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阿·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在1953年8月23日抵達伊朗德黑蘭。
自以色列開始對伊朗發動聯合攻擊以來,要求政權更迭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和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提出了針對德黑蘭最高領袖阿亞圖拉·阿里·哈梅內伊的更換可能性。
伊朗人親身經歷過美國在其國家實施的政權更迭。
事情是這樣的:
油田:1953年,美國幫助發動政變,推翻伊朗民選總理穆罕默德·摩薩臺。
他承諾將該國的油田國有化,鑒于美國和英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此舉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冷戰高峰:國有化舉措在伊朗受到歡迎,并被視為當時蘇聯的勝利。
加強沙阿統治:政變的目標是支持伊朗君主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作為伊朗沙阿統治,并任命新總理法茲洛拉·扎赫迪將軍。
政變:政變前,美國中央情報局與英國秘密情報局(SIS)合作,利用宣傳手段煽動反摩薩臺情緒。1953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和SIS幫助沙阿親英勢力團結起來,組織了大規模反對摩薩臺的抗議活動,軍隊也很快加入了抗議活動。
1953年8月,支持君主制的暴徒走上德黑蘭街頭。
美國資金:文件顯示,為了給該國新總理扎赫迪提供一些穩定狀況,美國中央情報局在他上臺兩天內秘密提供了500萬美元。
美國承認:2013年,解密的中央情報局文件被公布,首次證實該機構參與了此次政變。但美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卻是眾所周知的:前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在2009年承認參與政變。
事與愿違:推翻摩薩臺后,美國加強了對巴列維國王的支持,使其成為沙阿。伊朗人對外國干涉感到憤慨,導致該國數十年來反美情緒高漲。
伊斯蘭革命:國王成為美國的親密盟友。但在20世紀70年代末,數百萬伊朗人走上街頭,反對他的政權,他們認為該政權腐敗且不合法。世俗抗議者反對他的威權主義,而伊斯蘭抗議者則反對他的現代化議程。
1979年的伊斯蘭革命推翻了伊朗國王的統治,結束了西方支持的君主制,開啟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和教士統治的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