理。17號當天,特朗普要坐鎮白宮戰情室,這是以色列和伊朗大打出手以來,特朗普第一次進入戰情室。
美國總統不會無緣無故進入這個敏感地點。上一次特朗普進入戰情室是2019年10月,特朗普在戰情室觀看擊殺“伊斯蘭國”領袖巴格達迪行動的過程。
2011年5月,奧巴馬和副總統拜登,國務卿希拉里等人在戰情室觀看突擊隊擊殺本·拉登的行動直播。
與此同時,美國即將在中東形成雙航母編隊,一場極不尋常的突發行動箭在弦上。
特朗普不是不讓內塔尼亞胡斬首伊朗領袖,難道他想摘桃?輿論鋪墊也已到位,他說伊朗已經接近擁核,這跟指著洗衣粉說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一模一樣。又威脅說,“我們很清楚所謂最高領袖的藏身之處。他很容易成為目標,但他在那里很安全。我們不會干掉他,至少現在不會,不希望導彈射向平民或美國士兵,耐心已耗盡!”還發出“無條件投降”的最后通牒。
種種跡象顯示,哈梅內伊危在旦夕。
特朗普如決定動手,必定是終極一擊,針對福爾多這樣的地下核設施或哈梅內伊這樣的標志性人物,針對的是可以讓他迅速宣布勝利或交易得逞的目標。
從伊朗重要人物被逐個狙殺或團滅的案例看,以色列情報還真不是吹的,哈梅內伊也更像是一張明牌。就看特朗普想怎么玩這張牌。像軍隊高層那樣定點清除領袖,就凸顯不出行動的意義。如果利用伊朗民間反對神權統治的人,對他進行類似薩達姆或卡扎菲那樣的抓捕,這個懸念會給特朗普帶來巨大關注?;蛘?strong>利用伊朗人借刀殺人除掉哈梅內伊,則有利于講述伊朗舊式統治早已不得人心的敘事,特朗普將以“解放者”自居。
究竟是薩達姆模式還是卡扎菲模式?
薩達姆在走上絞刑架前吃盡苦頭,受盡羞辱,但我敬老薩是條漢子。當年我在巴格達旁聽薩達姆審判時,他慷慨陳詞,叫傀儡審判官都沖他去,別為難其他人。最后把他送上絞刑架也是認為,繼續審判老薩只會加大對美軍推翻薩達姆的民間仇恨,弊大于利,得不償失。
從這個角度看,讓哈梅內伊走薩達姆式的不歸路,并非明智選擇。伊朗領袖年屆86歲,也是經過大風大浪的人,相信也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就算送他上審判臺,大概率也會出現痛斥美以,號召伊朗民眾反抗到底的悲壯一幕。
相比而言,卡扎菲之死比薩達姆更不堪,是被利比亞反叛武裝從一個地道里揪出來,最后導致身體上也遭受男性無法啟齒的凌辱。北約想制造的效果就是體現利比亞本國人對卡扎菲的痛恨,來凸顯用武力推翻他國政權的所謂“正義性”。但以類似方式伺候哈梅內伊,這在極端保守的伊朗社會內會形成軒然大波,極其龐大的教士階層也難免會遭到集體清算,社會將被撕裂到無以復加,伊朗就徹底無寧日了。
伊拉克、利比亞和伊朗情況并不完全一樣,或許美以會為哈梅內伊量身定制一條結合薩達姆與卡扎菲,又有所創新的歸途。
哈梅內伊想學敘利亞的巴沙爾·阿薩德跑路,也已經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