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國內首部以吳歌藝術為核心題材的古裝愛情電影《醉吳歌》首映活動在蘇州相城成功舉辦。
電影《醉吳歌》由相城生態文旅集團、蘇州猶龍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蘇州市相城區雙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蘇州高鐵新城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華皇電影(蘇州)有限公司聯合出品、承制,中國電影基金會指導。影片根植于江南吳地文化,以馮夢龍的文化精神為內核,虛構青年文人馮梓游(孫晨竣 飾)作為其“精神化身”,通過他與水鄉少女貞真(徐世昕 飾)的愛情故事,串聯起《山歌》中的經典詞句與情感內核,既是對馮夢龍文化貢獻的致敬,也是對其“情真自然”文學理念的當代詮釋。
“《醉吳歌》是一部‘四年磨一劍’的文化匠心之作,是相城影視產業的里程碑。”聯合出品方代表相城生態文旅集團董事長陶可妍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相城生態文旅集團踐行影視賦能文化,將文化軟實力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從《馮夢龍傳奇》榮獲中美電影節“金天使獎”,到今日首映的《醉吳歌》;從國家重點精品文旅微短劇《搬磚吧,大小姐!》以10億播放量掀起非遺金磚熱潮,到紀錄電影《我在蘇州學非遺》積極推動“非遺出海”;再到《琴弓師》《窮兄富弟》《消失的痕跡》《兇案深處》等,書寫“新江南”的文化答卷。
首映活動現場,主辦方特別邀請陽澄漁歌非遺保護傳承工作者沈國英、高敏、葉惠芬、劉琴四位吳歌傳承人帶來《漁歌氽滿陽澄湖》的現場演繹,讓影迷朋友沉浸式感受江南文化的獨特韻味。
山歌,全國各地皆有,尤以吳地山歌最為興盛。馮夢龍作為明代通俗文學代表人物,一生致力于收集整理民間歌謠,其編纂的《山歌》收錄吳歌300余首,保存了吳地最為原始、質樸的,不少出自鄉村僻壤的歌謠,保留了最真實、最地道的吳地方言,被譽為“江南民歌的活化石”。
作為馮夢龍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吳歌在《醉吳歌》中不再是單純的背景元素,而是成為推動劇情的核心線索。影片將“采茶歌”“搖船調”等十余種吳歌形式與男女主情感發展深度綁定,恰似馮夢龍當年從民間采擷歌謠的過程,首次實現吳歌“聽、視、情”三位一體的沉浸式呈現,讓觀眾在觀影中完成一次對吳歌文化的“田野調查”。
6月19日,觀眾可以走進影院,跟隨《醉吳歌》的腳步,聆聽吳歌的悠揚旋律,感受江南文化的獨特韻味,領略那段跨越時空的動人愛情。
(編輯:晚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