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男,漢族,字:鶴仙,號:鶴軒居士。安徽肥東人,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肥東縣第四屆政協委員,安徽省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安徽省詩書畫研究會常務理事,安徽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安徽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與發展促進會會員,安徽當代書畫院特聘畫家,合肥市書法家協會會員,肥東縣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非遺藝術"鶴仙麥稈畫"傳承人,合肥、肥東老年大學非遺藝術麥稈畫教師,合肥理工學校客座教授,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名家講堂》欄目簽約藝術家,水墨丹青書畫院常務理事,肥東三中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學校教師,肥東縣店埠鎮東庵社區非遺傳承麥稈畫教師,合肥東辰職業學校麥稈畫教師。
2020年12月11日在"第二屆中國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曁2020年度非遺傳承創新模范人物頒獎典禮上"榮獲"非遺傳承創新模范人物"。
2022年10月發華榜(北京)市場調查有限公司,華榜品牌臻選組委會"被評為"鶴仙麥秸畫金牌手藝人"。
2022年11月由中國教育電視臺潑墨中華情組委會頒發"2023年作品最具收藏價值榮譽稱號"。
2023年4月被肥東縣勞動競賽委員會,肥東縣總工會授予"肥東工匠"榮譽稱號。
2023年11月由安徽省鄉村振興局,安徽省教育廳,安 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安徽省農業農村廳,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安徽省婦女聯合會認定2023 年度省級鄉村工匠名師。
2024年6月由中央電視臺李軍非遺藝術工作室被授予"CC丅Ⅴ《華廈之聲》非遺藝術麥稈畫李軍 非遺藝術麥稈畫工作室"。
《紅樓夢-金陵十二釵麥稈畫(組畫)》:
一、《寶琴折梅》:人兒沒事手作癢,折技梅花來欣賞,梅花沒有桃花嬌,都比桃花運氣高。人們常說某某某走桃花運,從沒聽說某某某走梅花運。但是《紅樓夢》中"寶琴折梅"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覺。
"寶琴折梅"直接暗示?她?與梅翰林之子的婚約?,根據后文交代不亦樂乎。有詩為證:"不在梅邊在柳邊,個中誰拾畫嬋娟。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又一年。薛寶琴貌似是嫁給了柳湘蓮。那么,薛寶琴到底是嫁給了誰呢?最后沒有詳細考證。
薛寶琴擁有豐神靈秀之姿、驚人清麗之容、聰穎敏捷之才,堪稱《紅樓夢》中唯一一位完美到虛幻的女性人物,是實至名歸的“兼美”。她一方面是賈府的冷眼旁觀者,有見證諸釵零落、賈府衰敗之意;另一方面也是打開大觀園中女兒眼界的啟蒙者,具有大觀園群芳的特殊韻味,暗示整個紅樓世界的深刻意蘊。
“折梅”場景中丫鬟懷抱紅梅、賈母稱贊“雪下折梅比畫兒上還好”,曹雪芹解讀為對這段婚姻的暗示。梅花象征梅家,折梅即預示婚約達成。但是,人嘴兩張皮,翻過來搭過去,我聽古人說:居家過日子,家里客堂別掛"梅花圖"。"梅"字音通"霉",猶其不能掛花頭向下的梅花,那叫"倒霉"。呀呸,心理作用切莫當真,也別封建迷信,信者則有,不信者則無。
《寶琴折梅》有何深意,在此給大家呱唧幾句。“寶琴折梅”?梅花象征婚姻特質?。在姓名學中,“寶琴”二字(“寶”為珍貴,“琴”為和諧)強化了藝術氣質和家庭和諧,但“折梅”的“折”字暗含斷裂風險,提醒婚姻中需避免強求完美,順應天命。“折梅”預示美好易逝,婚姻不是靜態的“花”,而是動態的“根”。花根斷了將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哈哈,還是重復上面那句。"呀呸,心理作用切莫當真,也別封建迷信,信者則有,不信者則無"。
二、《睛雯補裘》:《睛雯補裘》?晴雯病補雀金裘是《紅樓夢》中極具感染力的經典情節,集中展現了晴雯對寶玉的赤誠之心、剛烈性格與悲劇命運交織的復雜形象。?這一事件既體現了她作為丫鬟的忠誠與責任感,也暗喻了其‘心比天高,身為下賤’的宿命,更預示了大觀園盛景將傾的悲劇底色。??
賈寶玉穿著賈母贈送的雀金裘去給舅舅王子騰拜壽時,不慎燒破后襟,因衣物珍貴且第二天必須穿著出席宴會,寶玉焦急萬分。麝月請來多位織補匠人,均因工藝復雜無人敢接手。?晴雯當時因受寒病重,高燒不退,但她主動提出修補。她憑借高超的針線技藝,用“界線法”修補雀金裘,最終在四更天完成,但因體力透支倒下。??修補后的雀金裘幾乎看不出痕跡,展現了她的心靈手巧和毅力。??這一事件塑造了晴雯勇敢、忠誠、富有犧牲精神的形象,同時也暗示了她與寶玉之間深厚的情感紐帶。唉,為悅己者累并快樂著。??
該故事通過細節描寫和情節轉折,展現了晴雯作為丫鬟的責任感以及對寶玉的深情,成為《紅樓夢》中經典的女性形象塑造之一。重情重義,大無畏的無產階級思想感情。
三、《可卿春困》:"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這是世人皆知的常識。只不過這事發生秦可卿身上,使人感到另有一番味道。據《紅樓夢》說:“春困”既表現貴族女性的閑適生活,又暗示情欲糾葛與命運無常。春困葳蕤擁繡衾,恍隨仙子別紅塵。問誰幻入華胥境,千古風流造孽人。
"可卿春困”是《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之一秦可卿的春困葳蕤擁繡衾。借幻境說人世間風月情事。具體啥事俺也說不清楚,借用百度搜搜:"那是在一個陽光特別好的春日午后,我正在園子里閑逛呢。就看到可卿慢悠悠地從她房里走出來,那模樣,呵,眼皮都快抬不起來啦,上下眼皮打架,整個人都懶懶的。她身邊的丫鬟寶珠和瑞珠還一個勁兒地打趣她呢。寶珠笑著說:“小姐呀,您這是被春困給困住啦,瞧這迷糊的樣子。”瑞珠也跟著笑:“就是呀,小姐,要不咱回房再睡會兒?”可卿呢,有氣無力地擺擺手,嘴里嘟囔著:“哎呀,困死我啦,這春天怎么這么讓人犯困喲。”然后她就搖搖晃晃地走到那棵桃花樹下,一屁股坐在了石凳上,頭一歪,差點就睡著了。我在旁邊看著,忍不住偷笑。這時候,寶玉那家伙跑過來了,看到可卿這樣子,也跟著樂。
寶玉說:“可卿姐姐,你這是咋啦,困成這樣?”可卿哼唧了一聲,都懶得搭理他。寶玉還不死心,又說:“要不我給你講個笑話,解解困?”可卿眼睛都沒睜,說:“你講吧。”寶玉就開始講起來,結果講得亂七八糟的,一點都不好笑,我們都翻白眼啦。
可卿就在那迷迷糊糊地坐了好一會兒,最后還是寶珠和瑞珠把她扶回房去睡了。哎呀,這可卿春困的樣子,可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呀,我到現在都還記得清清楚楚呢。這就是我看到的可卿春困的故事啦”。親們看懂“可卿春困"意思嗎?
四、《探春結社》。探春結社?是《紅樓夢》第三十七回中的重要情節,指賈探春下雨天沒事可忙,發起成立大觀園詩社的活動,旨在聚集賈府眾姊妹與寶玉定期開展詩詞創作與文化交流。??
探春見寶玉等人日常閑散,仿效東晉謝安“東山雅會”之典,通過書信提議結社,展現其文學抱負與組織能力。??你瞧瞧探春同志思想境界之高,在傳統的封?社會女子在家描龍畫鳳,有知識的女性玩玩琴棋書畫已是至高無上。像探春之這樣熱衷于文學交流,墨寶往來,真是前無古人,后才有來者。
?她們幾個女娃以詠海棠、菊花、螃蟹等為題,每月聚會數次,賈府財政拔款,有時也來個AA制,進行詩詞創作與品評。??大家借此機會“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盡情展示,偶爾也編編電視劇,走上金光大道來個才藝展示,博得大觀園園民的一片喝彩聲。
探春通過結社,搞小團體,在其中如魚得水,借此展現領導才能,鋪墊后續理家情節,日后皇宮招聘,找找小李子打通關節,也好混個昭儀、婕妤、美人、才人、貴人等職位,弄不好混個皇妃未嘗不可。同時,詩社活動凸顯出大觀園眾女子才華,打破“女子無才”的傳統觀念。???詩社興盛象征賈府鼎盛,生活快快樂樂,事業紅紅火火,我的地盤我作主,半夜起來做皇帝,快活一時是一時,咋樣?
五、《李紈養性》:說到老李家李紈在《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之一,榮國府長孫賈珠之妻,育有一子賈蘭,父親李守中曾任國子監祭酒。國子監祭酒是中國古代掌管教育的官職,國子監的最高領導,官職為從三品(應該是正部級)。李紈青春守寡,心如“槁木死灰”,是封建淑女,是標準的節婦,是婦德婦功的化身。她進入大觀園后,恢復了青春朝氣,不但帶領詩社興旺發達,而且把大觀園治理成青春女兒的凈土和樂園。這應該與她的教育環境有極大關聯,良好的素養從小熏陶熏出來的。
賈珠去世后,她苦守一生,恪守封建婦德。她出身名宦之家,自幼受《女四書》《烈女傳》教育,以"無才便是德"為準則,日常以紡績針指為主?。她守節自律:青年喪夫后"如槁木死灰",僅專注侍親養子、教導小姑,被賈府上下稱為"大菩薩"?。她超然淡泊,清雅端莊、處事明達,卻又超然物外對世俗名利無感,追求內心安寧,如"深巷古井"般沉靜?。
這幅麥稈畫主人翁雖影單形孤,但與仙鶴,完美結合在一起,便是超然若仙。仙鶴優雅,常在湖泊或河流畔悠然翱翔,其身影輕盈而美麗,為四周帶來寧靜與祥和。仙鶴并非僅僅以其動人的姿態吸引目光,更承載著豐富的象征意義,寓意著長壽與福氣的降臨。人們常說,要像仙鶴那樣氣定神閑、心態平和,遠離塵世的紛擾,方能獲得長壽與福氣的眷顧。李紈與仙鶴合二為一均賦予了深厚的寓意,它不僅象征著家庭的和諧美滿,促進家庭成員間的融洽相處,更被視為事業成功的象征,代表著職場上的平衡與繁榮。視為豐收與財富的象征。
六、《妙玉奉茶》:一年一端午,一歲一安康,一粽一顆心,顆顆表關心,好運永相伴,吉祥飄客堂,晨曦早登場,端午送安康!端午節轉眼即到,端午節不問好,一杯清茶表心意。
《妙玉奉茶》是《紅樓夢》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紅院劫遇母蝗蟲”中的經典情節,展現了妙玉的孤傲性格、高超茶藝,以及賈府人際關系的微妙之處。
賈母帶領劉姥姥等人游覽大觀園時,來到妙玉修行的櫳翠庵。妙玉雖為帶發修行的尼姑,但出身仕宦之家,性情清高,對茶道極為講究。妙玉為賈母奉上“老君眉”茶。老君眉茶顧名思義,茶葉形似太上老君的白眉,由此可知"老君眉"茶應屬白茶。安吉的白茶用“舊年蠲的雨水”沖泡,香滿茶室,乃是賈母所愛。賈母說“我不喝六安茶”。于是妙玉用自己日常用的“綠玉斗”盛一小杯"老君眉”奉上"。
賈母摳門,將剩下的半杯茶遞給劉姥姥,劉姥姥嘴饞,則不管三七二十一,仰脖一飲而盡,眾人笑其“茶淡”,她卻說“再熬濃些更好”。劉姥姥真是大觀園中的活寶。
妙玉嫌棄劉姥姥用過的成窯茶杯“腌臜”,命人丟棄,后被寶玉討要轉贈劉姥姥。哈哈,寶玉直接打臉,弄的妙玉面紅耳赤,無地自容,臉無玉色全是綠色,一頭"茶水"。
妙玉雖然遁入空門,卻未斷塵緣,茶道即人道,這種尷尬場面只有火燒烏龜肚忍痛。通過茶事刻畫人物性格。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哈哈,別看這一幅小小的麥稈畫,其中蘊含的道道真不少。猶如王志霞《浣溪沙·妙玉奉茶》?:?“莫道杯中諳世味,應知檻外是天涯”?。而范成大詩句“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哈哈,端午節日安康,一杯清茶不成敬意。
七、《寶釵捕蝶》:最近與《紅樓夢》十二金釵干上了。昨天完成《寶釵捕蝶》。“寶釵捕蝶”在《紅樓夢》中不僅是一幅生動的春日畫卷,更是深入薛寶釵內心世界的一次微妙展現。通過這一細節,我們可以窺見寶釵復雜而細膩的內心世界。
1,純真與好奇:在繁忙的家族事務與復雜的情感糾葛中,寶釵難得有機會放下一切,投身于自然之中,享受捕蝶的樂趣。這一行為本身,反映出她內心深處對簡單快樂的向往,以及對美好事物的純真好奇。在蝴蝶翩翩起舞的吸引下,寶釵展現出了少女特有的活潑與靈動,這是她日常端莊穩重形象背后難得一見的一面。
2. 對美的追求與珍惜:蝴蝶以其斑斕的色彩和輕盈的姿態,成為了大自然中的美麗象征。寶釵捕蝶,不僅是對美的捕捉,更是對生活中美好瞬間的珍惜。這反映了寶釵內心深處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即便是在家族的興衰與個人命運的波折中,她也不忘尋找并珍惜那些能夠溫暖心靈的美好瞬間。
3. 內心的孤獨與渴望:在捕蝶的過程中,寶釵或許也在無意中流露出一種孤獨感。雖然她身邊不乏親人朋友,但在內心深處,她可能仍感到一種難以言說的孤獨與寂寞。捕蝶,或許是她試圖通過與自然界的互動,來填補這種內心的空缺,尋找一種心靈的慰藉。
4. 命運的隱喻:蝴蝶的短暫與易逝,往往被賦予了對生命無常的隱喻。寶釵捕蝶,或許也暗示了她對生命脆弱性的深刻認識,以及對自身命運的無奈與接受。盡管她聰明、機智,善于在復雜的家族環境中周旋,但面對命運的安排,她同樣感到無力改變,只能盡力去適應與接受。
“寶釵捕蝶”不僅展現了寶釵外在的溫婉與端莊,更深刻揭示了其內心的純真、好奇、孤獨與對命運的深刻感悟。哈哈,胡扯一段有味道,創作不易味更濃,撒點"味精"來幫忙,水墨韻味久遠長。這幅《寶釵捕蝶》麥稈畫借用水墨畫的韻味,雖沒見墨色的枯濕濃淡,但通過其彩色麥稈色澤亮度詮釋這幅麥稈畫的真諦。細瞅寶釵捕蝶非常快樂,瞧她那模樣無憂無慮。衣帶漸寬終不悔,捕不到蝶心也樂。釋放煩惱和憂愁,內心世界可安歇?甭看她表面快樂,關鍵心靈雞湯是咸淡是否可口,那才是關鍵的關鍵。
八、《元春歸省》:《紅樓夢》中元春歸省大觀園,所謂歸省,就是回家探親。可是,皇帝枕邊的人,不是想探親就能探親,想回家招個手,就能打的,可沒那個福分啊。人生不自由,行動受限制。元春要回家,賈府當然要精心打扮,叫包工頭包公包料新建大觀園。大觀園的奢華,幾乎要溢出紙背,然而這繁華背后,卻隱藏著難以言說的辛酸與蒼涼。一把辛酸淚,滿紙荒唐言。
元春以皇妃的身份歸省,賈府為迎接她,不惜傾盡家財建造大觀園,這份盛情背后,是對皇權的諂媚,也是對家族利益的渴望。打腫臉充胖子,給家族撐門面,然而,當元春真正踏入這片耗費巨資打造的園林時,迎接她的卻是冰冷的皇家禮儀和難以跨越的親情鴻溝。她與家人的相見,充滿了壓抑與無奈。賈母、王夫人等長輩,雖滿心歡喜,卻也難掩眼中的淚水與疲憊,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一年見不到幾次面。元春的笑容背后,是無盡的悲涼與孤獨。大觀園中的每一處景致,都仿佛在訴說著賈府的輝煌與衰敗。那些華麗的建筑、精致的園林,既是賈府地位的象征,也是其走向沒落的開始。
元春歸省應該是前呼后擁,這賈元春不按常理出牌,歸省時只其一人,手拿圣旨,天馬行空獨往獨來。這與大觀園表面的繁華形成鮮明的對比。不是俺給她做了這幅麥稈畫,可能是"水過無痕",什么也沒有留下。
親們瞧元春這張臉看不出半點喜悅,一入宮門深似海 從此高墻絕紅塵,惜哉悲哉。
九、《熙鳳弄權》:君看這幅麥稈畫,明眼都知王熙鳳。刁酸刻薄難對付,熙鳳弄權很狂瘋。王熙鳳弄權在《紅樓夢》這部書中,世人皆知,"尖酸刻薄,嘴皮子很溜,頗有領導才能。但是從這幅畫怎么看,也看不出熙鳳弄權,本人也是一頭霧水。但我多日細琢磨,左瞧瞧、右瞅瞅,終于水落石出,找出看畫訣竅,看出畫中端倪。現在我來"給王熙鳳看面相(不看手相)"。向畫中看,落坐在太獅椅上的王熙鳳,霸氣十足,她不說第一,沒人敢說她第二。再向頭上看,頭戴鳳冠,貂皮毛帽,天然貂毛一根至少上千上萬,可想而知王熙鳳的身價幾何。再向面上看,坐在太師椅上的熈鳳不茍言笑,大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威嚴。向旁邊看,立在她身旁的紗燈,趾高氣昂,有"狗仗人勢”。紗燈內既無燈泡也無蠟燭,但都熠熠生輝。簡直就是價值連城的,失傳多年,被唐太宗李世民帶進昭陵的稀世珍寶~~夜明珠,再現天日。
十、《湘云眠芍》:《紅樓夢》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藥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這是大家公認的紅樓夢里最美的場景之一。塑造了湘云純真、美麗、憨態可掬的少女形象。聽曹雪芹說書,應該叫過隱,雖是虛無漂渺,但是"我傻我愿意"。看這幅《湘云眠芍》的熊樣,懶陽陽,長發拖地,寬衣解帶在大觀園芍藥裀里。大石床上隨便躺,哪有大家閨秀的嬌羞樣,扇子掉在地上,沒有半點感覺。真是,夏眠不覺曉,蝴蝶身旁繞。頂著太陽照,憨態好模樣。那個年代在哪睡覺都俺全,沒有監控,沒有人騷擾。即使小伙伴撓癢癢,也是隔膚騷癢,憑借陽光找感覺,空曠四呼大覺。
這幅麥稈畫做的不精,但是做的很真。純手工麥稈畫,貨真價實。
十一、《黛玉葬花》:林黛玉最憐惜花,覺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花冢”)最干凈,說明她對美有獨特的見解。她寫了《葬花吟》,以花比喻自己,在《紅樓夢》中是最美麗的詩歌之一。詩中表達對生與死、愛與恨的復雜情感,反映命運無常和社會壓迫。體現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和對命運的無奈。
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未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此乃長詩無時譯,自查自譯自揣摩。若是揣摩不明了,借用百度知分曉。哈哈,俺沒時間翻譯成白話文,只有您自己親自操刀。這幅《黛玉葬花》本人已操刀了,就不在操譯文這把鈍刀。一無時間,二無水平,三無天生文學細胞,我乃三無麥稈畫的傳承人。
十二、《惜春作畫》:這幅《惜春作畫》,是金陵十二釵的一釵。時間緊光陰迫,珍惜春天來作畫。紅樓場景畫深情,心中有畫就有畫。
《惜春作畫》以賈惜春在大觀園暖香塢作畫為內容。惜春正在聚精會神地作畫。我們知道久坐對人身體不好,作畫也要講究健身、養生,于是她站著運筆作畫,目中無人。無論是"運交華蓋欲何求",還是“橫眉冷對千夫指",惜春總是從容應對。"俯首甘為孺子牛"她俯首般潛心作畫。她知道自己只有兩耳不聞窗外事方能"躲進畫室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這樣才能作出傳世之作的麥稈畫,妙筆生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