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
房子要好幾百萬,是婚前買的,已還完房貸,我婚前還有一些存款。但他連我裸辭都接受不了,更別提以后養我了。他還美其名曰不想我以后和社會脫節。
這是不是說明他和我結婚,只是看中我家庭經濟條件比他好,他并不愛我?
瑜峰團隊婚姻家庭咨詢師分析與建議:
一、丈夫反對裸辭 ≠ 不愛,但暴露了你們對婚姻的“核心需求”存在分歧
1.“裸辭風險”是現實考量,無關愛否
即使你家境優渥,丈夫的反對也可能源于理性擔憂:
職業斷檔的代價:脫離職場越久,重返時的薪資落差、機會減少是客觀事實;
“養你”背后的壓力:他可能恐懼獨自承擔經濟責任(哪怕你有存款),或擔心你失去收入后產生心理依賴。
他的顧慮是婚姻中常見的“生存焦慮”,未必是算計你的錢。
2.“怕你與社會脫節”可能是真心話
長期居家可能帶來的認知局限、社交萎縮、自我價值感降低,確實是許多全職主婦的痛點。如果他見過你職場上的光芒,這句話反而可能是珍惜你個人價值的體現。
二、警惕“經濟優勢”被綁架成“原罪”
你懷疑他因錢和你結婚,這種痛苦可以理解,但需要更扎實的證據:
觀察他是否“雙標”:
如果他享受你家的房產(共同居住),卻拒絕支持你合理的生活選擇(如短暫休息),這是權利與義務不對等;
若他對自己消費寬松,卻對你辭職斤斤計較,需警惕。
回看婚姻中的付出模式:
家務、育兒、情緒價值是否主要由你承擔?他是否把你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
真正的愛會體現在“共擔風雨”,而非單方面索取。
三、更關鍵的問題:你想裸辭/做主婦,是逃避還是深思熟慮?
1. “工作不順利”是短期困境,還是長期消耗?
如果是行業低谷、領導排擠等可改變因素,辭職可能是最優解;
如果是能力瓶頸或職業厭倦,需評估:轉型學習、換崗是否比徹底退出更有效?
2. “家庭主婦”真是你想要的生活嗎?
雙胞胎的育兒壓力遠超普通家庭,全職媽媽是7×24小時無休的“高壓職業”;
自問:你是渴望休息后重返職場,還是徹底厭倦競爭?選擇自由的前提,是看清代價。
四、行動建議:
第一步:深度溝通,鎖定核心矛盾
第二步:用財務方案打消他的“供養恐懼”
第三步:保衛財產權,劃清底線
第四步:做最壞打算
瑜峰老師有話說:
丈夫的反對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婚姻中未曾言明的權力博弈——但這未必是愛的反面,更可能是人性的弱點在壓力下的顯形。你擁有的房產與存款,不是婚姻的原罪,而是你應對風暴的救生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