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制高點。上海正以人工智能為核心引擎,重塑城市發展范式。通過全產業鏈布局夯實技術根基,依托“五個中心”建設釋放賦能價值,借助豐富場景加速應用迭代,利用金融資本放大創新勢能,這種系統性的發展路徑,不僅推動城市能級跨越式提升,更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倫理規則制定等領域輸出“上海智慧”。未來,上海有望成為全球率先實現“AI與城市文明共生”的超大型智能城市,為世界城市轉型提供中國方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上海要在扎根長三角腹地的同時,鏈動全球網絡的創新生態,不僅要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也需形成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的雙輪驅動。這座光榮之城正在用創新實踐重新定義全球價值鏈中的中國坐標,努力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提供不竭動力。本報記者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褚君浩深度解讀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高地的動力、優勢與路徑。
2025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調研時指出,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迭代,正迎來爆發式發展,上海要總結好以大模型產業生態體系孵化人工智能產業等成功經驗,加大探索力度,力爭在人工智能發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產生示范效應。其中,“生態”一詞尤其值得關注。在基礎前沿研究和關鍵技術快速密集突破、科學研究范式及技術突破模式持續迭代升級、大國戰略博弈不斷深化的新形勢下,科技和產業競爭已超越具體的產品和服務層面,演化為體系、生態的競爭。推動形成具有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方能贏得科技突破和產業能級躍升的先機。上海作為科技強國建設的排頭兵,必須加快在此方面的探索。
202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為加強科技產業創新,上海大學等高校在科技成果轉化領域持續探索,不斷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的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布局,以制度創新為引擎,著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以更高質量、更大貢獻服務國家和上海戰略需求。
當前,全球科技創新格局正加速重構。美國對華技術遏制升級,歐盟構建合規壁壘,發展中國家對技術自主權訴求增強。在這場“技術權力再分配”的博弈中,上海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肩負著突破地緣政治困局、重塑全球科技創新治理規則的雙重使命。上海要以制度型開放形成非對稱競爭優勢,依托共建“一帶一路”打造南南科技創新合作新范式,在數據跨境流動、科研標準互認等領域實現制度突破,提升科技創新策源功能與國際話語權,為國家科技外交戰略提供“上海方案”。
上海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學等前沿領域的突破,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構建戰略引領、制度突破、生態協同的創新范式,將科技攻關深度嵌入國家發展全局,形成基礎研究奠基、關鍵技術突圍、產業生態重構的遞進式發展路徑。
近年來,上海聚焦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使命任務,有效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以“硬核科技”支撐產業升級,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和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長三角地區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用創新“變量”撬動高質量發展“增量”,形成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雙向賦能的發展格局。下一步,長三角地區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創新集群,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更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加快建設上海科創中心,是黨中央交給上海的重大戰略任務。上海在“五個中心”建設進程中,深刻理解科技革命推動國家發展的歷史規律,準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發展態勢,全面落實科技強國建設戰略部署,不斷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做大科創資源配置總量;深化長三角科技創新合作,統籌科創資源配置;以國家戰略科技需求為引領,優化科創資源配置;發揮上海科教資源優勢,積極參與科創中心建設,奮力開創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的擘畫,為上海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賦予高遠的使命任務。作為我國創新發展的先行者和國際大都市,上海正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激活創新要素、優化創新生態,為構建更加完善的國家創新體系注入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