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川普讓美國政府炒幣,是為了拯救美元還是在加速美元毀滅?
5月,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了《GENIUS法案》。還沒等眾議院的表決結果出來,香港立法會5月21日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8月1日就將開始正式實施。香港作為東大的前鋒,反而搶先一步建立了全球首個法幣穩定幣牌照制度。只能說,早有準備。
這是要干啥呢?按照現在的立法監管態勢,我們先來用大白話展望下其落地實現后的樣子。
假設你是一位香港市民。
一早打開手機,昨夜從南非客戶那里收到的USDC業務款已經躺在數字錢包里。你轉手給妻子轉了一些錢,她正陪著孩子在日本參加暑期夏令營,出發之前你們不需要去提前兌換貨幣,酒店和商家都可以直接用日元穩定幣JPYC付款,也不存在匯率損失的問題。完成這一系列動作,你不再需要填寫繁瑣的SWIFT代碼,全過程不到1分鐘,就像發一個微信紅包。手續費只是傳統銀行的百分之一。
當然,事情也有另一面。
你剛在跨境電商平臺上買了幾瓶酒,確認支付的同時就收到稅務局的消息,提示你補上消費稅。街上游蕩著不少失業的銀行柜員、沒有生意的外匯黃牛。在遙遠的非洲和拉美大陸,由各國央行發行的法幣,已經幾乎從流通體系中被擠除。政府發行的數字貨幣,幾乎沒人用。這些地區變得更加動蕩。RWA產品背后,各種各樣的資產層出不窮、越來越超出人們的想象。你買過一只儲能項目資產的RWA穩定幣,沒想到儲能電站毀于臺風,幣值崩盤。
這就是未來穩定幣時代的圖景。
你可能會說,支付更便捷更透明而已,好像沒什么大驚小怪的吧?
應該這么說,跨境支付的便捷,只是穩定幣捎帶手的副產品。事實上,對跨境資本流動進行嚴格監管,是所有國家央行的剛需。它們絕無動力主動去推掉那堵厚墻。之所以會在2025年的這個時刻上演中美兩個大國的“默契”,絕不是偶然的。
目前除了京東國際,螞蟻國際也已在申請穩定幣的發行牌照。循著現在的趨勢,以后當你打開數字理財APP,穩定幣專區大概率眼花繚亂——京東幣、螞蟻幣、招商幣、渣打幣、匯豐幣、摩根幣……它們在發行穩定幣的同時,就意味著其以抵押資產信用、進入了M2的擴充。穩定幣只是橋梁,它的核心價值是讓法幣及其相關資產(特別是國債)得以與加密貨幣連通,為此,不惜以跨境資金流通的管控力度作為代價。
進一步想象,中美加入這一戰團之后,人們可以通過穩定幣投資不同國家的數字債券,“一塊錢也能買國債”,且贖回實時到賬。如果做終極追溯,它們大體分為兩大類:以美元資產作抵押的,和以人民幣資產做抵押的,少量其他國家法幣信用背景的,在整個市場已影響力有限。眾多的投資者和發行方,在事實上也加入了國債信用共同體的大軍。
除此之外,市面上紛繁多樣的穩定幣后面,除了法幣、國債還有各種實體資產。未來的信用貨幣之錨,不管是美國想押寶的算力,還是在中國被廣泛看好的電力,都將通過穩定幣這個橋梁來實現。這么一個“招安”的動作,以跨境資金流通管控為代價,換來國債信用危機的稀釋,在美國來看是不多的可選項之一;有限放開這一市場(針對境外人民幣),繞來SWIFT、以更直接的方式較量人民幣的國際支付能力,博得信用貨幣換錨的空間,在中國的角度來看,是不得不加入的未來金融白刃戰。
所以,歡迎來到貨幣戰爭的白刃戰時代。
啥是穩定幣?
來來來,做幾個判斷題,看看你搞清楚穩定幣到底是啥了沒。
1. 穩定幣是一種加密貨幣,所以在中國不合法。
錯。這么說已經不準確了。
在中國大陸,所有私人發行的穩定幣(如USDT、USDC)依然均被定義為非法金融活動?,數字人民幣是通行并受到鼓勵的。從2025年開始,香港成為中國穩定幣的橋頭堡,5月通過的《穩定幣條例》已經建立全球首個法幣穩定幣牌照制度,允許持牌機構發行錨定港元或外幣(含離岸人民幣)的穩定幣。發行人需滿足2500萬港元最低資本、100%儲備資產隔離托管、實時贖回保障。京東(JD-HKD)、渣打銀行等已經進入監管沙盒測試。
大陸地區短期內依然不會開放私人穩定幣,但很可能推動數字人民幣跨境聯通(如數字貨幣橋mBridge)。香港模式成熟后,可能復制至海南、上海等自貿區,形成“境內-離岸”雙循環體系。
總結一下,穩定幣在中國并非一律不合法?——私人穩定幣在大陸非法,但在香港可通過持牌合規運營。
2. 穩定幣是新生事物。
錯。第一個穩定幣BitUSD于2014年7月21日發布,已經是11年前的事了。?它以平臺原生代幣 ?BitShares(BTS)作為抵押資產?,試圖實現與美元1:1掛鉤。代幣本身市值小且價格劇烈波動,交易深度持續惡化,很快被市場淘汰。
盡管曇花一現,但緊隨其后誕生了USDT,它目前已經是全球市場規模最大的穩定幣。Tether公司由此開啟了法幣抵押模式,穩定幣正式上路。這一歷程也充分證明:?穩定幣的核心在于抵押資產的可靠性與透明度?。
3. 穩定幣是數字人民幣的另一種形式。
錯。
如果市場上出現人民幣的穩定幣,它與數字人民幣在本質屬性上存在根本區別,它們是兩種獨立的數字貨幣形態。數字人民幣屬于M0,穩定幣屬于M2范疇。
說大白話,數字人民幣就是數字化形式的人民幣,其法律地位等同于實體人民幣,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而人民幣穩定幣是人民幣通向數字貨幣的橋梁貨幣。它?由私人企業或組織發行,不具備法定貨幣地位,其信用依賴發行方的儲備資產(如人民幣或其他以人民幣計價的實物資產),而非國家主權信用。法律上通常被視為加密資產或支付工具,需遵守特定監管規則,也存在儲備不足、審計漏洞或市場波動導致脫錨的風險。穩定性依賴發行方的商業行為,也受市場機制影響。
所以,無論是發行主體與法律地位、價值錨定機制與穩定性來源,還是技術架構與運營模式、應用場景與監管邏輯,人民幣穩定幣和數字人民幣全都不一樣。
穩定幣——從“野生”到“家養”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穩定幣總市值已達到約1800億美元,較2021年市場繁榮期增長了近3倍。穩定幣在加密貨幣交易中的使用率持續攀升。目前全球主要加密貨幣交易所超過85%的交易對都采用穩定幣作為計價單位,日均交易量突破500億美元。在跨境支付領域,穩定幣的應用也在擴大,特別是在新興市場國家,2024年通過穩定幣進行的跨境匯款總額估計達到1200億美元。穩定幣在DeFi協議中的質押量,已突破600億美元,確定性地成為連接傳統金融與加密市場的重要橋梁。
穩定幣市場規模的變化情況(2019不足20億美元,現在超過2000億美元)
美國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USDC和FDUSD等受監管穩定幣的市值在2025年上半年增長35%,達到820億美元;另一方面,部分區域性穩定幣如韓國的KRT因監管壓力已退出主流交易市場。這種分化使得穩定幣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目前前三大穩定幣占據88%的市場份額。
現存的主要穩定幣產品,如下表所示:
發幣方
抵押物
市場規模
交易所
USDT(Tether)
Tether公司發行,與交易所Bitfinex關聯密切
66%以上為美國國債,其余為現金、商業票據等資產組合
全球最大穩定幣,市值達?5375億美元?,占穩定幣總量的65%
支持以太坊、波場等多鏈發行,覆蓋幣安、OKX等所有主流交易所
USDC(USD Coin)
Circle與Coinbase聯合
100%現金及短期美國國債
市值?455億美元?,占市場份額20%,機構用戶占比最高
Coinbase原生支持,同時上線幣安、Kraken等平臺
DAI(去中心化穩定幣)
MakerDAO社區治理,無中心化發行方
超額加密資產抵押(如ETH),抵押率通常>150%
市值約?44.6億美元?,為最大去中心化穩定幣
主要通過DeFi協議鑄造,在Uniswap、Curve等DEX流通
FDUSD(First Digital USD)
香港金融科技公司First Digital發行
1:1美元儲備,由香港信托機構托管
市值?低于18億美元?,被新興穩定幣USD0超越
幣安主推交易對,火幣、Gate.io同步支持
UST & KRT(失敗案例)
UST的發行方Terraform Labs(已破產),KRT是Terra生態韓國韓元穩定幣項目
算法調控(無實際儲備)
UST在崩盤后市值趨近于零,僅存于部分DeFi歷史協議。KRT隨UST崩盤失效,已退出主流市場
2022年崩盤后歸零
如果比較一下美國穩定幣法案(GENIUS法案)和香港穩定幣法案,其核心差異體現在監管邏輯和戰略目標上。美國的法案延續了傳統金融監管思路,允許聯邦和州級機構共同監管,重點要求穩定幣必須100%由現金或短期美債支撐,并明確禁止非美元穩定幣的合規發行,目的是鞏固美元霸權。香港則采用“價值錨定監管”原則,只要涉及港元價值的穩定幣,無論發行主體在哪都納入監管,且允許錨定多種法幣(如離岸人民幣),旨在推動金融多元化和人民幣國際化。
兩者都要求1:1儲備資產和強制贖回機制,但準入門檻不同。香港設定2500萬港元最低資本要求,瞄準中型機構和企業;美國則對大型科技公司設限,更傾向傳統金融機構參與。在監管速度上,香港從立法到實施僅用兩年,而美國法案仍需經過多重審議,進度較慢。
戰略層面,美國將穩定幣視為美元數字化工具,香港則將其作為連接傳統金融與Web3生態的橋梁,并計劃與數字人民幣試點銜接。簡言之,美國重在防御性監管,香港側重主動創新,兩者差異反映了對金融主權和技術路線的不同選擇。
越來越多的立法監管,正在改變穩定幣的野生狀態。香港在2025年3月實施的穩定幣發牌制度已吸引12家機構申請,推動亞洲市場穩定幣交易量環比增長42%。美國的《穩定幣透明度法案》要求發行方必須持有1:1的美元儲備并定期接受審計。歐盟的MiCA法規則明確將穩定幣納入監管框架。這些監管變化使得投資者更傾向于選擇透明度和合規性更高的穩定幣,間接推高了比特幣和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貨幣的流動性。這些措施會對當前的“野生狀態”形成規范,也導致部分算法穩定幣項目退出市場,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使整個市場的結構更趨集中。目前前三大穩定幣發行方控制了近90%的市場份額,小型項目生存空間被大幅壓縮。但由傳統金融機構發行的穩定幣正在崛起,如摩根大通的JPM Coin和匯豐銀行的HSBC Stablecoin都獲得了較快增長,顯示出機構投資者對這一領域的濃厚興趣。所以,“招安”后的穩定幣市場,一場血拼大戰已箭在弦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