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電池儲能系統集成商Powin向美國新澤西破產法院提交了破產重組申請,震動了全球儲能行業。
根據申請文件,Powin的資產與債務規模在1億至5億美元之間,這一事件不僅對其自身業務造成了重大打擊,也讓億緯儲能、海辰儲能、瑞浦蘭鈞等眾多中國儲能企業陷入了輿論焦點。
這些曾與其簽署電芯采購意向協議的企業是否陷入重大危機?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在Powin提交的前50大債權人名單中,處于輿論焦點的億緯儲能、海辰儲能、瑞浦蘭鈞等企業,卻并未出現在債權人名單中。
公開信息顯示,Powin成立于2010年,是美國第三大儲能企業。該公司長期依賴中國儲能產業鏈,采購范圍涵蓋電芯、儲能集裝箱及配套設備。此次陷入輿論風波的億緯儲能、海辰儲能、瑞浦蘭鈞,曾先后與其簽署電芯采購意向協議。
2024年1月12日,海辰儲能與Powin簽署5GWh儲能電池框架采購合作協議;2024年4月29日,瑞浦蘭鈞與Powin簽署12GWh問頂320Ah儲能電芯合作框架協議;2024年6月19日,億緯鋰能子公司億緯儲能與Powin簽署《Powin/EVE電池組和下一代電池供應諒解備忘錄》。
從此次公開的Powin債權人名單細節來看,其第50位債權人的債務規模僅為27.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01萬元)。這一數據意味著,未出現在名單中的企業與Powin的合作大概率尚未產生大額應收款項,大概率已在這場風暴中進入“安全區”。
據業內知情人士透露,這主要是因為在簽署采購意向協議后,Powin并未實際下單,所以不存在欠款情況。“合作框架協議并不等同于實際訂單,海辰儲能這些企業缺席債權人名單的公司純屬“躺槍”了。”該名知情人士表示。
事實上,Powin陷入破產困境并非毫無征兆。早在5月底,該公司就向俄勒岡州當局提交通知,警告可能裁員250人,其中包括CEO及其他高管,并表示若業務狀況未改善,公司或將于7月28日停業。
Powin在聲明中提到,公司面臨“重大財務挑戰”,背后折射正是美國儲能行業持續面臨的深層矛盾。美國進口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及獨立儲能稅收抵免政策或將取消,直接打擊了項目經濟性。加之對中國供應鏈的嚴格限制,讓深度綁定中國企業的集成商首當其沖。
此次包括海辰儲能在內的幾家中國儲能企業得以“幸免遇難”,大概率也是基于當前國際貿易環境,實施了更加謹慎的商業模式。對于中國企業來說,Powin事件也敲響了警鐘,在未來的國際合作中,還需更加謹慎地評估合作方的財務狀況與市場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